单向控制性切割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应用
2017-03-06高磊
高 磊
(昆明东大肛肠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高位肛瘘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备极高的患病率,主要指的是位机体外括约肌深部以上的瘘管出现肛瘘。对于该类肛瘘患者而言,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式,且通常会选择挂线手术进行治疗。为了分析高位肛瘘患者接受单向控制性切割挂线手术治疗的效果,文章抽取了本院接收100例对象展开详细的分组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作如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收并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手术治疗的5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A组,抽取同期接收并应用单向控制性切割挂线手术进行治疗的5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B组。A组包括40例男性与10例女性;年龄29~62岁,平均(50.0±3.5)岁。B组包括41例男性和9例女性;年龄18~61岁,平均(48.0±3.2)岁。两组患者对本次研究已经知情同意,比较其年龄与性别等资料情况,结果表明无明显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肛门指诊患者瘘道的位置、走向、括约肌等情况。A组50例患者均行传统手术治疗,确定患者的瘘道之后直接切开肛管直肠环以下的瘘道,借助挂橡皮筋处理肛管直肠环以上瘘管,开放创面后使得创口的引流通畅。
B组50例患者行单向控制性切割挂线手治疗,在良好的骶管麻醉条件下取患者的侧卧位后开始手术。首先选择医用的软探针探查患者的肛缘口部位,若肛缘内口已经超越了肛管直肠环,则需先对其瘘道走向确定,再更换硬探针进一步探查。此时,术者的另一只手的手指缓慢伸入患者肛门的肛管直肠环以下,触及探针后通过肛管直肠环及自齿状线将探针头穿出来,并且选取电刀沿探针逐步切开肛管皮肤、内、外括约肌的皮下组织,同时运用剪刀一边修剪瘘管壁的组织后及时清除坏死组织。术者再运用探针对肛管直肠环以上的瘘道进行探查,配合软探针再次进入内口,然后换头部已经链接丝线的硬探针,并将橡皮筋系于其末端,引入管道后从患者内口最薄处穿出来。选择2 cm长的导尿管并将中段剪一个0.2 cm直径的孔,把橡皮筋、切割挂线两端从此小孔一并穿过后,再将橡皮筋拉紧切割肌肉并对创面以“V”形修剪,无出血后包扎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甲乙两组高位肛瘘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A组50例创面愈合时间为(45.0±4.0)天,显著长于B组患者的(37.0±3.0)天,比较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甲乙两组高位肛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
A组50例患者术后发生了15例并发症,分别是疼痛5例、肛门凹陷畸形6例、肛门不全失禁4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0.0%;B组50例患者术后仅发生了5例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比较有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常常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以往所运用的手术传统术式中,需要开展切开低位和高位挂线等操作,操作要求高,手术流程复杂,很容易损伤患者肛管直肠环与肛门括约肌等,引发肛门失禁而增加创面面积。该术式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术口瘢痕较多,很容易引起肛门的皮肤缺损、肛门畸等等。
对高位肛瘘采取单向控制性切割挂线手术进行治疗,能够弥补传统术式中的不足之处,可以促进患者括约肌切割方向由近端向远端生长,与组织修复方向保持一致。与此同时,通过此术式治疗后,能够同时完成切割和修复,并将炎性粘黏一同切掉,降低了对肛门功能带来的损伤,可以说该术式具备了定量、定向、定量等优点。在本次研究中,A组术后愈合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0.0%,高于B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采取单向控制性切割挂线手术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王文伟.保留括约肌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36例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243-244.
[2]高潮军.单向控制性切割挂线术与传统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7):13-14.
[3]林乐泓.高位肛瘘不同手术方式比较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04):5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