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和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分析
2017-03-06吴相东王静波
吴相东,杨 楠,王静波
(长春德惠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300)
传染病的发生主要是受到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从而致使人体患病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是经由人与动物或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来进行大规模的传播扩散。面对当前愈发严峻的传染病发展趋势,亟需开展有关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1]。本次研究主要就针对梅毒与艾滋病等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展开了探究分析,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于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接受梅毒与艾滋病体检的人员共10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5例,女51例;年龄18~73岁,平均(47.45±4.25)岁。将体检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组间各项常规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干预。①健康知识宣教,促使体检者能够了解梅毒及艾滋病等常见传染病的危害及发病症状,在患者可能出现疑似症状时能够尽早就诊。②密切注意体检者的心理状态,多与其加强沟通交流,打消顾虑心。③保障体检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接受体检检测。④家庭健康教育,体检人员在平时生活当中应注意采取一些安全防护措施,日常饮食居住确保安全卫生。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体检者的梅毒与艾滋病发病率。②评价两组满意度,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分,不满意<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梅毒与艾滋病发病率对比
观察组梅毒发病2例,无艾滋病患者,总发病率3.77%;对照组梅毒发病8例,艾滋病患者2例,总发病率18.8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6.014,P<0.05)。
2.2 两组梅毒与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对比
观察组非常满意44例,满意8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98.11%;对照组非常满意24意18,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79.2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9.397,P<0.05)。
3 讨 论
传染病的发生主要是受到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因而致使人体患病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在人群当中会出现大规模的传播扩散[4-5]。面对当前愈发复杂化的各类新型传染性疾病,如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的出现,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在开展有关传染病防控工作时往往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传染病本身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且具有在短时间内大规模传播扩散的巨大危害,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救治措施,便很有可能会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受重大影响[6]。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患者的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针对体检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能够实现对梅毒与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有效控制,降低其临床发病率。
[1]许振慧,周建军,宿 飞,等.上海市黄浦区1990-2013年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疫情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5,21(10):609-611.
[2]胥加耕,梅志锋,袁中行,等.盐都区2012年艾滋病哨点人群HIV、梅毒及HCV监测结果[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2277-2278.
[3]多吉旺姆,卢 姗,雅 西等.西藏自治区2015年暗娼等7类艾滋病重点人群HIV、梅毒和HCV横断面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7):921-925.
[4]黄 勤,李巧巧,李 苑,等.2010-2013年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性行为特征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1):1297-1304.
[5]杨 华,余 红.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丙肝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8):27-28.
[6]潘晓红,蒋 均,何 欢,等.浙江省2011年新型毒品使用者艾滋病、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状况及其危险行为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9):93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