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家拳的活态与静态保护传承模式研究

2017-03-06刘欧美刘劲松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岳家文化遗产物质

王 伟,刘欧美,刘劲松

岳家拳的活态与静态保护传承模式研究

王 伟,刘欧美,刘劲松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的历史源流、保护传承模式进行研究。湖北武穴地区岳家拳最为正统,政府部门虽然在保护与传承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练习人数下降、法律法规未能完全深入具体保护环节和保护传承中的人才短缺以及教育资源落后等问题。保护传承工作应充分体现岳家拳恒定与活态流变的特性,将活态与静态保护模式相结合,从加大岳家拳资源普查联合现代媒体传播、加强专项法律政策建设力度、与学校教育相联合以及对传承人重点保护等方面展开,发挥全社会力量,实现岳家拳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保护传承模式

自人类社会开始,便不断与大自然抗争和共处,跟随历史漫长的曲折发展。在此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众多种文明以及象征文明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通过历代人民的口传心授,最终成为无形又活态流变的民族文化遗产,与人类的精神、情感以及思维方式等紧密联系,是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1]。岳家拳是我国优秀的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留给我们宝贵的优秀民族文化瑰宝,兼具物质与非物质双重文化属性,其精神核心强调内外合一、动静和谐,在我国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独树一帜、地位崇高,是我国历史传承下来的优秀拳种。国务院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将湖北武穴和黄梅地区岳家拳列为第二批和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地区的民族历史和岳家拳的创生流变,被业内专家学者称之为探索中国武术文化源流、格斗及技法的活化石样本。

1 岳家拳概貌与历史源流

岳家拳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灿烂的发展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运动特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民族传统体育之武术大项中,岳家拳独特的技艺、技法被广泛熟知,因此作为我国历史流传下来的较为完整的拳种,在众多武林拳种中位置较高。岳家拳以身体活动、竞技、健身显性于外,以蕴含中华民族文化隐形于内,由此显性传承体现在身体动作形态、方式、技能技巧方面,隐形传承承载精神审美和价值观念等方面[2]。从创立至今,岳家拳便产生着横向的传播交汇与纵向的传承流变,既是文化本身,又是文化载体,当地人世代研习,具有强烈的民俗价值,成为湖北武穴地区特定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3]。在1984年的全国武术挖整工作会议上,岳家拳被确定为全国优秀拳种之一。

岳家拳作为湖北黄冈地区拳种的代表,起源于宋朝时期,由民族英雄岳飞创立而成,至今历史已超八百年,湖北武穴、黄梅地区为其发源地,自创立后广泛盛传于鄂东南民间,随着历史的进程,以其独特精湛的魅力传变我国大江南北。现如今,岳家拳已从我国湖北扩展至安徽、河南、广东等地区。岳家拳的起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相传岳飞根据当时的作战需要,为克敌制胜保家卫国,特意为全军士兵而创编实战性极强的军旅拳种,起初目的是为短兵作战使用,随后在时间的积累中不断完善、丰富,逐渐形成完整的武术拳种体系。根据《宋史》的记载,湖北地区为岳飞当年的主要作战范围,而鄂赣皖三省交界的养马岭(今黄梅、武穴地区)军事位置突出,是重要的作战区,岳飞曾率领岳家军镇守此地,带着年仅10岁的儿子岳震迎敌,屡次给金兵以重创。而岳飞蒙冤受难后,李氏夫人携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及部分士兵逃至湖北武穴杨梅岭避难,兄弟二人为父励志报仇,苦练《岳家拳谱》,并将其传于当地民间群众而得以流传[3]。鉴于当时动乱的社会环境,黄梅、武穴地区的百姓为了防身纷纷加入岳家拳习武队伍,也使得当地民众受岳家拳正义的文化力量所感染,维持着当地稳定的社会风气。随着历史的发展,岳家拳以成为当地的民俗,其物质与精神内核已经深深印在人们心中。现如今,岳飞后裔在湖北武穴地区已传至三十三代以上,而岳家居宅、花园、学堂等遗址,以及练武场地,仍然清晰可见[4]。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于2001年将湖北黄梅县评为全国武术之乡。

岳家拳涵盖内容众多,包括拳法、秘传法诀、上乘秘诀以及点穴术等,以实战著称,与其他武术拳种相比,实用性极强。经岁月磨砺,经久不衰,其独特的魅力与实战功能体现在:以气催力、刚柔并进、真假难辨、进退自如、一招制胜、手法凶狠和注重武德等方面[5]。在当今时代,岳家拳表现出突出的文化价值、健身价值、审美价值,在精神层面体现出明显的教育、政治以及经济价值。而作为民俗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有俱备其精神内核共同遵守的恒定性,同时还俱备传承与创造过程的活态流变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岳家拳独特的物质与精神属性将发挥的更为充分。

2 岳家拳保护与传承现状问题与困境

2.1 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使年轻一代传承群体练习人数下降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中国现代化进程提速的浪潮下,农村特有的文化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流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也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使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较大转变,使得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当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向城市,大量的年轻人进城务工,农村青壮年人大量外流,返乡次数很少,民俗非遗资源的辐射力,抵不上进程年轻农民工拥有的社会资源发酵速度,部分农村地区空心化程度严重,逐渐失去活力,岳家拳的生存环境在面对现实境况时魅力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城市吸纳了周边地区的各种资源,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岳家拳的练习人数逐年下降,练习群体逐渐缩小。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农村地区对民俗体育精神信仰的成分在减少,年轻人的价值观导向物质化方向滑落。另外,现代化的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活动方式也在充斥着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空间,由于对现代竞技体育的过度偏爱,使岳家拳这类民族传统武术项目被逐步“边缘化”,岳家拳的练习人数越来越少,岳家拳在当地传承和发展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岳家拳的保护是以农村为基础,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与支撑,需要年轻人的传承,传习人群的流失,是岳家拳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6]。

2.2 法律法规保障未完全深入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相关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作出了很多实际的工作,201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为岳家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政策引领,但在具体工作中仍然表现出诸多问题和困难之处。目前,岳家拳的保护工作还没有纳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专项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仍不能与保护工作的紧迫性相适应,全面系统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部分地区对岳家拳的保护意识不强,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当地政府主导工作的有效性难以体现[7]。保护工作取得的进展与建立完整体系的保护制度距离尚远。另外,由于在保护工作中对岳家拳传承规律缺乏了解,保护方式缺乏科学指导,使得具体工作中如收集、整理、调查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标准有所降低,财政拨款不足和人员匮乏等问题普遍存在。现行的法规、条款多存在于文字层面,在具体落实中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法律效力,传承人的利益未得到根本维护,以及部分地区保护过程过分注重经济利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恶劣现象时有存在,影响了岳家拳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破坏了岳家拳发展的土壤。

2.3 人才缺乏,传承学校教育资源落后

由于岳家拳流传在湖北东南农业地区,经济条件改善缓慢,田野调查发现,岳家拳教学传承基地仅有一所岳飞武校,传承对象的受众面狭窄,多数学生的父母均在外地务工,给学校增添了额外工作负担。由于岳飞武校办学模式属私立性质,政府对其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学校基础设施条件非常落后,师资队伍结构单一,数量稀少,教学管理经费紧张,学校操场质地均由单一化的水泥制成,武术器械陈旧简单,练武硬件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与学生比例悬殊,学生多教师少,公派教师仅有3人,学生则有两百之多,管理层身兼数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岳飞武校师徒情节的传承教育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思路存在冲突,多以传授一些基础性的技艺为主,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导致学习过程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消极应付时有发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与起初设定的目标存在不小差距。

3 创新岳家拳保护传承模式——静态与活态相结合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岳家拳的保护工作放在首位,正确对待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岳家拳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保护方式的多样性。坚持科学保护,正确认识岳家拳恒定性和活态流变性的重要规律,应是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主导思路[1]。本研究试图将静态性和活态性保护有机结合,使岳家拳的保护工作与时俱进,从根本上得到延续和发展。

3.1 加大岳家拳资源普查工作,利用媒体加快保护进程

对岳家拳资料信息进行保存,是抢救和保护的最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当前岳家拳在保护与传承工作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分工。政府职能部门应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岳家拳保护工作进行调研检查,系统全面的掌握岳家拳的保护进程,传承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各地区岳家拳的相关史料及现代影像资料,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以档案的形式将其完整收录保存。随后利用数字化科技还原真实的岳家拳文化脉络,通过建立文化馆、展览馆、生态保护区以及研究中心等方式进行数字化的保护。创建岳家拳信息库,利用大众传媒拓宽岳家拳的传播渠道,面向社会宣传,真实的再现岳家拳的物质与精神内核。与当代传媒深度结合,加快岳家拳保护工作的节奏,通过媒体的宣传与报道扩大岳家拳的生存空间,从而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展示岳家拳的文化特性,促进岳家拳的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监督下有效运行。

3.2 加强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建设力度 加块岳家拳保护的专项立法

岳家拳的保护工作应在一个稳定、高效的机制中进行。但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的长效保护而言,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而立法保护也应是根本性保护,只有立法保护才能使保护方式得到根本性的权威保障。近年来,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数项法规政策,建立了四级(国家、省、市、县)保护名录,但总体看来,法律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仍需进一步完善。在法律保护过程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有很多,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了法律的执行效果,涉及保护的法条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体育非遗法律保护中各种内外因素对其产生不同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和原理。政府主管部门应确保相关法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切实发挥法律法规在保护岳家拳文化生态中的作用,提高执法力度和层次。此外,应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和政策帮扶力度,完善地方政府管理生态系统。地方政府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管者,也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支持者、责任者和保障者。因此,地方政府应在上级政府和分管部门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政策、资本、宣传、协调等方面的支持,并承担相应的公共服务责任。为确保保护工作的稳定开展,应加快岳家拳保护的专项立法以及建立专项管理部门和预算制度,负责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创新管理模式,是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保护过程公开透明,资金流向切实可查,确保工作规范科学,在法律框架内使岳家拳的保护工作持续、长效发展。

3.3 保护工作与学校教育相联合

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在动力。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能使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文化命脉的传承保持在较高的标准之上。调查证实,岳家拳传承范围在逐渐变窄,研习人数在逐年下降,后续传承动力不足,和以往单一的师徒传承方式不无关系,因此,为了扭转这一现实,需要实现体育非遗教育传承的突围与跨越,打破民间与学校文化主体间“身份有别”的观念,来实现体育非遗资源对流[8]。政府及主管部门应积极开展创新意识将岳家拳技艺与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延伸岳家拳的传承空间,扩大文化影响。学校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是岳家拳全面开展的有利条件,是岳家拳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最合适改进与发展的路径之一,也是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中华体育文化与体育健康知识普及的理想场所。可以尝试将武穴市所有中小学学生纳入岳家拳的传承范围,通过在学校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开展岳家拳兴趣培训班等途径传授岳家拳,同时将岳家拳引入到高校的教学体系中,纳入高校特色精品课程、MOOC课程以及校本课程,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让不同生源大学生了解岳家拳的历史和文化精髓,在理论与技术课堂里领悟岳家拳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技艺方法,为岳家拳的保护和传承打下智力基础。在高校体育院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岳家拳的教学与训练,对我国竞技竞技武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正面的效应。另外,高校可以根据岳家拳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有意愿有潜力的学生得到系统的学习培养,毕业后成为高素质的岳家拳文化保护领域的工作者,创新活态传承的新途径。

3.4 加大对传承人保护力度

传承是岳家拳保护的核心目的,而传承人则是保护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将传承人作为保护的核心主体,注重传承人的口传活动,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传承人的保护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传承人依靠其活动获得的生存权利和经济利益有效提升,发扬传承人传承义务的同时应努力解决传承人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这是决定岳家拳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前提。田野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岳家拳传承人依靠办学和传承活动并不能完全解决其经济生存问题,传承过程经常受到现实阻力,岳家拳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相应的预算拨款额度,或采用公益基金等模式增加对传承人以及传承活动的配套资金支持,建立岳家拳公益基金组织,切实有效解决当前传承人传承工作中实际的经济生存问题,保障传承活动的收益,满足传承人生存发展的需要,鼓励传创人开展讲学、出版、表演活动,为传承人的传承工作敞开大门,保驾护航。其次,依法保障传承人的主体权利。加强对传承人保护与传承的法律法规建设,在此基础上,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具体的传承人保护措施,解决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提升传承人的主体地位,保护传承活动长效开展,不受市场环境左右,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声望[9]。再次,对传承人选拔年轻一代的传习人提供帮助与支持,如支持传承人和传承群体开展专项技术培训,重视培养传承接班人以及传习组织,改善传习活动场所的硬件设施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扩充传习人的数量,并在传习活动中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鼓励发展创新[10],丰富文化内涵适应时代所需,促进以老带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岳家拳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力量。最后,政府部门应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扩大参与范围和力度,发挥各部门工作优势,扩大传承人及传承活动的影响范围,为传承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使岳家拳文化遗产的传承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2] 杨 柳.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 雷 杰.黄梅岳家拳的源流与现状[J].武当,2017(07):46-48.

[4] 张业金.张业金专辑:岳家拳技击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5] 莫 晸.岳家拳特点研究[J].武术研究,2010,7(10):42-44.

[6] 徐 剑,高会军,郑湘平,等.荆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武穴岳家拳传承与发展[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8):729-731.

[7] 陈小蓉.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体育科学,2017,37(5):48-60.

[8] 王厚雷.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2):132-136.

[9] 周丽华,王 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保护与培养机制的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5):36-39.

[10]鲁平俊,丁先琼,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11):16-26.

Dynamic and Static Protection Patterns of Yue Style Boxing

WANG Wei, LIU Ou-mei, LIU Jin-song

Using the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ther methods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origin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patterns of Yue Style Box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the Yue Style Boxing was the most orthodox in the Wuxue area of Hubei province.Although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had done a lot of work i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there were still a number of problems,such as the decline of practitioners,the inadequate policies implementation in protection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s inheritance,the wan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other issues.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work should fully reflect the constant and activ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Yue Style Boxing,and combine the dynamic and static protection patterns.This paper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legal policy and the school education,provide the particular protection of inheritors to realize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ue Style Boxing vitalit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Yue Style Boxing; Protection pattern

G852.1

A

1003-983X(2017)10-0861-04

2017-08-12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2017年度院管课题(WSH2017C013)第一作者简介:王 伟(1981~),男,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岳家拳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寻找出路的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纵观近年来岳家拳的文献资料,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借鉴外国经验较多,缺乏创新和本土化的保护方式,本研究希望通过田野调查,考察岳家拳保护的进程与现状,在文献资料基础上,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特征,以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岳家拳发展的社会环境,对岳家拳历史源流进行梳理,总结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静态与活态保护结合模式下的对策建议,为拓宽研究视角,促进岳家拳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提供一些思路。

猜你喜欢

岳家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江西岳家拳发展研究
岳家拳
当代岳家拳技击价值发展的评析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