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散打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措施

2017-03-06朱华杰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教练员运动员

朱华杰,郑 雷

浅析散打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措施

朱华杰1,郑 雷2

武术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强、运动负荷大、技术动作多、所用身体部位多的运动,并且散打对抗时是以击中、摔倒对方为主要目的,故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针对练习者技术动作不规范、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手段不科学、运动精力不饱满、带伤训练不惜身、自保意识不够强等特点,提出应对策略,包括发挥教练主导作用,科学地组织运动训练和比赛;增强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动作预见能力;全面增强力量、速度、协调及柔韧性等整体身体素质,着力提高心理素质;建立医务监督制度,应用多种治疗手段,以有效预防、减少和医治散打运动损伤。

散打;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抗性、民族性、体育性等特点[1]。武术散打不仅可以锻炼身体、锤炼体格,还可以磨练意志品质,特别是培养竞争意识,同时也在发展心智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其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近年来国内各类散打赛事如火如荼地开展,无论是全国锦标赛、冠军赛这样的官方专业赛事,还是“散打天下”“武林风”“昆仑决”这样的商业比赛,都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但散打运动较高的损伤发生率却让许多想要习练散打的人望而生却,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项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因此,如何预防散打运动员及习练者在日常练习及比赛中的运动损伤、降低受伤概率、减少运动伤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散打运动损伤的特点

1.1 损伤程度

散打运动中损伤情况十分普遍,但大多数是轻度的急性损伤,如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当然也存在中度、重度的损伤,不过几率较小。同时,因为散打运动对抗性强、运动负荷大的特点,长年从事散打运动的运动员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损伤。

1.2 损伤部位

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面部(鼻、耳、口、眉)、腰部、膝、踝、腕等。面部作为受击打的主要部位,腰部、踝关节作为主要的发力部位,都较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1.3 损伤类型

关节损伤是散打运动中最为普遍的损伤,其它损伤有肌肉拉伤、挫伤、擦伤、软骨损伤等。

1.4 损伤周期

从训练周期来说,赛前准备期的后期和竞赛过程中的受伤几率要大于其它时期。从季节来说,冬季受伤几率要大于其它季节。

1.5 损伤技法

散打运动中,摔法由于其运用关节多、发力方法复杂、所需力量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等特点,在日常练习和实战运用过程中的损伤概率要高于其它技法。

2 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2.1 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以适应肌体承受大负荷强度刺激的需要;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机能,使肺通气量、摄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提高工作肌的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进养和血红蛋白的解离,有利于氧供应;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加弹性,预防肌肉损伤。如果散打运动员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活动的情况下,就进行一定强度的练习或者高强度比赛,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不高,就会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较为迟钝,具体反映到身体上就会出现肌肉发力不足,韧带伸展性不够,身体协调性差的情况,这在比赛或者训练中都极易产生运动损伤。还有一种具体情况是,准备活动的针对性不强,例如:今天主要训练的是腿法,但在准备活动中只注重活动了手腕、腰部,腿部没有充分活动开,在后续的腿部训练中,运动员的腿部就容易产生损伤。

2.2 动作要领不规范

散打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技术动作多、所运用身体部位多的运动,这就要求运动员对各种技术动作要领有充分的认识。如果某个技术动作要领不规范,那么在运用该技术动作的时候,就会产生运用力量不合适、发力部位错误、发力角度不对、击打部位不准等问题,从而导致做出错误动作,甚至做出违反身体结构和肌能特点以及运动力学原理的动作,这就特别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2.3 训练手段不科学

不科学的训练手段不但达不到训练目的,还会直接导致运动员损伤。目前,有些教练员只注重技战术训练,对体能训练重视不够。反映在体能训练的方法老旧、手段单一,对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的训练,也仅仅停留在长跑、短跑、折返跑、杠铃、哑铃等传统项目上,创新方式方法不够。这一方面容易使运动员对体能训练产生抗拒心理,导致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受伤的几率提升;另一方面落后的训练手段也无法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同时,有的教练员盲目加大训练量,过分注重练习次数、组数、成绩,运动员局部身体负担过重,也容易受到意外伤害。近年来,习练散打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大部分是刚刚接触这项训练;部分成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而大部分青少年则是身心发育还不完善,他们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与柔韧性、心理等素质不够好。这就要求教练员在指导过程中,要把要握好“因材施教、因人施策”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的人群运用不同的科学训练手段,首先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训练,再进行技战术培养。因为初学者(青少年)存在肌肉力量弹性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及稳定性不够等问题,如果对其使用和对有一定身体素质基础或成年人一样的训练手段,则极易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

2.4 运动精力不饱满

武术散打的两人对抗具有短时间、高强度的特点。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比赛和日常训练中注意力要集中,情绪要激昂,精神要振奋,这样才能取得优秀的竞赛成绩和良好的训练效果。如果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在比赛和日常训练中就会出现动作不到位、速度下降、反应变慢、距离感变差、对对手意图判断失误等一系列问题,这必然会造成竞赛成绩下降、训练效果变差,同时自身受伤的可能性也大大提升。造成散打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疾病、心理、环境等。在比赛中,运动员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比如:自身想赢怕输的心理、自身伤病康复情况、观众的喊叫、教练员的催促、对手的竞技水平、场地(护具)的情况、比赛的奖金等等,这些都可能使散打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

2.5 带伤训练不惜身

带伤训练比赛是指运动员在受伤后未痊愈或身体疲劳未恢复的情况下,仍旧参加训练和比赛。散打运动是双方运动员运用进攻、防守等技战术,直接击打对方的身体得分或击倒对方取胜的技击性运动,对运动员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如果运动员在身体有伤或身体疲劳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的比赛和训练是十分危险的,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降低,无法全力应对高水平对手的攻击;在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下降,无法承受正常强度的训练,从而使运动员身体发生损伤的几率大大提升,原有的伤病也可能进一步加重,身体疲劳则极易转换为身体某一部位的慢性损伤。

2.6 自保意识不够强

自我保护意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不是运动员生来就有的,而是运动员在一个运动项目的长期训练和比赛中慢慢培养产生的,具有很强的专项性。例如:被摔法击中倒地时,收紧手臂,不用手臂撑地,而是有意识地用背部第一时间接触地面,从而减少或者避免运动损伤。从散打运动的实际情况看,在激烈的散打对抗中,被拳法、腿法、摔法击中甚至击伤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但大多数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不强,没有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在两人的持续对抗中有时会发生“打红了眼”的情况,这时人的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身体的痛感减弱,自我保护意识不断降低,这些情况都十分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2.7 伤后治疗不及时

在散打运动中,大多数散打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知识了解不够,有时在训练中受伤,但痛感比较微弱,运动员没在意而继续训练,练完未及时到医院就诊;有些运动员为了运动成绩,在身体受到损伤后,不向教练员汇报损伤情况,硬撑着训练、参赛;部分教练员在知道运动员受伤情况下,仍旧要求运动员参加大强度的训练。在这些情况下,运动员的伤病极易加重。

3 预防散打运动损伤的对策及措施

3.1 发挥教练主导作用,科学运用训练手段

教练员是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散打运动来说,教练员首先要对散打的所有动作、技法、战术有充分的了解,能熟练讲解动作要领,正确展示动作姿势。其次,教练员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运动员,把握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基本原则,对所有的运动员有一个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对每一个人有一个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做到:1)组织好每次训练课前的准备活动、课后的放松活动,准备和放松活动要与当天训练内容相匹配,特别是冬季要加长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时间;2)技术讲解要做到正确、详细、清楚、全面,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指出运动员有问题的动作并指导纠正,在技术练习时注意保护运动员;3)体能训练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据运动负荷,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内容。针对运动员的不同特点,制定符合他们身体素质水平的训练内容。在原有体能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运动员不抵触体能训练。教练员还需对运动员进行简单的运动生理学、心理学、康复学方面的指导,让运动员掌握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技战术、更好地保护自己。武术散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俗话说,“习武先习德”,教练员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武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3.2 强化散打训练研究,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这是对散打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出的共同要求。教练员作为散打教学的核心,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散打教练员自身技战术水平过硬,但教学水平、理论知识水平不够高的情况普遍存在。教练员在保证自己散打专项技术过硬的同时,还要积极努力学习教育学、力学、运动训练学、康复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把散打当作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而不是简单的一门技术来对待。教练员要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要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技战术、体能训练方法,朝着“有趣且有效”的方向进步,例如:在动作学习中,运用力学知识讲解动作;在组合动作学习中,利用三维图像展示连贯动作等;在体能训练中,以各种游戏方式训练。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武术散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和精神,如抱拳礼等。运动员也是一样,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战术动作,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技术动作,充分了解各种战术理念。同时,也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比如:学习力学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判定对手的意图;学习康复学知道,帮助自己更好地避免损伤等。

3.3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动作预见能力

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好,培养动作预见能力也好,核心都是使运动员自身建立针对散打中不同动作所产生的以保护自己为目的的条件反射。理想状态是在两人对抗中,根据比赛状况,根据对手技术特点,对对手的动作做出预判,即使受到了对方的打击,但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被打击部位在大脑的所传出刺激的控制下,肌肉组织已经提前产生了反应,通过肌肉紧张(收缩)、打击部位神经组织预先适应一定力度的打击,使打击效果减小到最低,从而有效降低受伤的几率[2]。许多高水平运动员就有这种预见的提前反应能力,这要求散打运动员首先要对各种拳、腿、摔等技术动作有着透彻的了解,知道每一个动作是如何发力的,击打路线是什么,击打区域在哪里等,通过仔细研究动作的技术特点,运动员在散打对抗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教练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反映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就是教练员要让运动员针对某一动作做多次的应急训练,比如:针对接腿摔动作,在该运动员在不停的摔倒过程中逐渐要求他做到:含胸、收腹、背(肩)部优先着地等,这就是一个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同时,要把训练的各种内容和特点,结合解剖学、康复学知识,了解哪些部位容易受伤,提出注意事项和保护方法。最后,要着力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无所畏惧的精神,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在对抗中不畏惧、不退缩、不妥协,敢于去防御、去反击、去取胜。

3.4 全面增强身体素质,着力提高心理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散打运动中减少伤病产生的重要因素,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肌能。这些肌能的提升对预防运动损伤有着重大意义,这需要运动员在散打比赛、训练之外,全面地科学地、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在散打运动损伤中,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是比较容易受伤的,因此,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加强这些易伤部位的锻炼,降低受伤概率。例如:运动员在出拳击打对方时,腕关节是较易发生扭伤的,那么,在训练准备活动时,就要对腕关节不断进行扭转放松,在训练中手持小哑铃做快速翻腕练习,以此提高腕关节的肌肉力量、弹性、韧性,从而有效避免腕关节的损伤。前文提到运动员在散打训练或比赛中注意力不集中极易发生运动损伤,而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心理素质不够的一种表现。同时,在比赛中过程中出现紧张、急躁、畏难等情绪,也是心理素质不够的具体体现,而这些情绪在比赛中无一例外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增加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因此,在全面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必须着力提高其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减少受伤概率。

3.5 建立医务监督制度,应用多种治疗手段

医务监督是用医学知识和方法,对散打运动员的健康和机能进行监护,从而预防散打训练、比赛中各种因素可能产生的运动损伤,督导和协助科学训练,使之符合人体生理和机能发展规律。通过医务监督,能更有效地运用科学手段,促进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发展,增进健康和提高竞技水平。在各个专业散打队中,应配置1-2名随队队医,而在普通的散打训练课中,则要求教练员必须掌握急救知识和一定的医疗诊断知识,散打运动员身体有任何不适或受伤状况,应在第一时间上报给医生或教练员,立即停止训练,待伤好后才能继续训练。同时,由于散打运动的大强度、激烈对抗等项目特性,要定期组织散打运动员进行全面体检,保证运动员以健康的身体状态参加训练和比赛。在散打损伤治疗中,应广泛应用传统中医疗法和物理疗法治疗运动损伤,因为散打运动损伤大部分集中在关节损伤、肌肉拉伤、挫伤、擦伤、软骨损伤这些方面。中医疗法以推拿为主,简单易操作,可以调节神经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损伤软组织修复,保持经络畅通,阴阳平衡,对以上损伤都有着较好的疗效。另外,中医针灸疗法在肌肉拉伤的治疗中也有着广泛应用,配以电针治疗仪和红外线,治疗效果良好,中医疗法中的拔罐疗法,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常常用于治疗陈旧性散打损伤[3]。物理疗法主要指运用物理因子对运动损伤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超声波、磁疗、电疗、光疗、蜡疗等,通过多种理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运动损伤的恢复。

4 结论

总体来说,应当将“积极预防为主,及时治疗为辅”作为对待散打运动损伤的基本态度。针对练习者技术动作不规范、自身素质不达标、准备活动不充分等特点,科学地组织运动训练和比赛,加强功力和抗击打训练的比例;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协调及柔韧性等整体素质;遵循“循序渐进”“以柔克刚”“自我保护”“安全第一”等原则,重视准备活动;提高练习者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易损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把运动损伤降到最低程度;加强医务监督,完善会诊制度,应用多种治疗手段,使运动员的伤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 吴云龙,朱瑞琪.刍议“大散打”概念及项目构成[J].搏击·武术科学,2012(01):60-63.

[2] 刘劲松.武术散打技术动作预见能力指标体系构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05):133-134.

[3] 侯莉娟,丁天翠.浅析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J].搏击·武术科学,2008(12):55-56.

Characteristics of Wushu Free Boxing Sport Injuri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ZHU Hua-jie1,ZHENG Lei2

Wushu free boxing is a sport that featured with strong confrontation, large sports load and a lot of technical movement,the movement of body parts more used.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port is to hit and fall when fighting against each other,so it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easy-injury activities which affects athletes'daily training, competition and health, it also limits the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free boxing.This paper discussed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this sports injury,aiming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Wushu free boxing sport.

Wushu free boxing; Sport injury; Preventive Measures

G852

A

1003-983X(2017)10-0884-04

2017-08-09

朱华杰(1993~),男,湖北武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1.Graduate Schoolof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 2.Martial Art School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教练员运动员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