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神经鞘瘤采取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探析
2017-03-06马雪峰
马雪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神经鞘瘤为椎管内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压迫神经根、脊髓将引发严重神经根、脊髓受压症状,严重者甚至截瘫[1]。通常认为该类肿瘤一旦被发现后需尽早行手术方案治疗,以提高患者预后质量。为此,本文就选取的3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治医治,且取得良好效果,现作下列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分析本院2009年9月~2017年9月治疗的3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本组年龄28~68岁,平均(51.46±6.25)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1.52±2.36)个月;神经损害予Frankel分级:1例B级,6例C级,13例D级,10例E级。
1.2 方法
本组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均行全麻,并取仰卧位,依据肿瘤所在节段作为中心,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充分显露关节突、棘突及椎板;胸腰椎予椎弓根螺钉加以固定,颈椎予侧块螺钉固定,经C臂X线机确定良好固定后,将棘突、黄韧带均咬除,且暴露硬脊膜;纵行切开硬脊膜,予无创缝合线悬吊,找到肿瘤的位置及其走向,分离蛛网膜,并将脊髓推至健侧,取出肿瘤,缝合并置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经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本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2]:损伤水平以下感觉运动全部消失为A级;仅残留少数感觉,且随意运动丧失为B级;存在感觉,但残留部分均无实用价值运动为C级;存在感觉运动,同时存在神经损伤表现与体征为D级;正常位E级。
2 结 果
2.1 观察本组手术效果
本组肿瘤均成功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手术时间(2.01±0.36)h,术中出血量(152.31±12.45)mL;术后仅6例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但行局部加压、绝对卧床及缝合后则不再出现脑脊髓液。3例术后麻醉清醒后1 d内出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3例颈椎肿瘤伴双上肢运动困难,但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神经营养医治后症状均得以改善或者消失。
2.2 观察本组随访情况
本组随访发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6例D级,24例E级。
3 讨 论
椎管内神经鞘瘤生长较为缓慢,且发病隐匿,通常无特异性的体征及症状,临床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故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目前MRI与CT为诊断神经鞘瘤影像学方案,且前者能够有效显示肿瘤位置、大小等,同时可判断出肿瘤与载瘤神经间的关系[3]。为此,本组术前均行MRI扫描,由于神经鞘瘤对放化疗无敏感,因此手术切除为治疗该病主要手段。
经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本组肿瘤均成功切除;手术时间(2.01±0.36)h,术中出血量(152.31±12.45)mL;术后仅6例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3例术后麻醉清醒后1 d出现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3例颈椎肿瘤伴双上肢运动困难;上述术中操作皆应仔细进行,且悬吊时不可将硬脊膜撕破,因为破损无规则硬脊膜较难修补,且缝合时尽可能选择间断缝合方式,且针距尽量更小,待缝好后再彻底检查是否存在遗漏破口,若存在缺损则予人工生物膜覆盖,之后填塞明胶海绵,将切口关闭时,应将皮下组织及皮肤关闭,避免切口脑脊液漏。同时术后需密切观察引流液量,当引流液的颜色呈清淡,且24消失流出量不低于500 ml即说明脑脊液漏。脑脊液漏患者术后次日将引流管拔除后,将引流管口予以缝合,本组术后仅6例出现不同程度脑脊液漏;但行局部加压、绝对卧床及缝合后则不再出现脑脊髓液,同时需绝对卧床约7 d,且针对脑脊液漏患者需延长其平卧时间。经随访发现本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6例D级,24例E级;提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提高其预后质量。本文因样本量过少未对本组远期生活质量予以观察,待进一步调查再作报告。
综上所述,椎管内神经鞘瘤行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能够充分显露肿瘤且予以完全切除,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并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1]韩 易,姜之全,郑夏林,等.显微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分析(附18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7):707-710.
[2]黄 荷,龙厚清,吴培玉,等.3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7,14(2):38-41.
[3]陈斌辉,顾仕荣,张 明,等.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4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疗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4,(3):36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