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生活
——全国写生艺术展”前言
2017-03-06吴为山
吴为山
展览名称: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年1月19日—2月20日 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一楼、三楼全部展厅
展品数量:近400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最高美术殿堂,肩负着促进当代艺术创作、打造美术高原和高峰的文化职责,我馆组织策划此次“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是面向人民,面向生活的一次回归。
写生,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之一,是艺术家观察自然、与自然对话、亲近自然、表现自然的方式。在我国古代虽没有写生这一具体的名词,但在美学理论和画论中则多有相关的论述。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及“六法论”中“传移摹写”等。它们虽然强调的是作者对客观物象的认识和表现,但更多阐述的是心与象的辩证关系。经由历代发展,这种关系演化为美的创造观念和方式,并支撑着中国美术的发展。诸多艺术大师都是这一理论的坚定实践者,清初大家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对“师造化”这一中国古典写生理论的生动诠释。当然,“师造化”的概念远比“写生”宽泛得多,不仅仅要对物写生,更要领悟自然之规律,表现自然之美。我们今天所说的“写生”这一概念是近代才被引入中国的。回望近代美术历程,写生对中国美术的转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百年以来的“西学东渐”,以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刘海粟为代表的一大批艺术家,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一起成长起来。他们远赴欧洲求学,探索中国美术发展之前途。他们学成归国后,纷纷创办新式美术学院,为中国画坛带回了西方美术创作的理论;他们走出象牙塔,走出传统绘画的程式,从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中汲取灵感,拉开了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改良的序幕,开辟了中国美术的新时代。从那时起,我们今天所说的“写生”,被正式引入了中国的美术教育,成为美术教育的基础课程。
徐悲鸿《双狮》 中国画 47.8cm×33.7cm 中国美术馆藏
蒋兆和《读报》 中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王肇民《珠江小艇》 水彩 27.1cm×39.1cm 1958 中国美术馆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的时代赋予了艺术家们无限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指引下,曾经在画室中苦思中国美术变革之道的艺术家们大规模地走进真山真水,深入工矿、部队、山区,在平常的生活中,用画笔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感,获得最生动的灵感和素材。他们融“写生”于传承千年的中华美术传统之中,为祖国山河立传,为崭新生活放歌,为英雄劳模立像,为普通百姓写真,留下了一大批表现新中国气象的杰作。他们将写生的方法融入到有着悠久传统的中国画之中,创造出一批崭新的富有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及独特笔墨形式与语言的佳作。他们在写生中思索,在思索中探寻,在探寻中升华,正是这一个个生动的写生,照亮了中国美术崭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当代艺术的涌入,引起了新的艺术思潮的兴起。“写生”这一概念也不断在新的时代被赋予新的阐释。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继续坚持对于“写生”的不懈探索,在写生中不断汲取新的创作灵感,用当代的视角和创新的方式不断拓展“写生”在这个新时代的定义。然而当代艺术的崛起也让写生艺术面临了新的挑战。在新的时代,随着数码照相技术的普遍使用,写生的未来何去何从成为了现下美术界讨论的话题。
叶浅予《拉卜楞舞》 中国画 67.4cm×142cm 1954 中国美术馆藏
刘大为《蒙古族汉子》 中国画 136cm×68cm 2012
何家英《大山母亲》 中国画 37cm×44.8cm 2015
方君璧《故宫一隅》 中国画 40cm×65cm 1972 中国美术馆藏
亚明《华山》 中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陈大羽《拙政园》 中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杨之光《黄浦江的早晨》 中国画 27cm×39cm 1956 中国美术馆藏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展览全面展示新中国以来的写生作品,展出的作品面向全国二十余家美术学院和画院征集写生作品,再结合中国美术馆自身的馆藏经典作品,以“写生”为主题,荟萃一堂。通过这些作品来梳理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中“写生”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展示当代中国在美术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展望“写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从展品中,可以看到艺术家笔下所折射的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温情,也可以看到多彩的画布和淋漓的宣纸上所呈现的自然。这自然,印证着艺术家灵魂深处的心象。在人和自然的抒写中,艺术家们通过独特的创作诠释了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
全山石《维吾尔舞蹈家》 油画 77cm×55cm 1979
宋步云《俯瞰故宫》 油画 49.8cm×100.5cm 1960 中国美术馆藏
颜文樑《船厂》 油画 37cm×58cm 1959 中国美术馆藏
苏天赐《早春》 中国画 85cm×135cm 中国美术馆藏
吕斯百《兰州握桥》 油画 78cm×57cm 1952 中国美术馆藏
吴为山《睡童》 雕塑 7cm×6cm×11cm 1998
陈云岗《帕米尔速写》 雕塑 25cm×18cm×50cm 2017
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的一部分,观众们能通过这些充满本土特色的写生作品,来感受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活力,领略祖国壮美的山河与独特的人文魅力,这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具有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届文代会和第九届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所强调的,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焕发生气。对于美术工作者而言,一切美的创造皆表现于形式,而形式之生成,在于对客观万象形态及所蕴含之精神的体悟。生活不息的变化,生命不息的运动是灵感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感受源头活水之诗韵、情韵、神韵。这次展览不仅是展示艺术家们有感于时代、有感于生活而记录下的真与美,更在于鼓励和引导艺术家们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