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天而降特种兵

2017-03-06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蓝军空降兵课目

从天而降特种兵

文/陈 翊 岑卓骏

凌晨3时,鄂北某地,万籁俱寂。忽然,一架大型运输机轰鸣着从低空掠过,大别山深处顿时硝烟弥漫,枪声大作。一位英武的军官带领空降特种兵侦察分队,只用几分钟就捣毁了“敌军”的一个指挥机构,并活捉了一名“敌方”将官,来了一个漂亮的“精兵点穴”。

这个年轻军官就是空降兵某特种作战团副团长杜志辉,1米76米的个头,黑瘦的脸庞上闪着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就是他,作为“蓝军”教头,曾让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集训的队员折服;到土耳其海军水下特种部队集训,总成绩排名第一,获得了象征SAS(水下防御专业)最高荣誉的“蛙人勋章”等多项荣誉,让五星红旗在异国上空高高飘扬。他先后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空军十大杰出青年”“空军优秀共产党员”“新世纪新阶段杰出空降兵”等。

穿云破雾鹰翔九天

这是一次低空伞降。空降场地形起伏大,多砂石,地面还设有反空降障碍;气象条件空中合成风15米/秒、地面风10米/秒,大大超过伞降标准……

“跳!”杜志辉手一挥,带头跃出机舱,闪电般地降到“敌”指挥中心,令“敌”措手不及……

为练就这手“黑虎掏心”的本领,杜志辉一次次搏击风浪,一次次趟过空降领域的“沼泽地”。2003年秋,从地方特招入伍的他,刚刚进行完跳伞“补差”训练,就主动要求跳某新型伞。为掌握新型伞的空降技术,他反复摸索操纵要领,双手被伞绳勒出一道道血印子,身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但他爬起来拍去身上的泥土继续练习……上级要求3个月能掌握就算优秀,他仅用一个半月,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只有经受住考验,才能成长为真正的军人。”杜志辉说。他身上伤痕累累:右手腕腕骨往上约2厘米处,有一个指甲盖大的凸起,这是为了探索新机型离机动作时撞的;右膝上有个一元硬币大的伤疤,那是进行特种伞试跳着陆时伤的;左膝上有两块紧连的疤痕,这是在跳伞中遇到强风拖拉留下的……

这是一次惊险的伞降。战友叶财磊因紧张导致操作失误,带着失控的降落伞向杜志辉冲来。避让不及,两具伞的伞绳交叉在一起。“别紧张,准备协同着陆!”杜志辉一边操纵降落伞,一边抬头大声提醒小叶。10米、5米……两人几乎落在同一个点上。杜志辉双腿刚一着地,就迅速向右侧一翻滚,与此同时,叶财磊也着陆了,成功避免了险情。

“蓝天惊魂”的历程,使杜志辉认识到正确处理伞降特情是赢得“第二次生命”的关键。为此,他针对特种伞降试训中有的官兵存在的心理障碍,突出5公里越野、攀登悬崖峭壁、武装泅渡等体能训练,练就官兵强健的体魄,消除天然障碍对人的心理压力;设置各种突发情况,提高官兵当机立断处置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官兵的自救和抗风险能力。

这些年,杜志辉跳过了装备部队的多种伞型、机型,经历了南疆海岛、戈壁沙漠、鄂北原始森林等各种复杂地形的空降演习和试训任务,成为空降兵部队最短时间达到优秀伞降技术人员标准的“特战尖兵”。

红蓝对抗虎啸战场

“再过几个小时,我们的对手该上场了。”在密密麻麻的白桦林深处,杜志辉和战友们像即将投入战斗的猎人,兴奋地期待着“敌人”的到来。

这是他们首次与参加“爱尔纳·突击”的侦察兵队员进行“红蓝”对抗演练。杜志辉担任“蓝军”分队的分队长。

嘀嗒嘀嗒的轻微响声不时传来,“蓝军”的新型电台正不间断地监听着“红军”的通讯信号。突然,隐约的声音传来,原来几支“红军”小分队正商量着怎样采取欺骗手段通过必经要道——一个湖的大坝。而此时附近只有一名“蓝军”战士。

机不可失,杜志辉立即通知前方“蓝军”战士与其周旋,并调兵遣将,调集周围各路“蓝军”小分队对其形成包围之势,将4名“红军”战士一一擒获。

杜志辉说:“作为空降兵的尖刀,特殊的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吃透未来战场上,研究演练没打过的仗。”

这些年,杜志辉把作战、训练的思路与国际接轨,学习外军战术思想、武器装备等相关知识。他的军事地形学、战场英语、战场救护等20多个训练课目全部优秀。开创的水上吊装、直升机悬停单环节下降、连贯阶梯爆破等训练课目在空降兵部队独树一帜,为特种部队训练趟出了新路子。他研究创造的口袋阵、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等10多套凶狠战法,几次让参加“爱尔纳·突击”的侦察员折戟而归。

部队组织空降作战综合演习,为了解决伪装侦察的难题,有关部门请杜志辉当参谋。杜志辉根据现代条件下战斗编成特点,结合我军装备、兵力、地形情况,针对哪里该使用电子器材、哪里该配置夜视器材、信息怎样联络、怎样处置可能出现的电子“盲区”,提出了“最佳方案”。

那年,部队在西北高原进行了首次联合演习。

远程战略轰炸机、空中预警机、伞兵战斗车、先进防空导弹……各种新装备令人眼花缭乱。

联合火力打击、空降夺控机场、机降夺占要点、精兵超越、多位攻击……各种新的行动样式和作战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演习现场,杜志辉和特战分队官兵一起打出一场漂亮伏击战:翼伞分队侧翼穿插,动力伞分队“敌”后进逼,机降分队直升机滑降突然袭击,垂直割裂、多路并举,特战分队直捣“敌”要害,“敌”指挥所被捣毁,通信枢纽瘫痪。

授人以渔决胜千里

凭借此前的卓越表现,杜志辉被提拔为特种作战团副团长,主抓训练与作战。

上任伊始,杜志辉就受领了一项任务:作为总教头,给即将出国参加“中白(白俄罗斯)联合军演”的官兵进行特训。

这是此次集训的难点课目——空中对地射击的训练现场,为了扭转以往空降兵在空中只能被动挨打的局面,缩短投入战斗的时间,杜志辉一开始就把该课目定为必训课目,为了练就这手“空中狙杀”的本事,集训队员可吃了不少苦头。

训练期间,杜志辉带着队员们对武器佩挂做了很大的改进,武器由原来的全包侧面捆绑改为捆绑关键部位并固定胸前,习惯了传统训练模式的集训队员光一个取枪的动作就重复了不下万次。

出国前,本来已经接近成熟的训练成果,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根据指挥部要求,联演时将统一使用白俄罗斯的自动步枪。而白方的自动步枪枪身较长,取枪时很容易碰到胸前的备份伞。第一次空中跳伞合练时,许多队员在离地面近100米的时候,才勉强把枪取出来,完成据枪动作。着陆之后,杜志辉给大家算了笔账:跳伞高度600米,要在400米的时候完成据枪对地射击,必须在伞开以后10秒钟内完成这个动作;而100米据枪,耗费了整整70秒,这其中的差距就可能是生与死的天壤之别。这样的数字震撼了每名队员的内心——分秒必争的战场,怎能容忍如此大的差距?

此后的几天行动中,每个人都铆足了劲,7斤重的自动步枪成了每名队员走到哪里背到哪里的伙伴,连午休都抱着练枪感。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最终大家都成为了令敌人胆寒的“空中死神”。

演习开始。

旋转的直升机铁翼盘旋在着陆场上空,24名伞降封控队员迎着夜风跃出机舱,伞花静静绽放在如水的夜色中……

“野狼,注意!经我先期火力覆盖,着陆区域内‘恐怖分子’大部已被消灭,零星残‘敌’仍威胁我伞降安全,命你迅速予以歼灭!”接到命令,封控队员在高空迅速取枪、上膛、瞄准、击发,动作一气呵成。“哒哒!哒哒!”伴随着清脆的枪响,地面上顷刻间尘土四起,几名“敌人”应声倒地……

“这次联合训练双方交流了训练理念、切磋了反恐技能、提高了联合反恐组织指挥和技战术水平。双方参演官兵表现出高水平的战术素养和个人技能。相信随着两军空降兵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双方在联合反恐方面的能力将不断提升。

正在做总结陈词的杜志辉双眼透出自信的光芒,身后绽放过朵朵伞花的夜色,又恢复了水一般的寂静。★

责任编辑:王前

演训中的杜志辉

猜你喜欢

蓝军空降兵课目
基于Excel的军事体育考核成绩统计表的设计与实现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上)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下)
你不懂“蓝军”
军中有戏言
空降兵突击
新蓝军,新气象
女空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