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基金会投资问题
2017-03-05祖语嫣
祖语嫣
【摘要】自1994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高校基金会迅速成长。随着高校基金会总量的增长,基金会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阶段,通过何种投资运作方式实现基金会资产保值增值是我国教育基金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基金会 资产 投资 保值增值
一、高校基金会投资的客观需求
(一)基金会公益性支出的需要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的基金余额的8%。现实情况中,高校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会有不稳定的现象,因此,稳定的投资收入可以作为基金会的资金保障,保证基金会的资产不会缩水,也有利于高校基金会的长远发展。
(二)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基金会的发展过程中,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基金会所扮演的角色。2009年,教育部、财政部制定了《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財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国家的层面给予基金会支持。就多数基金会而言,捐赠收入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基金会资金收益,因此,与其被动等待捐赠,不如将现有基金进行投资运作,使基金会的资产保值增值,这才是未来的发展的趋势。
二、高校基金会投资现状分析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会保值、增值”。条例的规定为基金会开展投资活动进行了保障。目前,国内基金会的投资领域仍较为狭窄,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基金会资金的保值增值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市场规范性差
基金会进行投资,虽然有相关政策予以保障,但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对于基金会财产的投资机构、投资产品选择、各产品的投资比例等实际操作问题均没有具体指导。在我国,金融行业运行不够透明,监管还需提高。近些年内幕交易、 金融诈骗等案件时有发生。面对我国资本市场复杂多变且不成熟的投资环境,大多数高校基金会认为无法掌控,因此不敢进行大规模投资。
(二)资产规模较小
我国高校基金会增长速度虽快,但是资金规模远远跟不上增长的速度。高校基金会想要获得稳定收益,需要充足的可投入资本作为保障。根据基金会中心网提供的数据,在针对437家高校基金会的财务分析中,资产超过一亿元的基金会仅有48家,占高校基金会总数的11%,其余大部分基金会的可投资资金规模都较小。
(三)缺乏多元的投资渠道
由于基金会需要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因此在进行投资的高校基金会中,大部分仍是以银行定期或者购买理财的方式进行投资,方式较为单一保守。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大学的教育基金会往往重视劝募工作而轻视对捐赠资金投资运作管理。有些基金会,由于领导的想法过于保守,得到的支持较少,因此不能充分发挥投资热情。
(三)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
基金会虽然是独立于学校的社会团体法人组织,但是大多数高校仍把基金会作为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受到学校整体管理体系的影响,这样的管理方式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略显僵化。此外,基金会所配备人员的专业性较低。从高校基金会管理层来看,大多数来自高校内部,并不是进行投资的专业人士;同时,由于高校编制的约束,很难通过有效的人才流动和选拔机制建立投资理财团队。很多高校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甚至不是全职人员,因此,要寻找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员也是较为困难的。
(四)投资运作机制不健全
多数高校并未将资金运作交给专业的管理机构,而是由理事会直接决定或者是成立投资委员会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运作。缺乏专业化的投资运作、未建立投资资产管理制度和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导致很多高校一味的追求资金安全,完全规避风险。没有专业管理机构的同时也导致了基金会投资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基金保值增值的功能。
三、针对基金会投资的几点建议
(一)拓宽投资渠道
基金会应该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实施多元投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提升投资收益。因此,基金会选择的金融产品应该是多样的,有组合性的。基金会可以与校友企业洽谈,以校友企业的信誉做担保,进行信托贷款,以提高收益率。当然,在拓宽投资渠道,开启投资运作的时候,也需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可靠性,稳妥支持高校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立专业的投资团队
目前大多数基金会的投资队伍都是由非专业人士担当,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由非专业人士进行资金投资运作的决策是非常困难的。非专业人士因为知识积累或者经验的问题,对待投资是相对保守的。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高校基金会聘请专业的投资队伍,引进具有经济、风险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将该部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与基金会投资运作收益挂钩,以此促成他们对投资运作的重视,总而提高整体管理能力。
(三)拓宽筹资渠道
基金会的资产规模越大,进行投资的收益也就越高。以国外大学为例,哈佛大学的资产达到300亿美元,而哈佛基金管理公司以其骄人的管理运作成绩而闻名于业界。从成立之初的14亿美元捐赠基金到运作314亿美元的大公司,年平均回报率为13.14%。针对我国情况,目前,我国基金会的资金规模都较小,投资收益不显著,因此,更需要拓宽筹资渠道,为基金会争取更多的资金,通过投资运作,得到更高的收益。
(四)接受新形式捐赠
高校基金会除了接受货币资金、实物捐赠之外,也可以接受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捐赠、接受了有价证券捐赠的基金会必然会面对有价证券的管理和运作问题,这也可以被认为是投资行为的一种。
(五)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是基金会保持稳定投资收益的重要做法之一。应该定期召开投资运作决策组会议,针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挑选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不能完全依靠理事会进行决策,一定要将权力下放到专业的投资运作团队,才能保证稳定收益。
参考文献:
[1]聂兰兰.中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英才教育(高教研究),2015(5).
[2]谭晓慧,叶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基金会投资问题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14(25).
[3]屈萌.高校基金会资金运作问题与对策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