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歌者马玉梅

2017-03-04黑白

回族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回族周总理毛主席

黑白

2016年底,当我们踏着乌鲁木齐的第一场雪,敲开回族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梅的家门时,开门的是一位头戴白帽、精神矍铄的老者。当“赛俩目”跨过门槛在相互之间传递时,另一位老者笑呵呵地从里屋快步移到门口,招呼我们进屋落座。她就是年过七旬的马玉梅,刚刚开门的是她的老伴,新疆歌舞团打击乐手姚志远老师。

1944年1月24日,新疆正处于一年最寒冷的时期,伊宁县一个普通回族家庭迎来了一个大眼睛小女孩,家人给她起名叫马玉梅。童年时期,马玉梅就读于伊宁市回民小学,1955年考入当时伊宁市唯一的汉文中学——伊宁市汉回中学(现伊宁市第四中学)。伊宁市区居住着回族、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等多个民族,受生活环境的影响,马玉梅从小就喜欢唱歌,唱各个民族的歌曲,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图①这位留着两条粗长辫子的姑娘,就是中学时期的马玉梅,服饰和身姿都有着那个时代明显的印记。

1958年,初中毕业前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工团在学校挑选学员时,马玉梅的歌声打动了歌舞团的老师,她与其他几个学生一起被招录进文工团。图②是当时拍的一张彩色艺术照,马玉梅戴着小花帽,系着红领巾,穿着花衣服,脸上充满着年轻人对生活美好的神往。

为了培养这一批学员,文工团成立了一个学员队,并配备了专业老师指导他们快速进步。由于马玉梅先天条件较好,加上自己刻苦努力,第一年结束时,她就能和文工团的演员们一起参加各种演出,并逐渐成为一名独唱演员。图③是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马玉梅在伊犁文工团参加小合唱时的剧照。舞台上,马玉梅头戴漂亮小花,身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出服,翘着兰花指,一动一静之间,尽显表演天赋。1961年,马玉梅因成绩突出,成为文工团的正式演员。

1963年,中央音乐学院到新疆招生,马玉梅凭借一副好嗓子,幸运地被录取了。在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马玉梅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演出活动。年底的一个上午,马玉梅正在教室里上课时,老师突然通知她下午有一场文艺演出,让她做好表演准备。马玉梅只是精心准备着,她也不知道要去哪里演出。当她乘坐的汽车经过长安街来到中南海时,她激动坏了。原来,这是要在怀仁堂举办的迎新春文艺晚会上表演节目。当时,观看演出的有毛澤东、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马玉梅先后用维吾尔语演唱了《歌唱共产党》,用汉语演唱了《日夜想念毛主席》和《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完》等歌曲。马玉梅后来回忆道:“当我唱到‘萨拉姆,毛主席这句歌词时,毛主席他老人家笑的呀,乐得都不行了!”毛主席被眼前这个小姑娘的歌声打动了,高兴地站起来叫马玉梅到身边去。

第一次近距离坐在毛主席身边,马玉梅本来有好多话要对毛主席说,可一激动她脑子里空白一片,只是结结巴巴地说:“毛主席,我们新疆各族人民都爱您,向您问好!”毛主席听了后,笑着说:“谢谢!谢谢!”并问她是新疆的哪个民族。马玉梅说:“我是回族,我到北京来是学音乐的,学唱歌的。”毛主席说:“很好!你要努力学习,学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将来才能更好地为新疆各民族人民服务。”马玉梅听后,眼中充满泪花,“我一定努力!”从图④可以看出来,当时马玉梅头戴维吾尔族特色小花帽,身穿民族服饰,激动地聆听毛主席的教诲。

当天晚上,马玉梅回到学校后,老师和同学们在校园里迎接,大家紧紧握着那双被毛主席握过的手,不肯松开。那个美好、温馨、幸福的夜晚给她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从此以后,马玉梅加倍努力学习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还学习掌握了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语的日常会话,并能用标准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锡伯语、蒙古语演唱各兄弟民族的歌曲。

1964年8月的一天,从非洲十几国访问归来的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一行,在乌鲁木齐延安宾馆观看一场欢迎会。当马玉梅唱完最后一首歌时,全场开始联欢。这时,周总理大声地说:“马玉梅呢?马玉梅怎么不见了?”马玉梅赶紧站起来大声说:“周总理,我在这里。”周总理向她招手说:“来来来,到这边来。”

马玉梅就走下了小舞台,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给总理介绍了马玉梅的情况后,周总理把她叫到身边说:“你唱得真好,只可惜没唱《新疆好》,你是不是新疆人?”马玉梅说:“是。”“新疆人不唱《新疆好》可不行。”马玉梅说:“我没准备,也没有排练过。”周总理说:“没关系,就清唱吧!”马玉梅就在周总理身边唱起了“我们新疆好地方呀,天山南北好牧场……”周总理听了特别高兴,点头说:“对了,这才像新疆人嘛!”图⑤里围着周总理的都是当时表演节目的各民族演员,紧挨着周总理的那位戴着小花帽、留着长辫子,仰望周总理的女孩就是马玉梅。

1966年初,马玉梅从中央音乐学院顺利毕业后,选择回到新疆。当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把她留在了新疆歌舞团。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马玉梅经常被邀请参加文艺宣传队和一些小型演出队,下乡、下厂、下部队为工农兵演出。

1973年,为了广交世界朋友,由文化部牵头要组建一个代表国家出国访问的高水平的中国艺术团,开始在全国各地挑选出类拔萃的声乐器乐演员。这是那个文艺凋零的时代,十分难得的一次历史机遇。当时,新疆歌舞团应邀到上海演出,正好文化部在选演员,马玉梅凭借出色的舞台形象和动听的歌声,一枝独秀,当即就被选中。她也是新疆唯一入选的演员。就这样,一纸调令把她从新疆调到了北京。之后连续两年,马玉梅都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的请柬。其中有一年,请柬上的落款竟是“周恩来”。马玉梅看到后,激动万分,感到无比光荣和幸福。中国艺术团的主要任务是为来访的外国元首和代表团演出,同时赴海外演出。马玉梅先后为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还有德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刚果、苏丹、赞比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的领导人表演过节目。图⑥是1975年受邀赴英国演出期间,马玉梅(前排左三)与同行人员一起在马克思墓前留影,时间是5月1日。

之后,中国艺术团代表国家出访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圭亚那、特立尼达多巴哥,非洲的苏丹,亚洲的朝鲜等国,马玉梅均随团参加演出。图⑦是1975年身着民族服饰的马玉梅跟演出团队一起在非洲演唱时的情景,他们在露天空地上演出,马玉梅边唱歌边跳舞。图⑧是演出时期,马玉梅(右一)得空与当地非洲朋友的合影。四十多年过去了,当笔者问到这是在非洲哪个国家时,马玉梅笑呵呵地说道,早就忘记了,我只记得是在一片甘蔗田里,跟几位黑人朋友在一起。

1975年4月15日,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访问中国时,马玉梅与中国艺术团的演员一起在中南海小礼堂为金日成主席一行表演了一场高质量的节目,受到了金日成主席的赞扬。演出结束后,金日成主席跟全体演职人员合影留念(图⑨),二排右四戴帽者是马玉梅。

197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彩色歌舞艺术片《百花争艳》,是那个时代难得一见的一部舞台艺术片,为国内观众呈现了中国艺术团演出的主要节目,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当笔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到这部影片,仔细欣赏马玉梅的演唱时,一个女高音歌唱家的风范在短短几分钟内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看出,马玉梅在这一艺术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她先后用维吾尔语演唱了《可爱的祖国》,用回族“花儿”的曲调演唱了《人民公社是金桥》,用柯尔克孜语演唱了《英雄的解放军》。每一首歌唱完后,现场都是掌声雷动。图⑩为马玉梅在舞台上,正用“花儿”曲调演唱革命歌曲的剧照。值得一提的是,马玉梅应该是回族“花儿”演唱史上,最早把“花儿”推向国内外艺术舞台的回族歌唱家。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马玉梅回到新疆歌舞团。1978年华国锋主席视察新疆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了一个欢迎团到机场迎接,马玉梅作为优秀歌唱艺术家,着盛装出现在机场欢迎的人群里,并演唱了歌曲,受到了华国锋主席的赞扬。图11是欢迎团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迎接华国锋主席时的合影留念,站在华国锋主席左手边第一位就是马玉梅。

除此之外,马玉梅经常下到厂矿、企业、部队、边远的农牧区为最基层的百姓演出,用各少数民族语言和多种形式演唱各民族歌曲,深受百姓喜爱。图14就是马玉梅身着哈萨克族服饰,在乌鲁木齐南山牧区为当地哈萨克族牧民表演。毡房点点,马儿欢叫,淳朴的牧民或坐或立,大人、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马玉梅和姚志远生育了一个女儿,如今工作生活在西安。为了新疆民族音乐事业,老两口默默奉献了一辈子。当笔者提出要一张他们的全家福,或跟女儿小时候的合影时,两人同时摇头感叹,说孩子小时候是由生活在伊犁的爷爷奶奶照顾,跟孩子小时候的合影没有找到。图15是马玉梅和女儿在家里的一张合影,是比较早的,时间是1994年。

歌声歇,人虽老,但是马玉梅作为新疆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回族女歌唱家,她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把美好的新疆之歌唱响中国、传遍世界。这一艺术成就使她成为在新疆现代声乐演唱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

回到新疆后,马玉梅又跟随新疆歌舞团出国访问,先后赴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科威特、南也门、北也门、巴基斯坦和非洲多国访问演出。1982年,中国在西非的多哥人民共和国拉马卡腊市援建了一座综合性、多功能的会堂建筑,名叫多哥人民联盟之家。图12是马玉梅在建设中的多哥人民联盟之家演唱时的一张留影,现场为马玉梅伴奏的有维吾尔族热瓦甫演奏家达吾提、阿布拉等著名音乐人。

在马玉梅提供的所有早期照片里,图13是一张少有的彩色演出照片。那是1984年马玉梅在重庆演出时的留影。当年,舞台上的马玉梅年滿四十岁。

猜你喜欢

回族周总理毛主席
周总理“喝”饭
在阳光下拍照
在阳光下拍照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周总理用身体保护毛主席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