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专业《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7-03-04史倩倩张延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园林专业思考教学改革

史倩倩 张延龙

摘要:园林专业是培养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以及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综合人才的专业,由于该专业学习内容多,因此其教学任务量很大。本文首先对园林专业《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与分析,并给出了几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为园林专业《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学科教学改革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园林专业;《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22-02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本专业的重点和难点科目。该科目不仅包含大量的理论和概念性内容,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也有较高要求。随着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应用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必须做好《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企业提供符合其要求的优秀人才。传统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偏向于理论教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想要提高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开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满足社会企业对人才应用技术的具体要求。

一、《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现状和问题

1.遗传学和育种学课程分开学习存在弊端。传统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科目属于遗传学和育种学的交叉学科,在学科内容设计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其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内容是分开讲授的。这种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更完善理论体系的建立,但却不利于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知识点脱节、遗传学和育种学知识结构无法有效融合的问题,从而导致其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于实践,影响了学生遗传育种学应用技能的掌握。

2.教学手段单一。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材中,主要分为遗传学和育种学两方面的知识体系,遗传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育种学对实际操作能力却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遗传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课讲解来完成的,而实操课则采用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训练学生的育种学应用技能,但由于遗传学理论课与育种学实践课脱节,导致育种学教学中难以实现遗传学知识的运用。这影响了学生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整体把握,也影响了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培养,阻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3.实验条件相对较差,学时不足。《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科目实践教学对实验场地的面积、环境和设施完备性有着较高的要求。部分学校由于土地资源不足、资金欠缺,根本无法为学生建立专业、系统的实操训练基地。这使得遗传育种学的实验课只能在实验室开展,主要的内容就是理论验证、演示实验等基础实验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的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应用技能的提高,也阻碍了其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上由于园林专业内容量大,对实验课的课时不断压缩,导致学生在实验课上仅能够了解知识,根本无法完成技能的提高和掌握。由于实验课内容缺乏创造性和自由度,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不感兴趣,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

4.实验基地不足。园林遗传育种学的学习,需要配合大量的实操训练才能完成理论和技术的双重教学目标。在本科目的工厂化生产、繁殖培育、扩繁技术指导等内容中,更对实验基地的条件和规模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缺乏完善的实验基地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提供实验和研究场所,导致很多需要长期观察的实验都无法开展,影响了学生应用技能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的养成。

5.考试方式过于老旧。在社会企业对园林专业学生应用技能掌握度和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传统的“笔试+学分”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实现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这种死板的以笔试为主要评价模式的考试方式,使学生习惯了在考前依靠死记硬背来完成考试。这根本无法对学生技术掌握程度实现考量,其评价结果对学生的真正学习质量和技术掌握程度也无法有效反映。

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策略

1.调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园林植物遗传学和园林植物育种学进行归纳综合,例如在传授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与单倍体、多倍体育种,DNA结构及其中心法则与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育种等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遗传和育种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遗传学是理论知识、是基础,育种学是对理论的实践应用,再结合课程实验,使学生既可以理解遗传学理论知识的实质,又可以丰富育种的知识和育种技术。课程体系中适当补充少量关于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基因工程、园林植物种苗生产和扩繁新技术等知识,将一些国内外园林植物体细胞胚诱导、植株再生体系和人工种子技术等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开阔学生接受知识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2.改进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掌握应用技术,必须改变理论与实践课相脱节的现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善于运用最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理论课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该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并通过问题情境、讨论情境、探究情境的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课教学中,要把握好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实践中渗透理论知识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理论联系实践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除此之外,要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相关的社会或校园活动,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组织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并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传统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训练不足是导致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缺乏岗位适应性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科目教学中能够灵活应用符合生产实践的教学资源,从而在课堂上拓宽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要提高實验课教学内容的自由度,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操作中自由发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增加参观学习的机会。园林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比较广泛,但这也导致了学生毕业后会面临迷惘。为了更早的帮学生把握好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方向,教师和学校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观学习机会,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和就业方向。通过参观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学科知识,提高技术和能力。除此之外,参观学习机会的增多,会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现状和就业面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从而促使学生尽早找到兴趣所在,科学的开展就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虽然《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但相信通过学科教师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园林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必然会拥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水平,满足社会企业对现阶段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不仅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更会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彦军,苏世平.“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5).

[2]和凤美,朱永平,郑丽,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改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3]王仲,李秀霞,孙睿,张丽敏.多媒体技术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教育,2009,(05).

[4]赵广建.刍议课堂授课的艺术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05).

[5]孙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精品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园林专业思考教学改革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典型模式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