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综合水平的提高
2017-03-04李大为
李大为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作为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如何提高科研管理的综合水平,增强高校的科学研究实力。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提高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18-02
一、引言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五项的建设任务。其中科学研究是每一所高校工作的重心,也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之一。而高校科研管理综合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科学研究实力的强弱。因此,根据国家提出的“双一流”建设目标,富有成效的科研管理是重要前提,如何扎实提高科研管理综合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科研人员多产出高水平成果,以不断地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一位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引起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重管理,轻服务。受传统的行政工作思想的影响,部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错误的认为管理的含义就是行使权力,把科研管理工作当成行政管理工作来做,从而导致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被动服务的现象,表现出对待上级部门领导的积极配合,对服务对象的消极和冷漠,以及对工作责任的消极逃避态度,给高校的科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2014年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为例,有655项不符合申报条件,其中因“申请人或课题组人员未签字”而被初筛的达285项,比例高达44%,其他未通过审核原因包括“有国家在研项目”、“超龄”等问题[1]。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服务意识的匮乏有关。
2.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岗位技能。高校常以科研人员的到位科研经费、科研获奖、科研项目等为高校科研工作的核心,却忽视了对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性和岗位技能的要求。早在20世纪8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已开设科研管理硕士学位点(Master of Science),用以培养高层次的科研管理人才,总结和提炼科研管理的工作经验,为美国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2]。而我国至今仍也没有开始培养有关科研管理专业的人才,国内大多数高校也还没有意识到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和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差别,即使是提高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只是将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条件作为进入科研管理的门槛,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的要求。同时,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缺少必要、系统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学习,出现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对岗位工作流程不熟悉、在使用新更新的系统分析数据时出现错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的工作效率。
3.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后。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对科研项目申报流程不清楚,对科研信息不能及时的掌握,对高校的科研成果奖励不满意,等等,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者投身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事务繁多,工作量很大,重复性工作多,尤其在年底对所有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和考核时,使得工作效率大幅的降低[3]。因此,基于以上的问题,引进科学和完善的现代化科研管理制度已经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必然选择。
三、应对对策与改进措施
1.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创新科研管理理念。科研管理工作看似是普通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对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人”的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将被动服务转变成主动服务,单一服务转变成过程服务,尽心尽力地为所有的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我们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还需提高沟通交流能力,与时俱进,主动创新,摒弃官僚作风,将服务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的环节,积极有效地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为广大的科研人员优化和改善科研条件,及时解决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例如:在项目申报初期,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将项目申报信息公布在学校的网站上,并通知有关科研工作者进行申报;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要准确掌握项目申报的起止时间、注意事项、填写规范要求以及盖章等工作,在项目申报者有疑问的时候应主动准确回答,避免他们在申报过程中走弯路;在项目立项后,我们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者还应该不断地关注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动态和进展情况,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2.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需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校科学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影响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科研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服务,使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率。
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是科研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执行者。在承担高校大量的科研管理事物工作之余,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先进的科研管理知识,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因此,我们科研管理工作者需要积极的参与科研管理工作相关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训,定期组织科研管理交流会,向具有丰富科研管理经验的专家请教,着重熟悉并掌握国家及上级项目管理部门最新的科研政策,做到与时俱进。科研管理工作者还应主动地学习教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3.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需引进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科研管理制度关系到高校科研的质量。在科学研究发展新形势下,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向有经验和能力的兄弟院校和研究单位学习、借鉴并引进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科研工作者。
首先,应健全科技信息统计制度。高校常统计的科研信息有纵向项目、横向项目、校级项目、科技获奖、论文、专利、著作等。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科研队伍的壮大,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数量的提高,过去的科研统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高校的科研环境。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本校的科研管理结构,借鉴其他高校的科研管理经验,引进一套适合科研管理的信息统计服务平台。
其次,应改革完善科研奖励制度。科学研究是高校一项重要的职能。为使高校的科研工作者能夠积极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需要增加高校的科学研究氛围,提高高校的科学研究实力,并服务于社会。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应根据高校的财政情况,加强对科研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力度。很多研究表明,完善的激励制度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状态,促使他们从内心的努力去工作,挖掘他们的创造力[4]。
最后,应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平时工作的重复性很高,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审核和填写,还需对科研工作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一遍遍的详细讲解,出现了工作压力很大,工作效率却不高的现象。因此,我们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需统一简化和规范工作流程,专人专管,分工明确,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咨询、项目申请渠道、成果交流等服务,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提高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综合水平不仅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关系到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从提高科研服务意识、加强综合素质培养、规范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全力以赴做好科研管理工作,为提高高校的科学研究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公布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情况的通知[Z].教社科司函[2014]62号,2014.
[2]魏海燕.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模型构建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6):133-135.
[3]陈婷.浅谈高校科研管理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5,(8):161-162.
[4]臧永.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校科研人员激励研究[D].湘潭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