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研究

2017-03-04张艳霞韩霄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微时代服务管理

张艳霞 韩霄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有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以新媒体为主的“微时代”到来后,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都比以往的工作更加复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党建就必须和网络党建互相教育,把信息网络技术融入到传统党建之中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从“微时代”的角度出发,努力寻求网络视野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研究,找到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微时代”;教育;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13-02

一、“微时代”内涵

1.“微时代”的含义。“微时代”,顾名思义就是以传播形式为媒介,以短小文化为传播内容的信息时代。就传播媒介来说,愈加小的信息越容易被人接受,越容易扩大传播媒介和传播速度,可以简单明了地展示信息内容,用丰富多彩的承载方式扩大传播的影响力。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媒体又逐渐从电脑承载变为手机承载,尤其是微信、微博的出现给高校党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微时代”的来临,高校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微媒体创造性的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服务平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符合时代潮流的管理模式,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

2.“微时代”的特征。“微时代”和传统时代不同,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与人贴合的紧密程度。他是基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而出现的新的事物,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收取手段,它的特征如下。

(1)传播主体具有草根性。几年来,微媒体在不断的发展,从电脑媒介不断转入手机媒介,从博客到空间、从空间到微博、从微博到微信,这些新平台都是“微时代”信息发展纵深的产物。从早期的网络大V渐渐的向平民化发展,从国家大事渐渐的向人民的普通生活化发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草根化、平民化。与博客不同,现阶段的微博、微信不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章编写能力,不需要大规模的创作、时间和精力,一段简单的文字配上一幅自己拍摄的图片就成为了一个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网络信息。结合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向平台进行发布,实现了“微媒体”的“低门槛”化、社会化、大众化,对公民参与社会建设、公民参与社会监督和公民参与新闻发现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2)传播介质有移动化的特点。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通话工具,打电话、发短信、拍照、听音乐等功能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上网浏览新闻资讯、手机购物、手机支付等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已经变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移动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表达自己想要表达东西。互联网的功能在手机上已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手机媒体完全超越了时空,融合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优势。未来的手机媒体将是一个能承载互联网所有优势的移动终端,更重要的是它将互联网由有线变成了无线,加之使用手机的巨大潜在用户,即时的大范围的信息互动将在不久的将来由手机媒体来实现。手机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手机媒体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新要求

1.创新高校党建模式,增强高校党建的人文性。“微时代”的到来,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了信息资源,优化了信息结构,成为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的最先进手段。通过“微时代”下的微载体,信息更加开放,我们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党务工作者和每一个学生党员的思想状态和当前的政治关注热点,同时微载体也为党务工作者和学生党员之间搭建起便捷的沟通桥梁,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载体也不断地深入到党建工作之中,网络成为弘扬思想政治主旋律和高校各个部门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过设立党务工作网站、开设党务工作微博和微信服务公众平台等占领校园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一方面,实现了现代化手段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相结合;另一方面,促进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从生活的各个角度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正确、持久进步。

2.提高信息监管力度,增强高校党建的纯洁性。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在为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带来丰富文化资源的同时,也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做好“微时代”大学生的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做到认真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分析和判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借助微信、微博等具有互动性、传播覆盖能力强的网络平台进行正能量的传播。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管理,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删除网络垃圾,维护网络文化发展的环境。

三、“微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创新思路

1.“微时代”要紧抓大学生党建结合网络工作的时效性。一切事物和活动的本质发展就体现在效率上,一直以来大学生党建工作都被看作是即时性的任务,组织发展会、组织生活会,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流程都指标硬性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创新就要利用“微时代”下的多种微载体丰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方法。通过新手段、新途径捕捉党员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信息,有效率的化为己用,持续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用科学、理性的工作态度与思想状态做好本职工作,将新时期的网络化大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做好、做强。

2.“微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思想观念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过程的主体党务工作者必须紧跟“微时代”的步伐,不能停滞不前和固步自封,要用自身的努力适应身边载体环境的变化,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手段保持大学生党员党建工作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不仅要“往前看”,更要不失时机的“往后看”,对过去党务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回顾和反思。“微时代”高速运行下的教育、管理、创新工作就是要党务工作者不仅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更要把党的建设理论和新时期党员党建实践相结合,妥善落实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道路上的各项任务。

3.“微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必须实现跨越。“微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依旧处于起步时期,党务工作并未妥善的运用好早期的博客和空间等网络平台,在微信、微博的冲击下以微载体为核心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党务工作者必须有创新思路,与时俱进的多角度考虑问题,科学的总结判断多年来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把握时代的脉搏,依据信息网络的发展规律,合理的制订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计划,并逐步确保实施,保障成效,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牢固地插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阵地。

4.“微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制度。(1)建立多角度的网络监督和监控,依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多层级、多角度的信息筛查机构,以各支部黨员为主体设立党员安全信息员负责制,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和筛选,定时、定点的筛查和精华党建网络空间,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妥善处理解决问题。(2)建立合理的分级责任制。高校党员党建制定自上而下的责任制度,相互影响、相互监督。(3)在高校之中建立学生党员上网行为准则。通过inode校园网络设置各级党员使用权限,并对网络言论、上网行为和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责任人提出明确要求和规定。

参考文献:

[1]康勇卫.大学生党员教育和成长的调查——以师范院校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01).

[2]李若海.大学生党员教育主体与教育环境的整体构建[J].文教资料,2012,(02).

[3]李婕.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创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4]任瑞青.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微时代服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