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s:大学教育的变革与回归之力

2017-03-04陈嫒琳范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变革

陈嫒琳 范伟

摘要:在物质需求日益遮蔽了精神需求的现代社会,大学精神被日渐膨胀的社会要求所消解,MOOCs作为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迫使大学重新审视自身的问题,为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理性变革带来了机遇,驱使大学逐步走出“功利化”困境,真正实践教育使命,回归到追求真理、涵养精神、塑造人格、发展知识的道路上来。

关键词:MOOCs;大学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04-02

一、当代大学教育的困境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上升到2013年的34.5%,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人数也由1999年约314.9万人增至2013年的1494.4万人。高校扩招的背后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文化观念的变迁。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成为核心的力量。然而“市场化”、“技术化”、“专业化”使大学日益蜕变为“百宝箱”式的服务机构,学生成为追逐物质利益的“职业者”,教师重科研,难以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物质需求日益遮蔽了精神需求的现代社会,人的价值、生活的价值与意义逐渐被大学教育所轻视。当代大学该如何走出“功利化”的困境,真正实践教育使命,回归到追求真理、涵养精神、塑造人格、发展知识的道路上来。

二、以MOOCs之力推动大学教育的变革

2012年,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美国迅速兴起。作为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它在教学模式、课程组织、考核方式等方面与传统高等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异,迅速成为国际高等教育领域新的发展热点和潮流。自2013年起,“985”高校纷纷加入世界三大MOOCs平台,我国众多高校陆续开始融入全球MOOCs浪潮。科技革命带来的数字化迫使大学重新审视自身的问题,为大学教育的理性变革带来了机遇。

1.MOOCs: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革。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亨利·紐曼在《大学的理想》中就指出,大学是为学生而设。奥尔托加·加塞特也曾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及大学的建设都必须以学生为基础,而不是以教师或知识为基础”,“大学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为学生服务”。但长期以来,国内大学教育却一直固守以教师、教材、教室传统的“旧三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太少。

MOOCs打破了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中心。在学习内容上,教师按照知识点将传统的45分钟课堂切分成时长不等的“微课堂”。在学习方式上,充分契合数字化时代的特点,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碎片化学习。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网络大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分析其学习特点,并在课堂讨论和线下交流时,对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个性化的评价与辅导。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更高。教师的主要职责由“教”变为“导”,学生由“学”变为“思”,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

2.MOOCs:推动以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大学教育改革。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拉说过:“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以知识灌输为方式的大学教育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头脑被当作接收知识的“容器”,鲜有机会和勇气质疑、挑战教师的观点,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MOOCs使教学由答案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由教师的单一讲授转变为共同学习。课堂的主要功能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交流与互动。课堂探讨的内容深入到知识的创造过程、研究方法等层面,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分享学习心得甚至人生经验,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知识得到有效的内化,知识吸收率由传统教学模式的5%提高到90%。通过MOOCs学习,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以建立,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3.MOOCs:推动大学教师教学思维的变革与创新。美国新媒体联盟预测,翻转课堂、大数据学习分析、游戏化教学等将成为未来几年高等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MOOCs融入大学教育,无论在教学技能还是教育理念上都对大学教师提出了重大挑战,教师必须以全新的视角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下的教学世界,将这种革新的力量转化为内在动力,形成自己全新的教育理念乃至新的教学价值追求,从而创新大学教育。教师必须从重复性的知识讲授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掌握、运用和探索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和教学规律上。

三、以MOOCs之力推动大学教育使命的回归

1.大学必须坚守自己的教育使命。梅贻琦先生指出,“大学之使命有二:一曰学生之训练,一曰学术之研究。”纵使大学因社会发展其承担的社会职能与时俱增,但教育职能始终是其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职能,人才培养才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使命。

奥尔托加·加塞特指出,大学要教会学生“需要懂得过他的生活”,然而“生活就像一个混沌的世界,人类犹如在混杂纷乱的密林中迷失了方向。”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生活择路而行,并将其塑造成“一个有文化的他,把他放在时代的顶点。”

大学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会思考,会表达,会自主学习新知,会面对未知变局,并成为“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大学不能一味地满足经济的需要,成为“提供就业帮助的训练营”。

2.MOOCs:大学教育使命的回归之力。当信息全球化推动着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大众化、虚拟化方向发展时,MOOCs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大学教育亟待反思与改革。

MOOCs为当今大学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大学教育应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赋予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灵感和技巧。高质量的MOOCs让众多学子能一睹名师风采,聆听和感受大师的思想精髓,引导年轻人认识自我,追问生活的意义,并发现其生活的道路,而不仅仅利用知识来追求自身的经济富足。

MOOCs促使大学深刻认识在教育使命上出现的偏差,本着对国家的责任感,恪守教书育人的本分,注重教育过程和方法甚于教学内容,并具有独立于社会流行观念的判断力,重塑大学教育的价值理念,努力回归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大学精神本色。

参考文献:

[1]1998-2013教育统计数据[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4-

92/list.html.

[2]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3][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5,23,34,40,84-85,97.

[4][西]奥特加·伊·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4,70.

[5][美]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M].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张甲子,吕晓丽.大学使命的哲学审视[J].现代教育科学,2014,(5).

[7]郑雅君,陆昉.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变革
变革开始了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