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教学更好地为习作服务

2017-03-04何润妹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积累习作兴趣

何润妹

【摘 要】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输入”,那么学生的习作就是“输出”。本文就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如何积累材料、了解习作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习作服务。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兴趣;积累;方法

对于大多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阅读与写作一直是他们望而生畏的难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反思自身教学——为什么天天都在上语文课,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的能力却总不如人意呢?学生不能很好地“输出”,就证明其“输入”出了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发现了学生的习作在“输出”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其习作兴趣、写作方法及其学习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这一方面恰恰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忽略的问题。

一、提高兴趣,激发欲望

从《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可知,从三年级开始,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就有了循序渐进的提升。但是,有一个基本不变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可见,对于习作的兴趣,是写作的基础。

如何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呢?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在教学老舍的作品《猫》(人教版第七册第15课)时,让学生在读后对比老舍写的这猫与他们心目中的猫,然后品味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课前,要求学生观察家猫,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利用小练笔的时间让学生写写自己观察到的猫。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扎扎实实地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二、学会积累,出口成章

高年部对学生作文的字数一般要求在400字或以上,但是,从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发现,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写出400字。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分析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内容的引导和作文素材的积累。

古今中外,大多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善于积累。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满腹经纶,出口成诗。他的秘诀就在于“积累”。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为从事文艺创作,总是随身带笔记本将所接触的传说、故事、民歌、谚语及各地风土人情摘抄下来,因此其底蕴丰厚。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贾兰坡很注意收集资料,善于积累使他攀上了科学的高峰。鲁迅也说过:“无论什么人,如果不断地积累材料,积上十年,终可成一学者。”然而,积累从何而来?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生活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和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绝。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基石,学生只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素材积累,才能建造作文的高楼大厦,在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写,有感可发。解决好作文的积累问题,作文的成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该如何积累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法。

1. 提取阅读文本

从低年级的用词说话,到中年级的读段写段,再到高年级的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作文知识的合理有效的渗透。语文教材和语文学习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学习中却常被忽视。有效地利用语文教材来积累作文素材,既方便又实用。教材中的选文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优秀范文,在语言、文字和内容上都适宜儿童阅读。因此,背诵和摘抄优美的课文和段落,对儿童词汇的积累大有益处。教材上的课文都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的,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内涵理解得比较好,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文进行改写,仿写,续写或写读后感及点评等,既把教材变成了素材,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在教《穷人》(人教版新课标第11册第9课)时,让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各项综合描写,并进行了摘抄、仿写,学生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 开展读书活动

笔者在任教时,特别注意开展读书活动,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充分利用校图书室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与交流等;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阅读。通过读书活动,让学生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编写内容提纲,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教师及时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并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多读、深思、勤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那么在他们写作时自然就胸有成竹了。

3. 记录多彩生活

课堂教学的“输入”是容量极小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泉。笔者经常利用阅读教学后的谈感受环节,引导学生回家后观察或查找相关内容,写进自己的生活记事本中。学生只要养成了记录生活的习惯,在习作时能翻看这本小记事本,就可以从生活中就地取材,信手拈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自然就能写出作文,甚至会出口成章了。

三、方法指导,点缀修饰

学生对习作有一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材料可写了。但是,如果不懂得一些写作方法,学生面对一大堆材料也是束手无策,无法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给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优秀写作方法,并且通过模仿等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如人教版第10册第28课《彩色的非洲》是一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的课文,其写法很容易模仿。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指导学生领悟这种开头总述、结尾总结全文的方法。再指导学生找出每部分的一个分述中心句:“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这是一个过渡句),“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学生在理解了这篇课文的写法后,通过模仿,就很容易写出类似结构的文章。

随着年级的提高,习作水平要求也在不断地循序渐进。通过总结,可以得出——三年级:开始引出找关键词句、中心句;四年级:在抓住中心句、过渡句的基础上,要求在上学期学习比喻、拟人、反问,下学期学习排比、设问等修辞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关联词,并且初步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加强对语句的感悟,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品质;五年级:加强不同文体的学习,如诗歌、说明文(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记叙、说明、描写等),初步学习描写方法,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等,以及掌握文章的特点,要巩固首尾照应、开门见山、过渡、篇末点题等写作技巧,掌握文章的表现手法(借物喻人、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六年级:在前几个年段的基础上,提倡阅读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这些写作方法,都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不同文本的安排和指导,让学生领会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尤其是对于修辞和描写方法,這是文章的点缀,若没有这些点缀,则相当于一位美丽的女子穿好了衣服,但却欠缺了合适的装点。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背诵优美的修辞、描写的句子,继而学习仿写,学生就自然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从而提升作文的写作效果。

四、勤写多练,养成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写作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养成一课一练笔的习惯,指导学生写日记、写周记等,学生一旦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其表达能力自然就会厚积薄发,继而写出各种优秀的文章。

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让阅读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习作服务,使学生的“输出”如源头活水般清盈透澈!

猜你喜欢

积累习作兴趣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