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实行“双导师制”的思考
2017-03-04崔联合彭桂枝张军庞敬礼
崔联合,彭桂枝,张军,庞敬礼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江阴 214405)
关于高职院校实行“双导师制”的思考
崔联合,彭桂枝,张军,庞敬礼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江阴 214405)
阐述了高职院校“双导师制”的内涵和实施的意义,指出了在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应解决的问题。认为在高职院校实行“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做好双导师的聘任工作,明确职责,保证师生交流畅通,健全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将高职教育与国家的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对高职教育寄予了厚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总体规划与布局,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政府根据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等新业态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是根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精神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就高职院校来说,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要是业内人士必须面对的课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进行教学方法、手段、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被逐步引入到高职教学中。
一、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这一名词来源于英语单词tutor,是指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科研论文写作、实验实习等进行指导的教学人员[1]。从英国牛津大学流传到国内后,导师制一般都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实施,一部分本科院校也在效仿研究生教育而实施导师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的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与本科院校有着本质的差异,但业内人士发现导师制同样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表明部分高职院校推行了“双导师制”后,课程、专业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内涵是:在学生的整个学业学习期间,给每一位学生配备两位导师,一位是校内导师,另一位是企业导师。每个学校在“双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案有所不同,有的学校校内导师是由班主任或者专职辅导员担任,工作重点是对学生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人文身心方面的教育;有的学校校内导师是让有经验的专任课教师担任,工作重点是除了人文身心教育外还要兼顾对学生专业方面、就业方面的引导,这两类校内导师各有各的特点,具体按照什么样的方式运作,要结合各个学校的自身情况而定;企业导师是由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工作重点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通力合作,除共同从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外,还要在教材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以及科研开发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二、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的意义
(一)改变了专业培养目标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现状[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在提倡轻理论重实践,将理论教学课时压缩,而将实践教学课时大幅度提升,但由于种种原因,从实施的效果看,并不尽如人意。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生产实际技术问题,时常无从下手,其原因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践脱节严重,知识与能力不足以应对工作岗位要求。这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它既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影响了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在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工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贯穿于教学中,从而满足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使学生一毕业就可就业,完全适应工作岗位,改变了专业培养目标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现状。
(二)解决了教学现状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当前,国内工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继德国提出“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后,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国内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层出不穷,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高职院校教师除了日常教书育人的常规工作外,还有很多的教科研工作,这与教师想提高自身实践技能,适时掌握最前沿科技信息的愿望明显有冲突,因而时常出现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教学的软、硬环境现状与企业需求脱节严重的现象,学生的就业率当然会受到影响。“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可以利用企业导师对行业最新动态的把握将最新的知识技能贯穿于对学生的培养中,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保持与行业同步,也能提升校内导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学现状与行业、企业需求保持一致[3]。
(三)帮助高职院校走出实践类教学设备不足的窘境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校内校外实验、实训设备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和条件。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投入资金有限,拨款难以到位,普遍存在实践类教学设备不足的现象。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学生技能的提高。与企业共同推行“双导师制”[4],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仪器开展实践教学,这将会大大缓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备不足的现状,学校在借助企业实践设备的同时,还可以由企业导师将学生带到生产一线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一边操作这些设备一边体会职业氛围,“双导师制”的实施能真正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职院校走出教学设备不足的窘境。
(四)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当今大学生由于对自我和社会认识不足,缺乏务实、耐劳的精神,对前途与专业存在一种茫然感,走向社会后,对自己到底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适应什么样的岗位比较迷茫,对社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这些与学生在校学习生涯、学业成绩和个人素养有很大关系,这种茫然感、恐惧感必然会让学生产生角色转变的困惑,使得以后个人的社会化、职业化转变存在很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高职院校推行“双导师制”后,企业导师将目前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生产工艺流程、职业道德规范等信息传授给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参观、体验、实习、实训等过程,逐渐融入到真实的就业环境中,学生在对工作岗位熟悉后,就会慢慢养成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行为规范,从而实现学生角色平缓转变。
三、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应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双导师的聘任工作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
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应用为主,努力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为了达到“意见”要求,在推行“双导师制”时,要特别注意双导师的聘任工作(见图1),要根据“双师”的要求来聘任导师,对于校内导师,要从本专业中具有“双师”资格的一线教师中选聘,校内导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实践技能、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以及极高的工作热情;校内导师的聘任要从青年教师抓起,对教师从事实训教学要有制度规定,要有意识地让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对于企业导师,要从本专业企业工程师、技师、技术能手中选聘,企业导师要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作经验、良好的职业操守、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传道授业意愿。对满足要求的人可聘任为“双导师”,未达到要求的不予聘任,同时,要在薪资待遇、职称评定、出国学习、培训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双导师制”人才培养工作中去,在制度的保障下,让“双导师”得到学校与社会的肯定,让他们有成就感与获得感。
图1 双导师的聘任流程
(二)明确“双导师”的职责划分
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不同、单位不同、管理方法不同,却要共同完成学生的技能教学任务,因此,明确双方的职责极为重要(见图2)。
图2 双导师职责
校内导师的职责主要为理论知识传授和人格心理塑造。具体而言就是:(1)心理辅导。校内导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倾听等方式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释放压抑情绪,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想法等,使他们的心理处于正常的状态。(2)思想引导。校内导师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学生的谈话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思想动态等信息,可以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培养。(3)知识传授。知识传授是校内导师的根本职责,通过课堂讲授、课后辅导等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于学生。企业导师关系到“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的成败,在学生实训阶段,企业导师起主导作用,企业导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技能经验和工匠精神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和人格魅力塑造。企业导师的职责主要是:(1)企业导师通过现场指导、示范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2)企业导师以自身工匠精神、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3)企业导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环境、文化,以及按章办事流程等。
(三)保证导师与学生交流畅通
受双导师工作性质的影响,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方法不尽相同,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及时调整。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可根据各自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校内导师可利用工作时间或者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借助于现代通信方式,如电话、QQ、微信、微博等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内容涵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生活上所碰到的困难,心理问题以及思想上的波动等问题,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取得优异成绩,将专业知识学牢、学扎实。企业导师可来校或在企业现场指导学生,也可以通过现代通信手段跟学生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涵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践操作、职业规范、岗位职责等方面存在的疑惑,这些疑惑主要是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企业导师要当好学生的实践课顾问,当好学生就业路上的引路人。
(四)健全双导师的评价机制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应由其所在的院系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评价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过程评价是考核“双导师制”实施的流程、教学方式、课程组织等内容,结果评价是考核“双导师制”实施后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内容[5]。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考核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从图3可知,在进行双导师评价考核时,两位导师在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做出公正的自我评价后,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要根据对方平时的协同工作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学校与学生也要参与评价,学校结合两位导师的日常工作情况、学生的培养效果对两位导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内容进行结果评价,每一位学生结合自己日常被指导的情况,对两位导师的工作做出评价。评价合格的导师给予续聘与奖励,不合格的导师予以解聘。
四、结语
在当前新业态下,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培养目标不明、教学现状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设备不足、学生角色转变难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做好双导师的聘任工作、明确职责、保证师生间的交流畅通、健全考核评价等工作后,才能促进“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郑丹,于献.构建“双导师”制培养学生素质的探索与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学生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1-53.
[2]周丙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与体系设计: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56-59.
[3]费婷婷.高职人才培养“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4(10):78-81.
[4]程远东.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实行“三位一体”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85-87.
[5]张耀辉.高职院校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68-70.
(编辑:张雪梅)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Tutor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ILian-he,PENGGui-zhi,ZHANG Jun,PANG Jing-li
(Department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Jiangyin 214405,China)
The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double-tutor system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implement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then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It pointsout that,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 mode of double-tutor system and to prepare skillfulprofessionals for the societ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erform well in tutor employment,define clearly the two tutors’responsibilities,guarantee goo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utorsand students,and improve evaluation system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double-tutor system;trainingmode
图3 双导师评价流程
G710
A
1671-4806(2017)01-0082-04
2016-09-16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D880061)
崔联合(1968—),男,安徽铜陵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材料成形及机械制造;彭桂枝(1982—),女,江苏无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张军(1974—),男,江苏赣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车辆电控技术检测及实践教学;庞敬礼(1982—),男,江苏赣榆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