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女英雄传》反复问句初探

2017-03-04王月婷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1期

王月婷

摘 要:本文通过对清代侠义小说《儿女英雄传》一书中前二十回的疑问句进行穷尽式的调查,具体考察了《儿》中的反复问句的类型和特点;并且以《儿》书中的反复问句为参照,初步进行了些共时和历时的探讨,指出了其对现代汉语反复问句的影响。

关键词:《儿女英雄传》 反复问句 正反选择问句

关于疑问句的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历来是一个重要部分,正因为如此,其中的争议也很多,而争论最大的则是疑问句中的反复问句(又称正反问句)。这里笔者以《儿女英雄传》(以下简称《儿》)为对象,对书中前二十回中的反复问句作一详尽式的调查,从中考察《儿》的反复问句的一些特点,并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初步对反复问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

由于关于疑问句的分类标准历来颇有争议,在此,为方便文章的叙述,笔者采用朱德熙先生提出的“疑问句转换系统”的分类标准,即把疑问句分成是非问句、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三类。“同时,把反复问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句。”

《儿》前二十回中共有疑问句1273句,其中选择问句有104句,占8.2﹪。而选择问句中反复问句有82句,占78.8﹪。由此可见,虽然在整个疑问句系统中,反复问句所占比例不是很高,但作为选择问句的一种形式,它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可以对疑问句中的选择问句这种重要形式有个初步的了解,也有利于我们对疑问句的进一步探讨和把握。

《儿》中反复问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K·VP式

这类形式的反复问句共29句,在调查的二十回的反复问句中,占35.4﹪,是进行反复问的一种重要形式。具体可分为三类:

(一)可VP式

这种句式共25句,是KVP式的最主要的部分。例如:

(1)你可知道他怎么讲?

(2)可是不要命喝粥了?

(3) 十三妹姑娘可有甚么交代?

(4)父亲这一向身子可安?

(5) 你可记得他的生辰八字?

(6) 请示老爷可使得?

(7)你道可好?

(8)你前日给我作的那件孝衣可还在手下?

“可VP式”由“可”加“VP”构成,其中的“VP”可以是动词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并且“VP”都是肯定的一面“A”,句中不出现“非A”的部分。这类句式在现在的方言中有着很好的体现,朱德熙先生在1985年讨论汉语方言中的两种反复问句时就对“可VP”式进行了探讨,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二)可·VP不VP

这种句式共有6句,分别是:

(1)外面见见光,可好不好?

(2)这姓褚的可是人称他褚一官的不是?

(3)可是我特来救安公子,不是特来救你的不是?

(4)你可认识他不认识他?

(5)只不知姑奶奶可识字不识?

(6) 你先说他到底可是你的仇家不是你的仇家?

这类句式是由“可VP”与“VP不VP”型反复问形式结合使用而成。结构可分析为“可”加“VP不VP”,其中“不”前后项的“VP”可以是简单的谓词,如例句①,也可以是复杂的谓词性短语,如④、⑥,也可两者兼而有之,如②、③、⑤。也就是说VP可以是复杂形式,也可以是一种省略的结构形式。

(三)个·VP不VP

这种句式在前二十回中只有一句,即:

(1)只是我先要问你个愿意不愿意?

这种句式和“可·VP不VP”式结构和特点基本一致,区别只是“VP不VP”前的是“个”不是“可”,这和现代方言的用法类似。朱德熙先生在《汉语方言中的两种反复问句》中指出现代方言中,有的方言的反复问句是“可VP式”,如苏州话;有的方言则是“格VP式”,如昆明话。朱先生将这种形式归结为“K·VP”型。由此可见,这里的“个·VP不VP”和第二类的“可·VP不VP”型其实是一种形式的变体,这里可以将其归纳为“K·VP不VP”型。因在所调查的内容中这类句式出现不多,可见当时在当时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可能存在在当时的一些方言中。

二、VP neg VP

这类句式共有53句,占整个反复问句的64.6%,可见这种形式的句子是构成整个反复问句的主体,也是整个反复问句的核心。可细分为五类:

(一)VP不VP

“VP不VP”型是反复问句最主要的格式,调查中共有24句,占“VP neg VP”型句式的45.3﹪,三分之一还多,由此,“VP不VP”型在反复问句中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这种句式在“不”的前后出现的VP项都是完全一样的两项,换句话说后项VP是完整的前项VP的再现,例如:

(1)行李卸不卸呀?

(2)你知道不知道?

(3)你說这个主意高不高?

(4)只说愿意不愿意?

(5)你想我这话是不是?

(6)你老挪到后头去好不好?

(7)他在家不在家?

(8)脚步儿站得牢不牢?

这种句式中的VP可以是动词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可以是谓词,也可以是谓词性的短语,结构灵活且对称,是反复问句的典型代表。

(二)VP neg V

这类句式前项VP较复杂,一般为谓词性短语,而后项则很简单,往往为一个动词,应视为前项VP的缩略形式。例如:

(1)可不知你老人家里有这东西没有?

(2)二叔听我们是没心眼儿不是?

(3) 你想是这么着不是?

(4)你见人家不见?

(5)还要甚么不要?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除了例句①外,其他三句都是“VP不V”型,只有①句为“VP没V”。由此推断,首先《儿》中这种类型的反复问句为数不多,此种用法并不普遍;其次,对于存在的此类用法,也以“VP不V”型为主导,“VP没V”型是少数,处于弱势。

(三)V也不V

这种句式结构接近于“VP不VP”,不同在于它在前项V之后、“不”之前有个“也”,例如:

(1) 你道我说的错也不错?

(2)知他肯也不肯?

(3)你道愚伯父猜得是也不是?

由例句可以看出这种句式中的V都是形式简单的谓词,没有复杂的结构。其中的“也”起拉长前项音节的作用。这种句式出现的很少,二十回中仅有上述三例,可见此种用法在当时并不普遍使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例句:

(4)褚一官在家也不?

这一句结构上与“V也不V”相似,但是后项已省略,句式结构更为简单,二十回中仅见这一例。

(四)VP·VP′

这种句式的特点是直接由两项VP、VP′构成问句,并且VP和VP′之间关系密切,“VP′”即是“非VP”。从这一点看,似乎有点类似于“VP不VP”的结构,因为“VP不VP”就是由VP和“非VP”构成的。但事实上两种句式并不一样,先看例句:

(1)可不知使得使不得?

(2)你们听听,有理无理?

(3)可不知你们四位信得及信不及?

(4)我学得会学不会?

(5)你说这个事你作得出来作不出来?

在这五个例句中,VP和VP′就是A与非A的关系,并且除了例句②之外,其他四句无一例外都是动补结构充当的VP,否定形式VP′中,否定的重心不在V本身,而在补语部分。

(五)VP没有

这种句式其实是一种缩略式,为“VP没有VP”的缩略形式,例如:

(1)你清定了幕中的朋友了沒有?

(2)见着他没有?

(3)问的有些意思没有?

(4)你们当家的在家里没有?

(5)听见了没有?

(6)你来的时候太太动身没有?

从例句可以看出,“没有”后面的VP已经省去,整个反复问句的句式显得很简单。这类型的句式在“VP neg VP”型的反复问句中其实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句式,在方言、口语中很常见。

(六)VP不曾

这类句式和“VP没有”极为相似,不同的只是以“不曾”取代了“没有”,例如:

(1)你都听明白了不曾?

(2)应交的官项都有了不曾?

(3) 我昨日叫华忠要的东西赶上了不曾?

这类句式实际上可以和“VP没有”一起归纳为“VP neg”型。

通过对《儿》前二十回中反复问句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清代的反复问句形式已经十分丰富。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的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如“VP neg VP”,在当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口语成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反复问句的一些源流及发展状况。

历时的看,反复问句的使用呈由弱到强的发展趋势,明清以前并不是选择问句的主流句式,而在明清时期,反复问句在选择问句中已占有主导的地位,这一点由《儿》中的反复问句所占的比例可窥一斑。

通过对《儿》的反复问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近代汉语中的反复问句的情况,这将有助于我们解决汉语语法学中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如疑问句的分类问题,K·VP 式的归类问题等。

参考文献

[1] 文康.儿女英雄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 傅惠钧.明清汉语正反问的分布及其发展[J].古汉语研究,2004(20).

[3] 傅惠钧.《儿女英雄传》选择问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00.

[4] 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1).

[5] 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