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活的情感 生动的意象

2017-03-04刘婷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江姐烈士意象

刘婷

摘 要: 庐剧《江姐》表现的新意,每个剧中人物以演员的身份上场向江姐的塑像献花,其语汇是丰富的、赞美的、思念的。后人缅怀烈士,带着人物的装束献花也反映出文艺创作者们的思想情感,反面角色的献花,为江姐的确是值得歌颂的英雄,是值得歌颂伟大的人,这个安排非常巧妙,一举多得。

关键词:庐剧 江姐 地方戏 革命题材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8月10日晚我受邀到合肥广电中心现场观摩了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文广集团出品,唐大康先生导演、郁柳老师主演的现代庐剧《江姐》。深切感受为:一腔正气,一股清新,热情弘扬了爱国主义,讴歌了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不失为一部革命历史红色经典剧目。

有幸的是我前几年由于学术研讨的需要,去到了重庆开会并亲自参观了白公馆、渣泽洞,亲眼目睹了杨虎城将军一家被害的现场,以及关押江雪琴、许云峰(影视人物化名)等革命烈士的牢房。高高的围墙上布满铁丝网,四角的岗楼上机枪眼对准了每一个牢房,渣泽洞内的二层小楼显得格外阴森昏暗,刑训房内拷打革命志士的皮鞭声、魔鬼的嚎叫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而更能感觉到的是革命志士面对敌人的酷刑面不改色心不跳钢铁一般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春蚕到死丝不尽,留取他人御风寒……”的崇高共产党人品格。听父亲说,我奶奶就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就住在解放碑与朝天门码头一带,舅爷爷、姨奶奶的后代至今还生活、工作在重庆。想当年,重庆成为国民党陪都时,当时的白公馆改名为“中美合作所”,奶奶一家人也和其他重庆市民一样都认为此地是中美两国科研所之类的单位。直至解放军进城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原委,舅爷爷他们还在军管会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来到渣泽洞实地观看被国民党暴行屠杀的革命烈士,他们的血迹清晰可见,所谓的中美合作所就是关押迫害共产党人、政治犯的地方,电影《烈火中永生》再现了当时的斗争情景。

庐剧以著名编剧艺术家阎肃老师的歌剧版本为蓝本,谱以庐剧新曲,重新演绎,获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通过观看,我认为该剧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彰显澎湃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整部庐剧凸显了革命浪漫主义激情,以大写意的手笔刻画了主人公“江雪琴”忍痛含悲、一心干革命的豪情壮志和对解放旧中国,迎接新中国的美好而坚定的情怀。剧中通过江岸搜查、惊获噩耗、隐瞒悲情、山下斗争、出卖救友、魔窟受刑、喜绣红旗、慷慨就义等八个场景,再现了江姐由重庆到华蓥山工作的短暂而辉煌的人生。该剧抓住了“情”字。在革命浪漫主义激情之下,刻画了江姐对丈夫彭松涛烈士的怀念深情、对战友的爱惜之情、对双枪老太婆的母女之情、对孩子的疼爱之情、对新中国的期盼之情、对未来接班人的期望之情。这种种的情节构成了江姐人性之美,品格之美,让其艺术形象既投射出阳刚之气,又散发出柔美之感,战士、烈士、女人、母亲、女儿、妻子、战友等多种角色在其身上有着独特的糅合,使得江姐这一形象有血有肉地避免了塑造符号化,从而走向人性情感的复杂与坚定。

二、生动鲜活的意象生成

该剧几处意象创作可谓别开生面,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例如惊获噩耗一场中,当江姐发现丈夫老彭被敌人杀害并残酷地将其头颅悬挂在城楼上的情景时,悲伤之情充塞其胸,她在极度地控制自我冷静的过程中想起了老彭作的“红梅赞”一词:“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剧中的处理是以《红梅赞》的男声独唱来作为江姐的自我激励,并使得“红梅赞”成为了经典旋律,久唱不衰。而庐剧《江姐》另辟蹊径,让老彭披着白围巾,穿着大褂,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朗诵了“红梅赞”,这就是江姐印象之中的老彭,是过去诵诗的老彭,也是此刻正在激励安慰妻子不要悲伤继续战斗的老彭,一种心心相印之情油然而生。白围巾也为江姐慷慨就义前戴围巾的有力动作首尾呼应,演绎了走烈士的路,祭先烈志,前仆后继的崇高意象。又例如女牢一场,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入狱中,舞台后区上下场高台上出现两组狱友,与前区女牢的江姐等狱友形成呼应,一起念报,一起欢呼,用定点光集中打在三组人物群像上,配合大写意的牢笼,营造成只有在影视剧里才能体现出的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人物统一的行动景观,从而呈现出狱中斗争的一组生动的、图文并茂的画面来。犹如蒙太奇之后的电影语汇:每一间牢房都在积极地斗争,每一个狱友都在坚持着革命,全体的狱友是一个战斗的集体,在一同抗议反动迫害,在一同期盼新中国成立的声音。再例如魔窟受刑一场中,运用了反派龙套演员在上场口高台呈现出刑具与行刑的残酷场景,火焰预示着煎熬,也预示着江姐受刑时的钢铁意志。身穿红色毛衣的江姐,在刑具和行刑人的反衬之下,显示出了女性身体的柔弱和革命意志的强硬,激烈的戏剧冲突由此显现出来。随后的行刑场面也呈现了坚定的意象,江姐坐在老虎凳上,两名残酷的行刑者背对观众,跪在江姐面前对其实施竹签之刑,舞台一角红光聚焦江姐,呈现出鲜血洒满刑室的舞台意象。还有喜绣红旗一场,运用了歌舞的手法,由七人抛起红旗,载歌载舞,展现出人与红旗的不同形态,有时是人依偎着红旗,有时是人仰望着空中的红旗,有时又抚摸着红旗,绣在红旗之上的不仅仅是五星,也是一个个烈士的形象。这就产生了人旗相映成景的崭新的舞台意象,比起边唱边绣要好看许多,也产生了喻象。再如狱中激励狱友,演唱“到明天”的一段唱,舞台也运用了意象创造的手法。起先,江姐在狱中演唱,随着唱段的展开,舞台上的表示牢笼的灯光渐暗,江姐走出了牢笼,走上了高台,台下的狱友也从四面八方跑来,一起倾听着江姐的嘱托,然后红光四起,一片灿烂。这个舞台时空的突破,也形成了一个新的景象,即革命的火焰代代相传。最后的一个意象也是谢幕的设计,江姐如雕塑站在灯光汇聚之处的高台上,一个少先队员女孩献上鲜花,面对江姐行少先队礼,呈现出革命精神不死,前仆后继的艺术语汇。

三、重点场次,令人印象深刻

“出卖救友”一场排演的非常精彩。调度丰富,手法多样。叛徒甫志高找到江姐后,暴露了其来意,江姐一面等待老蓝,一面寻求脱身之机。梳头思量的戏本来是默声戏,只有动作、眼神和内心独白,电影表现起来会容易些,但在舞台上演出时需要利用另外的手法来补充。该剧运用了传统庐剧的手法幕后“帮腔”,把江姐的内心活动演唱出来,让观众一边听一边看演员的表演,也方便和集中了演员的内心世界的展示。随即的三人唱段,紧锣密鼓的把三个心理时空的人扭结在了一起:甫志高的妄想一网打尽、老蓝的试图营救江姐、江姐的急切通知战友,在同一个时刻同时交错地呈现给观众,制造了紧张隐秘、激烈的心理冲突和斗争,从而激化,产生人物之间强烈的肢體冲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辱骂叛徒、扔花盆报警、保护江姐射击,战友身死悲痛等戏剧动作,使得整个演出的段落短、脆、快、准,惊险刺激而又清晰可见。江姐抱着战友小华的遗体,长悲一声凸显了前面紧张的气氛,在尾声之处放缓节奏,升华情感,留下痛惜之情,让观众久久回味。“江淮摇篮曲”是流行在江淮一带的民歌小调。剧中女牢一场,江姐救下婴儿后所演唱的曲调体现出江淮民间风情,增强了庐剧作为合肥地方剧种的韵味和色彩。

戏的尾声,剧中每个人物以演员的身份上场向江姐的塑像献花,其语汇是丰富的、赞美的、思念的。后人缅怀烈士,带着人物的装束献花也反映出文艺创作者们的思想情感,反面角色的献花,为江姐的确是值得歌颂的英雄,是值得歌颂伟大的人,这个安排非常巧妙,一舉多得。

四、对江姐其“人”的描写的建议

曾经看过《江姐》歌剧、电影、京剧等艺术形式版本,如今,观看了庐剧,深感其艺术的魅力和题材的活力。不禁又想起了中央戏剧学院教师研修班演出创作的话剧《杨开慧》。同样也是写女性烈士,尽管剧种类别不同,但在关于人物创作方面依旧可以进行比对与相互借鉴。《杨开慧》也是英年早逝,也有狱中思考的戏,该剧没有直接写其刚强和英雄气概,而是从一个纯真的心灵演起,写出了杨开慧烈士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对未来革命的无限憧憬,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写的是个人的情怀,牺牲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与历练。深刻的浪漫主义情怀植根其中,使得杨开慧的人物变得可爱起来,与观众的距离很近很近。是革命英雄题材作品中非常少有的人性化的异一部作品。这样处理,不仅不影响主旋律的表达,更加以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更好的实现了主题意蕴的传递与抒发。这部作品一改笔者对革命英雄题材的看法,对比庐剧《江姐》,似乎也可以稍加借鉴。在目前的基础之上,如何将江姐的人性和情感从纯真心灵的女性情节开始演绎,一个单纯的执著的怀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女人的重新展现,也许可以改变常年舞台上革命烈士、大姐的经典形象,让江雪琴的美丽、可爱、天真、成熟等等诸多女性的气质逐一显露出来,从而完成慷慨就义的故事走向。不用担心这样演绎会降低其英雄色彩,而是更加厚重的写出了由人到英雄的转变,从内心深处着笔,写出一个年轻的女人怀有人生的理想,即换一种活法,谋一种幸福,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一起歌唱、一起憧憬、一起实现,快乐着、幸福着、活着。在庐剧《江姐》中,似乎仍可以在这一点上处理一下表演的基调。在高扬的曲调之内寻求心灵的内蕴,使得江姐的多种角色可以一一化解开来,传递出去,而不仅仅是一名烈士、一个革命者、一位大姐,这些还是不够的,人物的厚薄也正体现于此。

五、舞美的丰富呈现

该剧的布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原则, 既有房舍、山景、码头、院墙、城楼、茶社等的实景,又有通过舞台灯光处理而实现的监狱、刑室等写意的景,使得舞台元素丰富,场景多元好看。实景的搭建适合冲突的展开, 而写意的布景让意象的产生获得自由的空间。

第一幕的舞美突出了重庆的群山之景是好的。只是,山景与后面的华蓥山的山景有些雷同,朝天门是码头,如果可以凸现出江景,可以将重庆江城特色的一面显现出来,同时也增加了剧首情境的厚度,码头上鱼龙混杂,能够扮演贵妇,与特务巧妙周旋,才能够凸现出江姐的指挥、素养与能力,也能够反映出雾都重庆的斗争的激烈与地下工作的艰险。

综上所述,庐剧《江姐》是精致的、好看的、气韵生动的,有活力的。不失为一部优秀剧作。

猜你喜欢

江姐烈士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来自林间的风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