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文本汉英翻译语篇重构研究

2017-03-04孙静艺王伦余孝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翻译

孙静艺+++王伦++余孝平

摘 要:美术文本翻译具有直观性、专业性、阐释性的特点,译者要根据这些特点,并结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美术认知需求,对美术文本进行重构,以便实现中外美术交流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美术文本 语篇重构 翻译

近年来,国内美术界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非常活跃,中国不同艺术类别的艺术家以展览、展会、拍卖会、学术交流、国际大赛等形式积极参与到国外的艺术交流活动中;然而,目前国内专门从事美术翻译的人员很少,限制和影响了中国美术界与国际间的艺术交流规模和范围,同时也影响到交流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应该加大美术文本汉英翻译研究的力度,探索出美术文本汉英翻译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研究出美术文本汉英翻译的适用策略与技巧。

一、美术文本

文本是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美术文本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书面文本,它涵盖美术作品、美术工艺、美术理论、美术交流、美术家等方方面面,因此美术文本有着不同于一般文本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视觉性特点[1],因为美术文本,尤其是美术作品,如同音乐作品一样,是全世界人民沟通和交流的媒介,它必须通过视觉感受表达出美术作品的内容。此外,美术文本也是美术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每一个美术作品的背后都隐含着创作者的某种思想和诉求,由于世界人民的文化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的相通性,有些美术文本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译者就很容易传达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有些美术文本的创作意图隐含其中,这就需要译者对美术文本进行解读,然后用合适的方法将创作意图传递给国外读者。

二、美术文本翻译的特点

美术翻译是各国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尽管美术文本具有直观性的视觉特点,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美术作品的解读还要借助译者的力量来完成。译者作为中外美术界沟通的媒介,必须承担交流使者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美术文本的翻译特点。

(一)美术文本翻译的直观性

由于美术文本具有独特的视觉性特点,译者翻译时一定要本着直观易懂的翻译原则来操作。在翻译方法上尽量采用直译,必要时采用意译。尤其是美术作品标题的翻译,译文一定要精练,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作品的内涵。比如美术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可以直译为Grassland Lunch,译文与原文具有相同的含义和意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的瓷板画《乡村叠翠》可以译为Green Village,从而非常直观地表达了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意象,便于国外欣赏者理解和接受。

(二)美术文本翻译的专业性

虽然译者是跨文化交际的使者,但美术文本毕竟属于艺术类题材,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就对从事美术翻译的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译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功,还要经得起美术专业知识的挑战。美术文本除了一些艺术领域的专业术语之外,还会涉及诸如绘画、工艺美术、雕塑、美学、建筑、文学、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译者首先要学习美术专业知识,大量阅读相关美术文本,了解相关专业外语词汇,提高美术类语篇的熟悉程度,才能游刃有余地从事美术文本的翻译[2]。此外,译者还要加强自身修养,广泛涉猎各方面、各专业的知识,努力做到从粗通到精通,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翻译工作者。

(三)美术文本翻译的阐释性

美术文本翻译的题材多种多样、包罗万象,小到美术作品题目、展会标题、宣传海报;大到画家简介、作品评介、宣传册、画册等。如果译者能够采用直译或意译的方法表达出原作的内容,那是再好不过了。然而,有些情况下,美术文本中暗含了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内容,比如宗教、习俗、节日等,这些内容对于中国欣赏者一目了然,无需赘述,然而对于外国欣赏者却是晦涩难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译者对原作进行阐释,可以采用增译或文后注释的方法来阐释,从而收到较好的翻译和文化交流的效果。比如陶瓷作品《回娘家》的翻译,如果直译为Go Home,大概外国读者不能从该译文中感受到中国出嫁女子“回娘家”的特殊情感,因此不能传达原作品的确切涵义,此时译者可以采用阐释性翻译方法,适当增加关于中国出嫁女子“回娘家”的解释,将其译为A Married Woman Visiting Her Maiden Home[3],从而更能表达出“回娘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也便于外国读者理解。

三、美术文本汉英翻译语篇重构

(一)语篇重构的必要性

汉语的语篇是针对汉语读者创设的,汉语读者由于身处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对于美术文本的理解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美术文本汉英翻译的目的語受众是国外读者,而国外读者并不都是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研究者,他们阅读中国美术文本译文的目的是想了解更多的关于中国的美术作品、美术家、美学思想、美术活动等,因此译者要针对国外读者重构美术文本的外语语篇,满足外国人的阅读习惯和认知需求,把外国人不感兴趣的、对了解中国美术知识没有用处的内容删掉,才能比较理想地实现沟通目的。

以美术家的介绍为例,中国人习惯在介绍重要人物时冠以各种头衔、提及各种奖励,用以突出其显赫地位,而不管这些内容与主题是否相吻合,导致文本产生很多空话、套话,与文本的主旨偏离,从而造成文本内容逻辑混乱、主次不清。如果译者按照原文直译出来,译文的相关性就很难实现,也很难达到沟通的目的,因为外国读者主要就是对美术文本的美术思想感兴趣,而不关心那些无关的内容,甚至外国读者会感到莫名其妙。因此译者要重新组织此类汉语美术文本,去繁留精,真正实现传达美术家美学思想的目的。例如:

吴为山,1962年1月生,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教授,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2]。

This exhibition features the works of world-renowned Chinese sculptor Wu Weishan (1962--). Professor Wu, who is currently director of the Nanjing University Sculpture Arts Research Center, is one of the foremost contemporary sculptors in China today. Not only was he the first Asian to be invited to the venerable Royal Society of British Sculptors, but during his extraordinary artistic career he has been commissioned to make sculptures of over 200 heads of state, scientists, artists, and other prominent figures.

这是英国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网页上关于中国艺术家吴为山的英文简介,英文中并未提及吴为山艺术家之外的社会身份,而是结合他的艺术成就作了调整和重构,从而使英文译本更加简洁、突出重点,更符合英语的思维逻辑和英国人的接受习惯,因此该译文能够较好地实现美术文本的沟通效果。

(二)重构译本的依据

重构译本并不是给予作者无限的自由度,译者想怎么译就怎么译,虽然功能主义目的论提出“目的决定手段”,但是还要坚持诺德提出的“功能加忠诚”的翻译原则[4]。也就是说,译者可以对源语篇“做手术”,进行重构,但不能违背原文和原作者的主旨,其主要思想不能改变。有人把翻译的语篇重构形象地比喻成“戴着镣铐跳舞”,“跳舞”是指作者为目的语读者而重构语篇的自由,而“镣铐”则是指美术文本所要传达的主旨。译者可以重构语篇,但是必须要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美术思想的主旨。

(三)提升重构译本的美学品味

重构后的美术文本要通俗易懂,易于外国读者接受。但这并不是说译本的用词、语法、句子结构等越简单越好,因为美术文本的翻译毕竟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翻译,要具备一定的美学品味。首先作者的用词要符合美术英语的规范,译者要加强美术英语专业词汇的学习,用词越地道越好;其次,在句子结构的选择上,要将重要的美术词汇放在句子最强调的部分,使重点突出,可以采用强调句、倒装句、主从复合句等句式。最后,重构后的篇章要能够表达出原文的美学意象,因为美术文本具有视觉性特点,读者看完译文后要能够产生近似于原文的视觉意象,从而顺利实现原文的美学功能,使读者有不错的审美享受。

四、结语

美术文本专业性和直观性的特点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对源语篇进行重构,以适应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满足国外读者的美术认知需求;同时,译者还要学习双语知识、提高美术素养,以便在美术文本汉英翻译语篇重构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朱瑞锋.美术文本与文本解读[J].美术教育研究,2012(6).

[2] 呂和发,周剑波,许庆欣.文化创意产业翻译[M].外文出版社,2011:38-51.

[3] 李萍,王建国.景德镇陶瓷及其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

[4] 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6] 黄忠廉,方梦之,李亚舒.应用翻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7] 伍峰,何庆机.应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8] 谢天振.隐身与现身:从传统译论到现代译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