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

2017-03-03孙明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羊肠线赤峰腰部

孙明子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红山院区理疗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

孙明子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红山院区理疗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至60岁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线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一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26例,总有效率(83.3%).2.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穴位埋线;腰肌劳损;针刺;疗效观察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部长期反复出现酸胀、疼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多以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不能久坐久站,需经常变换体位为主诉[1].其病理上的变化多是腰部软组织的慢性炎症浸润、细胞变性以及坏死.现代医学对于腰肌劳损的治疗呈多元化的状态,常见的有针灸、冲击波、中低频或具有热作用的高频、蜡疗等物理治疗;也有疼痛发生时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常用布洛芬、芬必得、氯啤沙宗等;或建议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云南白药喷雾剂等活血止疼的药物;遇有能明确指出疼痛位置的一个或多个固定压痛点者,亦可予以穴位注射或作痛点封闭治疗.这些方法均在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或解除局部骨骼肌及平滑肌的痉挛;抑或通过改善周围神经的营养状态,使脊神经分支的正常功能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消除或减轻腰部肌肉疼痛的感觉或反应的目的.笔者在2016年3月至11月间,对该病患者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3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全部来自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红山院区理疗科.治疗组(埋线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在25-60岁,平均年龄(44.3±11.0)岁;病程5月-72月,平均病程(25.6±16.0)月.对照组 (针刺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30-58岁,平均年龄(45.7±9.6)岁;病程16月-72月,平均病程(34.6±15.05)月.两组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入组.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均经过统计学处理,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版《骨科学》[1]诊断标准:

(1)腰部呈酸痛或钝性胀痛,症状时轻时重,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不能久坐久站,需经常变换体位的;

(2)慢性起病,并不伴有急性外伤病史的;

(3)可在髂后上棘、骶髂关节、腰骶关节、L2 -L3横突处有压痛的;

(4)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3)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糖尿病患者;严重体质虚弱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取穴:脾俞、肾俞、大肠俞、阿是穴.

(2)操作:采用注线法,选取10ml无菌注射器的空针头为载体,并于内置入0.30mm×40mm的无菌针灸针.将2-0号羊肠线剪成1cm长度后置于盛有75%酒精的弯盘内备用.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治疗部位.用安而碘进行严格消毒后,取出羊肠线穿入针头内,而后快速刺入需治疗穴位,深度0.5-2.0cm(依据患者胖瘦而定),在得气点推针心后退针,使羊肠线埋入治疗部位,出针后用创可贴贴敷针孔12小时.每10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1)取穴:委中、脾俞、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命门、阿是穴.

(2)操作: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后,选用0.30mm×40mm的无菌针灸针向下直刺以上腧穴,行提插捻转手法至患者出现得气感后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疼痛性指标

腰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AS)[2].

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

3.2 功能性指标

腰椎活动度、腰椎活动度评分量表[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3].

治疗前、后均分别记录1次.

3.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疼痛治疗学》[4]第三版的判定标准:

VAS强度差=(治疗前VAS-治疗后VAS)/治疗前VAS×100%

(1)临床治愈:VAS强度差≥75%.

(2)显效:VAS强度差≥50%.

(3)有效:VAS强度差≥25%.

(4)无效:VAS强度差<25%.

3.4 治疗结果

一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见表1-表3.

表1 治疗前后疼痛性指标改善情况(±s)

表1 治疗前后疼痛性指标改善情况(±s)

组 别 N(例数)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 疗 组 30 7.47±1.14 2.85±1.57★△对 照 组 30 7.40±1.13 4.12±1.67★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性指标改善情况(±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性指标改善情况(±s)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腰椎活动度 2.27±0.83 0.80±0.89△2.20±0.81 1.37±0.85★ODI 83±11 25±19★△83±10 38±22功能性指标

表3 一疗程治疗后疗效比较

4 讨论

慢性腰肌劳损好发于下腰段,即L4-L5、L5-S1或骶骼关节部.当人体处于站位、坐位或承重姿态时,力线就会通过腰骶部,传至两侧骶骼关节,最后在传送至下肢,因此当机体受风、寒、湿等外部因素影响,或长时间保持久立、久坐或长期弯腰时,则会损伤腰骶部的相关组织,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发生肌张力过高,引起纤维的细小断裂、局部肌纤维的水肿等.虽然机体有修复局部损伤的功能,但修复后仍然可能遗留瘢痕、粘连或局部的炎症反应,若患者的日常保养不到位,致使腰部经常反复遭受各种不良刺激,亦或急性腰扭伤后治疗不到位转化为慢性就导致慢性积累性劳损[5、6].

现代医学对于腰肌劳损的治疗呈多元化的状态,但都以能改善脊柱的活动范围、减轻疼痛为目标.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对腧穴的长时间刺激,延长了针灸的作用时效,持续地刺激机体的经络系统,修复受损的腰部筋脉,使受损筋脉平衡协调、气血通散,达到祛风寒、通经络、解痉挛、止疼痛的目的;另外此法通过羊肠线这种异体蛋白被人体软化吸收的过程,不断地改善神经根周围的微循环,抑制伤害信息的传递,减轻或消除腰部周围神经根的炎症反应和水肿,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及促进代谢产物去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疗效肯定,微创的同时作用时效长,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很适合现代快节奏的上班人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邱贵兴.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45-546.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中华骨科杂志,2008(1):78-81.

〔3〕邱贵兴.骨科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20-122.

〔4〕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9.

〔5〕张建国.缓慢捻进针法配合温和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

〔6〕王春生.腰肌劳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8):5-6.

〔7〕陈文.持续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12):967-969.

R246

A

1673-260X(2017)01-0042-02

2016-11-08

猜你喜欢

羊肠线赤峰腰部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量效关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