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支教现状及支教政策的调查研究
2017-03-03钱学佳张芮茜林尧谢珺怡吴马涵旭
钱学佳+张芮茜+林尧+谢珺怡+吴马涵旭+王玲
摘 要 大学生支教活动普遍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的关注。但大学生支教意愿、参与度到底如何,支教活动到底对当地的教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支教活动在实施开展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大学生对国家支教政策的了解和支持程度如何;怎样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展开了关于大学生支教现状及支教政策认知的调查。
关键词 支教;大学生;问卷
引言:
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差距较大。而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为使农村教育得到进一步改善,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弥补农村教育的空缺。其中包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中的支教行动、“免费师范生政策”等。很多高等院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门提出的“大学生扶持农村教育”的号召,组织在校大学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实施开展支教活动。为了解大学生支教参与度与意愿,支教活动对当地的教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对受教方、执教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支教活动在实施开展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大学生对国家支教政策的了解和支持程度如何;怎样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持续发展,本文就大学生支教现状及支教政策展开调查,以期实现支教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统计分析
针对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支教现状及相关政策的态度和看法这一主题确定调查目标总体为江西省主要高校在校生、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采取了高校走访、线上发放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辅之以典型访谈,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一)大学生支教基本现状分析
本文就大学生支教参与度情况、参与意愿、存在问题及现有支教模式来了解大学生支教基本现状。从参与度上看,曾参与支教活动的大学生比例很少,但有意向投身支教工作的学生却很多,根据我们对选择参加支教的个人原因的交叉分析,发现没有时间和缺乏途径是目前大学生难以为支教事业奉献力量的主要阻碍。而已经投身支教工作中的学生出于对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兴趣使然的居多,但受到国家政策奖励而参与支教工作的学生仅有少数,说明国家政策在支教工作方面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从大学生参与支教的目的也可以发现,总体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奉献精神比较缺乏。然而在目前的大学生支教工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为研究如何完善现有的支教机制,本文分别调查大学生对支教前期培训,支教中期加强安全保障,支教后期加强与受援学生保持联系的意向,并分别对这三组意向两两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大学生普遍认同应该进一步完善支教机制,并且这种认同具有一致性,即大学生普遍认为对支教机制的规范与完善需要贯穿执教过程的始终。
(二)大学生支教影响分析
大学生支教活动必然会对社会各方产生影响,为了分析研究大学支教活动的影响,本文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影响进行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的典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支教具有参与者热情洋溢、活力充沛,寒暑假时间较多、时间安排灵活,容易与孩子亲近与孩子更好的相处,文化水平高、为受援孩子带来更好的素质教育等优势。但另一方面,大学生支教者的部分言行举止会产生不良示范作用,短期支教影响孩子心理;此外大学生短期支教在管理、沟通、支教效果、支教管理机制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三)大学生支教政策了解程度分析
一方面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大学生对于国家支教政策的了解程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本文借鉴了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的调查方式测算大学生对于支教政策实施效果的的综合满意度综合满意度指数计算结果近似为3.004,与一般水平非常接近。纵观政策测评的各项得分,可见国家支教政策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国家既有的支教政策不太了解,但总体上了解程度呈正态分布。其中对“西部计划”政策的了解程度稍高,但仍然不足以达到一般水平,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支教政策的执行力度、宣传影响和落实程度显著不足。对于政策的内容,大部分大学生表示一般支持,但在选拔标准、考试加分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异议。所以支教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建议
在宏观组织层面,本文认为应由优秀支教组织或相关教育部门、共青团牵头,联合成立“中国支教者协会”,其性质是支教者和支教组织的自律团体,其主要职能应包括以下六点:制定支教组织和支教者的行为规范并监督实施,对于不遵守相关行为规范的支教组织和支教者应有权撤销其支教资格;建立完善的支教组织跟踪评级体系和支教者资格审查机制(可以由高至低依次分为ABCD级),由各地区分级协会对当地支教组织定期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等级,以便支教志愿者和受援学校参考;对支教志愿者进行培训,定期组织交流,提高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和思想意识;设立志愿者奖励机制,提高志愿者长期从事支教的积极性;广泛募集社会资金,设立相关基金,对部分优秀的志愿者和支教组织进行资助;规划长期支教模式,例如采取支教组织固定承包受援学校的方式和相邻地区就近接力的方式,实现支教工作的长期化、有效化。此外,在建立“中国支教者协会”的背景下,可以逐渐由协会对支教工作合理发展的问题开展全面的持续的研究。
在微观个人层面,本课题组注意到大部分的大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支教参与意愿,然而参与度却并不高。为了吸引更多优质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支教活动中来,学校、公益组织、政府三方应该合作大力发展时间跨度短、组织链完整的接力式短期支教。这种新模式的短期支教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体现为“农村教育夏(冬)令營”等的活动。这一新模式的着眼点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指向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第二、降低大学生参与支教的机会成本和交易费用;第三、去功利化。
以上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总而言之,在微观个体上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支教,参与到改善农村教育资源的行动中来,学校、公益组织、政府三方合作大力发展时间跨度短、组织链完整的接力式短期支教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