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音乐区还给孩子
2017-03-02孟美红
孟美红
摘 要:音乐区活动是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延伸和拓展,它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能更好的满足不同程度孩子的不同需要。围绕《指南》中提出的要求,我们从“初创——改造——成熟”三阶段对大班自主性音乐区进行创设。本文将这一创设和教师介入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有效反思,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关键词:音乐区 游戏 自主
大班有一个有趣的音乐活动《盆碗碟杯在歌唱》。接触到这首歌曲之后,孩子们感受了盆碗碟杯发出的不同声音效果,并尝试自己配器为乐曲进行伴奏,体验了一把音乐游戏的独特趣味。接下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在玩具分享日带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小沙球、铃鼓甚至手风琴和尤克里里都一一进班亮相。在和孩子们集体讨论之后,我们在班里的角落中开辟了一个小小的音乐区,孩子们乐坏了,都期待着区域自主游戏时能够进去玩。[1]
一、初创阶段:“老师给的音乐区”
在设置音乐区时,我们把位置选在了活动室的一个角落里,一面用置物柜做了隔断,只留有一面开放,整个区域为长方形,方便孩子自主游戏且又能保持相对独立。[2]
刚开始,我们的音乐区里拥有这些材料:
乐器类:沙球、响棒、串铃、铃鼓等;
服装类:纱巾、手绢、水袖、纱巾、假发等;
1.发现问题
起初,音乐区是孩子们争先恐后想要尝试的游戏区,进区之后,他们表现得很兴奋,敲敲乐器,穿穿水袖,选选发箍……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们拿到乐器只是杂乱无章地敲打,玩厌了就换一个接着敲。[3]
2.教师介入——游戏形式自主化
虽然我们强调自主性,但是也不能让孩子们在音乐区“白忙活”而没有一点的能力提升!于是,在谈论后,我们投放了单个的节奏卡片和空白音乐小节的“自编节奏卡”,请孩子们自编节奏进行演奏。在节奏卡上还可设置配器提示,孩子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配器演奏或者合奏。此外,音乐区中还增添了一台带U盘的CD机。音乐区里逐渐开始传来了有节奏的乐器敲击声,孩子们自主地把乐器“玩起来”了;童稚的歌声和童趣的舞蹈也能时常在音乐区中展现。
二、改造阶段:“变化中的音乐区”
1.发现问题
玩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次区域活动时,几个音乐区的女孩子突然跑到相隔很远的建构区,拿来了一整筐木条,在音乐区中间的空地上搭着什么。原来,她们在造一个小舞台。我们意识到在音乐区中提供的材料突出了孩子们在区域中的自主性学习过程,但却忽略他们在游戏中的创造性和情感性需要。
2.教师介入——游戏内容自主化
我们在音乐区里创设了一个“小舞台”,,孩子们在音乐区还可以进行节目的表演,也随之引入了“节目单”的概念,音乐区中张贴了可反复涂写的5块小画板,孩子们可以自主安排音乐区节目的内容、表演者、演出方式和表演顺序,并在节目单上呈现出来。
在我们的音乐区中,孩子们自主的想法越来越多,也玩的越来越尽兴、越来越投入。
三、成熟阶段:“自己的音乐区”
1.发现问题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音乐区一直是孩子们选择区域时的“香饽饽”。但是我们发现,随着孩子游戏的深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音乐区中有限的游戏材料了。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大班孩子不断增强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欲望,孩子们经常在游戏时向老师求助:需要建构区的积木作为表演道具、需要美工区的皱纹纸、亮光纸做仙女的飘带和头饰、需要角色区的甜品店为观众提供茶点等等。
2.教师介入——游戏材料自主化
为了让孩子们在音乐区能更好地开展游戏且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正常活动,我们设计了一份“游戏采购单”。在游戏开始之前,孩子们拿着采购单到各个区域里自主采购本次游戏所需的一系列材料,从材料的名称、数量、从何区域采购到游戏之后的归位都一目了然。采购单的设置,不但使孩子们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且也能促使其在游戏前针对自己今天的游戏活动进行构思和计划,在培养了他们安排自身活动能力的同时使其社会性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四、教师反思促提升
在自主性音乐区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双“慧眼“,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游戏行为,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1.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当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针对幼儿的想法及时进行游戏调整。顺,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鼓励孩子自主地参与游戏。
2.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游戏中新异行为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幼儿突然出现的新的游戏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在音乐区创设进行到第二阶段时,教师接纳孩子“创设舞台”“开音乐会”等游戏行为,并敏锐地捕捉到该行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持续性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最终把游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
3.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游戏的第三阶段中,孩子们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有些混乱,不是准备的少了,就是没用的东西拿的太多。教师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适合游戏的需要、安排了什么节目就准备什么材料、如何更好地规整材料……一个个问题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在自主采购材料的过程中有目标、有方法。
从我们音乐区创设的三阶段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思想逐步推进,孩子的痕迹逐步加深。教师跟随着孩子们的脚步,尊重孩子的游戏过程,为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在此环境下不断调整音乐区的材料和游戏形式,强调和凸显了“自主、自信”这样一种主体精神。并根据孩子游戏经验进行及时的提升、梳理,启发幼儿的生活经验,讨论解决幼儿游戏中的问题,给予最适宜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这样才能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真正实现自主性游戏的多元价值。使孩子在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自主、自信地享受属于他们的音乐区!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成媛.音乐区的建设与活动指导[J].幼儿教育,2016,(1\2)
[3]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