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

2017-03-02赵文艳王妍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2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文献

赵文艳+王妍莉

摘 要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阶段,以教育信息化为主题,研究的人群主要为高校教师,研究内容涉及教育信息化基础研究、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研究及实践成果的研究。总体来说,我国教育信息化目前的研究仍处于以基础研究为主导,应用研究持续升温,资源建设和实践成果研究有待更好地应用于教学过程的阶段。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11-04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Our Countr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Twelfth Five-year Period//ZHAO Wenyan, WANG Yanli

Abstract Twelfth Five-year period is our country education informa-

tization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with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to the

theme, the crowd mainly for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content involve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basic research,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results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research.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our country, in general, the current study is still in the dominated by basic 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is on the ris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needs to be better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lite-rature

1 問题的提出

我国“十二五”规划第十三章提出:“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1]为全面了解和系统掌握我国“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笔者主要是在中国知网(www.cnki.cn)上,以2011年1月1日、2015年10月30日为起止时间,以“教育信息化”为关键词,选取9本教育技术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文献来源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217篇。综合引用频次、下载频次等因素,剔除无关文件后,最终选取136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文献发表时间、文献来源、作者机构、研究主题4个维度,对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文献发表时间分析 由于选取时间的关系,2015年文献量较少,其余4年发表的文献篇数均在30篇左右,甚至在2012年达到40篇以上,如图1所示。

文献来源分析 在所选取的9本核心杂志中,载文量最多的是《中国电化教育》(48篇),占35.3%;其次是《电化教育研究》(31篇),占22.8%;第三是《现代教育技术》

(21篇),占15.4%。三者的总和是100篇,占9种期刊教育信息化研究的73.5%,如图2所示。

文献作者机构分析 教育信息化相文文献发表量在这9种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及以上的作者机构分布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近乎所有作者均来自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而且这些机构的作者提供的文献数总和刚好为所研究文献总和的一半。其中师范类大学的作者占大多数,说明师范大学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主阵地。

研究主题分析 本文内容维度的设定依据为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六要素模型,如图3所示[2]。

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具体研究内容,将研究主题聚焦在4个方面:教育信息化基础研究、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成果研究。文献的研究主题分布情况详见表2。

1)教育信息化基础研究。自从2000年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基础研究开辟了新纪元,许多学者更深层次地解析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祝智庭老师对中国教育信息化10年(2000—2010年)做了全面的总结,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取向给予启示。

另外,由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简称《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及各地方关于信息化规划相关文件的出台,有部分学者从政策的角度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解读。余胜泉老师在对《规划》解读时认为,此规划在“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思想指引下,强调推进教育信息化能力体系建设[3]。可见教育信息化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研究或理论研究,而是要把技术融入教育,改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支撑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

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多视角的研究成为一种趋势。必须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视角出发,整体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宏观价值和意义,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纵深发展[4]。教育信息化不仅仅属于教育系统,更是社会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研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紧密联系的。只有从多视角出发,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而不是只见一斑。

2)教育信息化相关应用研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按教学元素进行划分,包括: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教学内容方面对课程整合的研究;教学方式上对微课、电子书包、翻转课堂等的探究,以及教学方法创新、移动学习等。

①关于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的研究。孙祯祥等学者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角度做了研究,但笔者比较认同黄荣怀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包括信息时代的学校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两个方面。”[5]信息时代的学校领导力不仅仅指某一个校长,而是一个领导团队。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更是包含了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度、软硬件资源等,当然,教师应该是信息化建设执行力中的主力军。近年来,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关键,应该让教师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而不是教学资源与软件的制作[6]。

②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方面的研究。在发展观念上,由微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改革阶段进入系统性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发展阶段;在技术应用上,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教育信息系统的重构,推动教育资源与教育大数据的汇聚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上,由重视支持教师教学的资源建设转向重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7]。以上三点从理论上较全面地总结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现实中,教育信息化要恰当地应用于教学中,涉及与教学资源、媒体、学生、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的融合问题[8]。并且,教学变革会因微课、MOOC等的产生掀起新一轮的高潮。

3)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研究。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中的一块基石,主要的研究有人力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

人力资源这个术语主要出现在商业、政治、社会领域,是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教师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对象之一,要具备信息时代的ICT能力、网络化教学能力、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的能力等[9]。可见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自身和学生都有较大的影响。

教学资源建设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方兵等人提出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解决规划大、质量低、重复建设多、创新少、内容单一、利用率低等问题[10]。教学资源的建设应该以方便学习者为本,建立可个性化选取、加工以及便于理解与掌握的学习资源;以互动协作为主要形式,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资源;创新数字化学习特有的评价平台,建立促进学习自我提高的学习资源;以促进深层学习为宗旨,建立推进深层学习交流的学习资源;以愉悦学习作为追求,建立集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先进性高度融合的网络学习资源等举措[11]。

4)教育信息化实践成果研究。教育信息化实践成果主要是指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如教育信息化模型构建、环境构建、指标体系的构建等。

钱丹等人提出构建云共享网络模式,旨在试图帮助学习者摆脱技术瓶颈,提升群体思维能力,有效互动协作,有效开展云学习[12]。成江荣等人以我国欠发达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结论为依据,从影响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出发,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纵向发展阶段和横向发展水平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而在宏观上指导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微观上使农村中小学把握信息化内涵,明确信息化目的,为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施提供帮助,提高指标体系应用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13]。

3 小结

教育信息化基础研究趋势渐缓 如图4所示,基础研究一直是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门话题。总体来说,该方面的研究形态有对过去的总结,有对现状的分析,有对未来的展望,有对某一问题个人观点的阐述,还有多视角下的研究。但是在各类教育信息化政策相继出台的支持背景下,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研究文献较多,尤其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有了较完善的理论基础;相比之下,对于职业教育的研究较少,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将会得到关注。

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持续升温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14]。

尽管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各类形式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层出不穷,但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一直未能取得重大突破。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管理、教师和学生这三个人力资源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弥补这三个方面存在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短板。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实践成果研究有待深入 硬、软件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石,随着我国硬件资源的相继完善,软件资源建设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网络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云技术的兴起,数字化的教育内容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工具性软件成为主要的学习工具,数字化教育平台成为主要的学习平台。我国的资源建设存在质与量均不足、资源适用性不强及难以共享等问题,国际上则秉承“鼓励教学应用,以用促建”的建设思路,注重资源向普及化与个性化服务同步发展,关注整合资源的动态平台建设,同时倡导对资源的多样化评估[15]。参考文献

[1]“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1-03/16/content_22156007_8.html.

[2]张进宝.从“六要素模型”到“CIPO 模型”:教育信息化研究思路的再审视[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5-9.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

2012(5):5-14.

[4]郑旭东,严莉.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新阶段的多维透视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2):29-34.

[5]黄荣怀.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2(5):11-17.

[6]钟绍春,王伟.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2):106-110.

[7]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8):35-39.

[8]陈波.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2):8-12.

[9]任改梅,汪晓东,郑艳敏,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J].远程教育杂志,2014(4):3-13.

[10]方兵,杨成,王运武.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72-79.

[11]陈琳,李凡,王矗,等.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69-75.

[12]钱丹.基于私有云的高校云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29-32.

[13]成江榮,解月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2):47-52.

[14]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6.

[15]王瑛,郑艳敏,贾义敏,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6):3-14.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