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思政教育和行为规范引导研究
2017-03-02归李千慧
归李千慧
摘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作为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只提供学生住宿生活的空间场所,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学生宿舍管理还具有推动学生思政意识发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因此,为保证高校学生宿舍在日常生活管理中践行思政教育,促进行为规范引导,从分析二者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角度出发,深入探究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践行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剖析现阶段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科学融入思政教育及行为规范引导来促进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科学发展,协助校园教育培养祖国栋梁。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宿舍管理;思政教育;行为规范;引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1015103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是高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其不仅构筑了高校学生日常的生活环境,并且有义务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行与行为习惯。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现代教育体系不再仅作为知识普及的手段,其还具有培养受教者良好品行与思维修养的作用。因此,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与素质培养均是学生能力培养关注的焦点。其中,高校学生宿舍作为高校学生除课堂学习外的日常生活空间,其在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利用科学管理思维与精准的管理理念,将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等思维融入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之中,可保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科学作用,辅助高校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然而,如何构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怎样融合思政教育及行为规范引导一直是高校学生管理中值得关注的课题,亦是本文理论探讨的主要目的。
一、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的重要性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融入思政教育及行为规范引导已然成为大势所趋,然而,若想科学地融思政教育于高校学生宿舍之中,保证其行为规范引导的科学精准,首先应明确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科学引入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的重要性。对此,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管理经验,认真总结了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引入的重要性:
1思政教育优化高校学生思想心理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其是保证学生思想意识良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理念的关键。在思政教育的践行过程中,高校在思政教育的渗透方面下足了功夫,无论是课上教育、课后教育还是公益活动,都行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政意识,促进其积极心理的发展。然而,正如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时所言,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思政教育也是同理,在课堂上,甚至是课下开展思政教育不难,难得是将思政教育贯彻于学生的生活体系之中,促使其无时无刻不保持良好的思政意识,拥有明晰理性的头脑。对此,在高中学生宿舍管理中渗透思政教育便可做到,其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抑或是课堂之下的思政引导,而是将学生生活与思政培育紧密结合,并不是勉强灌输学生思政理念,而是通过生活的点滴来激发学生自主认知思政思想,从而内化思政意识入思想习惯之中,保证学生的思政培育发展科学[1]。
2行为规范引导高校学生行为习惯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在融入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思政教育引导是培育学生心理素养的关键,相对的,行为素养的培育则要依靠行为规范引导来实现。相较于心理素质培养需要潜移默化及互相影响,行为规范引导也同样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入高等学府之前,很多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依赖性强、自主能力差、個人习惯不好、集体生活意识不足等造成了诸多学生宿舍卫生差、寝室关系差、个人生活能力差等问题。此外,由于脱离家庭的管束,不受他人的约束,很多学生会出现任性妄为、不服管教等现象。这些行为在素质教育培养体系中是急需科学导正,其需要具备良好的行为引导方案来敦促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改正毛病,科学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因此,利用行为规范引导来敦促学生行为习惯改正,并不是否定学生的生活能力,而是激发学生的生活潜能,促使学生正视自我,肯定自我,突破自我,最终配合行为规范引导来完善自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的践行价值明确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在引入思政教育体系及行为规范引导的重要性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教育教学根本需求,从贯彻素质教育及“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改核心理念出发,保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应用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来实现其价值,应保证如下内容:
1思政教育落实促进高校宿舍集体氛围优化
现代教育稳步发展为高校管理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其中,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其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了自身的管理地位。其不再仅限于管理学生的生活空间,同时亦对学生的生活氛围管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在不知不觉间已然肩负起氛围优化的重任,成为培养高素质、高涵养人才的载体。对此,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在借助思政教育来优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思政能力,促使学生在全然陌生的新环境中融入到高校宿舍氛围之中,并在此找到归属感,找到认同感,从而促使其有信心生活在全新的环境里,并在此氛围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个性[2]。总体来说,思政教育落实于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之中,其所需实现的价值应从培育学生心理出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物质、精神双方面支持学生心理发展,以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并在共同生活学习过程中培养团体协作与团体生活能力。
2行为规范引导保证高校学生行为素养优良
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来优化学生思想素质基础上,践行行为规范引导来保证高校学生行为素质优化培养是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需达成的另一任务。该任务迎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真正将“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融入引导体系之中,在培育学生思想素质的同时,也是优化学生行为素养的关键。目前,从教学管理实践角度出发,探究行为规范引导在实际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践行的价值不难发现,利用行为规范引导,将促使宿舍内学生在行为习惯上拥有极为明显的改变。很多初期离开家庭后无法自理生活琐事的学生,在不断的行为规范引导下可实现自理能力提升,自主意识增强。相对的,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更为友善,更有凝聚力,更加亲和并彬彬有礼。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行为礼仪,有助于学生在社交与社会活动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确保其在人际交往时充满自信并充满热情,能够很好地与他人建立互信互助的合作关系。总体来说,行为规范引导将原本涉世不深、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成功塑造成具备良好社交能力,拥有自主意识的社会个体,并以此来推动其融入社会,支持社会良性发展[3]。
三、现阶段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科学融入现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但其如何科学融入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之中,则需要进行科学的考察与合理的规划才能实现。对此,为保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体系,应先了解我国高校目前在宿舍管理中尚存的具体问题。对此,本文结合实际的校园情况,并参考众多报道资料,总结现阶段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不足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于高校管理体系中对学生宿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其实,从传统的思维视角出发,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仅是单纯的“后勤”管理而已,其为学生提供日常生活的居住场所,并维护场所内的公共设施。因此,在传统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之中,并未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也未对学生思政意识有所培育。当然,宿舍的日常管理中会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比如熄灯时间、关门时间及在宿舍生活中应保证寝室的干净整洁等。但这些条列规定往往出于对学生的集体管理角度,并未真正侧重于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某方面行为。故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与宿舍管理人员的关系均十分紧张,宿舍内的部分公共设施成了毫无用处的擺设,学生无法在宿舍中体会到家的感觉,对宿舍的归属感下降,对宿舍的各种规章制度充满不满情绪,并就此造成了其厌烦宿舍管理,产生叛逆心理。
2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重视度不足使高校学生与宿舍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并造成宿舍的部分公共设施并不能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群体。例如,学生洗衣服需要的洗衣机,因为学生自身没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往往连洗衣机都不会使用,为了防止基础设施被弄坏,很多学校不会设置洗衣机。此外,学生在寝室中无法自行准备食物,包括电饭锅在内的一切电器设备都是违禁品。对此,校园出于安全的考量而限制了学生使用器具的自由,同时也导致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并对校园管理产生诸多抱怨。总体来说,在传统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过程中,高校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意识都被限制,校园以高压强管的方式以最小的基础设施投入为学生提供住宿环境,不仅没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反而激发了学生的不满情绪,促使学生对校园住宿怨声载道[4]。
3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人员精力投入不足
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不利影响下,基础设施投放不足仅是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问题的一个方面,相对的,高校管理人员花费在学生宿舍管理上的精力也相较于其他校园管理项目少得多。从以往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发展来看,宿舍管理仅落实于学生宿舍环境与基础设备管理之上,针对学生的思想素养与行为习惯的重视度并不高。高校在校园管理中将全部的素质教育资源及思政教育开展关注点都放在校园教育与课后培养之上,对于学生生活时间最久,如家一般的校园宿舍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从现阶段高校宿舍管理人员便可以看出,其普遍工资不高,多为退休职工或者是老年人,不但没有良好的思政教育意识,并且也没有具有说服力又有良好引导效果的行为规范引导方案,以至于现阶段的很多高校学生宿舍中,学生纪律全无,恶习不断,甚至在寝室内抽烟、酗酒或者彻夜不归,破坏公物及不注重寝室内、厕所内卫生者也比比皆是。
四、基于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策略在认清思政教育行为规范引导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其践行价值基础上,针对现阶段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开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将思政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融入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为目的,拟定科学的融合策略需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优化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思维,保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意识提升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若想实现科学的人才培养辅助功能,其最先应实现的是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思维的优化。对此,笔者从实际的管理经验中总结发现,思维意识往往决定了一个管理体系是否能践行原定计划,保证项目目标科学达成。因此,为实现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有效渗透思政教育,并推动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思政素养,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者应率先定位学生宿舍管理的价值。摒弃传统的宿舍管理思维,真正地将人本思想融入现代校园管理体系中,明确认知学生宿舍环境作为学生生活的第二家园,其对学生身心影响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在明确此点的基础上,融合先进的教育引导思维及校园管理理念,打造适合思政教育体系融入,可科学践行行为规范引导的科学宿舍氛围,让学生在宿舍生活中感受到家的温馨,尽量降低其对宿舍生活的不满,以便其愿意参与学生宿舍的各项活动,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其良好的思政素养与行为习惯。
2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基础设施投入,注重思政培养与行为习惯双向引导
在优化管理人员意识的基础上,高校学生宿舍为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于生活环境中贯彻思政引导及行为规范引导,应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性与群体生活能力的思维视角,尽量优化高校学生宿舍基础设施的投入情况[6]。对此,笔者认为,针对不同学校的基本校园条件,各高校应有计划、有方法地拟订科学的基础设施投放计划,在优化学生宿舍环境的同时,为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举例来说,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学生宿舍内部工作的分配格局,让学生自己承担其寝室内、走廊,乃至厕所的清洁工作,让学生在日常劳动中培养自主能力,并敦促其养成与周围人的协作精神,并在精神层面上令其领会劳动的辛苦,以及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思维。此外,可以设置洗衣房,让学生在洗衣房中清洗自己的衣物,可配备投币式的洗衣机,并将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写工整、清晰地贴在洗衣机旁,鼓励学生遵照说明书操作,培养其自主性。诸如此类,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从心理建设与行为习惯养成两方面共同引导,保证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精神意识。
3增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素养,确保校园学生宿舍管理辅助育人
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意识提升,基础设施优化的基础上,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便显得至关重要。对此,校园管理不能将宿舍管理仅视为宿舍管理人员的责任,其要与教务管理、团委管理、教工管理充分融合,构筑科学的宿舍管理综合体系,保证团委工作渗入宿舍管理体系中,以此来提升宿舍管理中的思政教育内容。相对的,教务管理要与宿舍管理加强互动,并与教职员工一起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拟定科学的行为规范引导策略,以此来保证学生受到宿舍管理的正确引导,并最终提升自身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树立科学的思政意识[7]。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应用思政教育及行为规范引导,可保证高校宿舍管理成为培育高校学生素质体系的有效助力,协助高校教育体系塑造学生良好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成为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董宏,罗树明,周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新探索——思政工作与宿舍管理相结合[J].教育发展研究,2013(6):82—84.
[2]王庆如,孔颖.人本理念:美国私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显著特征——兼与我国现阶段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之比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3):48—54.
[3]于冠华,张建宝,余杰茜.内地与香港高校学生工作实践比较研究——基于教育、管理、服务三个维度[J].北京教育(德育),2016(5):44—46.
[4]赵古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的若干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35).
[5]王斌.高校宿舍管理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1).
[6]王盛琳.高校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7]仝泽龙.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群体文化载体优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9).
(责任编辑:陈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