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2016-12-22张璠
张璠
【摘要】社会公正蕴含权利分配的公正、机会分配的公正、利益分配的公正、执行规则的公正等内涵。社会伦理秩序的问题多是由于社会公正缺失引致。社会公正通过社会管理者建立制度的公正得以实现,其通过对民众的道德感召力量、社会行为的矫正,以及对社会行为的优选效应,实现对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
【关键词】社会公正 伦理秩序 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社会公正与社会伦理秩序构建的关系解析
社会伦理秩序的特点。社会伦理秩序需要外界影响作用于社会公众的内心,形成个体普遍具有的伦理观念,成为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循的合乎道德准则的行为规范,才能得以建立,进而形成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伦理秩序构建的一种方式是直接通过伦理规范的教育教化,将伦理规范灌输到人们的思想认识中,教育对于伦理秩序的构建重要却脆弱,因为一旦在现实中受到冲击,则其所形成的一整套理念极容易崩塌。要形成牢固和长效的社会伦理秩序,形成和谐的、道德的人伦关系,则需要社会的公正。
社会公正与社会伦理秩序的关系。公正有公平和正义的双重内涵,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即在人的基本权利、行事规则、机会获取、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公平,以及以正义的方式维护这种公平。公正的社会可以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伦理秩序,而良好的社会伦理秩序反过来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公正。因此,以社会公正来引导构建社会伦理秩序,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如果社会公正被破坏,遵循良好伦理秩序者受害,而破坏社会伦理秩序者受益,则会形成一种恶性循坏,社会的不公正破坏了社会伦理秩序,社会伦理秩序的破坏又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正。
因此,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并非一项可以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长期保持社会公正,人们在公正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伦理秩序。
作为一种社会基本伦理的社会公正的含义
人的活动需要遵循社会伦理秩序,而良好的社会治理模式,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社会结构的基本伦理包括公正、民主、自由等方面,与具体民众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同之处,是对于社会管理者意即管理制度设定的道德准则规范。作为整个社会治理模式的一种伦理认定,其不体现为具体的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而体现社会对于其成员的权利分配的公正、机会分配的公正、利益分配的公正以及规则制定的公正。
权利分配的公正。一个公正的社会,首先体现为人的基本权利的平等,其社会成员应公平享有人的基本权利。应该平等享有最基本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的尊严权、财产权、劳动权等;享有平等权,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社会保障权,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另外还有受教育权、知情权、发展权。一个公正的社会,在向其社会成员分配和提供这些基本权利应该是公平无差别的,每一个人都有平等资格享受的。
机会分配的公正。所谓机会分配的公正,意即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机会是平等的。机会的平等不意味着发展结果的平等,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个人努力、个体抉择等方面。机会平等意味着,由社会提供的社会成员发展竞争的机会不会因民族、肤色、出身等方面而有差别。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不应该区别对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应该无差别地开放机会,让社会成员公平竞争。
利益分配的公正。社会利益的分配,应基于公正的理念。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社会利益分配的主要方式,是按劳分配,准确说是基于社会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相应利益分配。这是一种相对公正的利益分配方式,社会成员自身条件不同、付出的劳动量不同、贡献的社会价值不同,依据其所作出的贡献,创造的财富进行利益分配,是相对公正的一种方式。
社会规则的公正。一个公正的社会,其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时,其所面对的规则应该是平等无差别的,除了自然形成的社会基本运转规则外,更重要的是法律规则。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宪法还是是民法、刑法、公司法,当其涉及任何一社会成员时,所使用的都是同一法律规则。同时,在执行规则,例如在司法过程中,要公正裁决,因事实、情形而异,而不是因人而异。
社会公正的实现及其对社会伦理秩序构建的影响
社会伦理失序的现象,深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社会公正被破坏。社会治理中的不公正现象,必然对于人们的道德观念、是非标准、善恶标准、价值判断产生强烈的扭曲作用,从而造成伦理道德的丧失,进而造成社会伦理失序。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受到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冲击,要实现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势必也要对症下药,通过维护社会的公正,防止社会不公正对人们道德观念的侵蚀和危害,消除不道德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土壤。
社会公正的建立前提是制度的公正。社会公正的建立,其主要责任在于社会的管理者,即政府。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是政府秉持公正的理念,建立公正的制度进行社会治理。当下中国社会已逐渐实现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法治社会的重要特点,是依据法律和制度实现对社会的治理。要实现社会的公正,则需在制度层面上体现公正,或者说,以实现社会公正作为制度构建的基本准则和最终归依。制度的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制度的公正具体落实为政治参与制度的公正,司法制度的公正,文化教育制度的公正等等方面。通过制度的公正,实现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公正,实现社会成员发展机会的公正,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实现社会规则执行的公正。
社会公正对于民众具有强烈道德感召力量。社会公正具有一种强烈的道德力量,对于社会中人的道德准则的强化和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感召和激励社会成员在合乎伦理道德规范的范围内行动。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对于社会公正的维护,会起到一种强烈的示范效应,对于社会成员的是非观念、善恶判断、价值判断、道德准则等方面起到一种上行下效的作用。社会公正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向善的力量,正义的力量,对于社会道德人心具有强烈的感召作用。一个社会是公正的,其权利保障、机会均等、利益分配以及在制度面前的平等得以实现,则社会公正及其实现途径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价值判断、善恶标准、是非标准,会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形成示范,强化民众道德意识,可以说,社会公正是社会伦理秩序构建的基石。
社会公正对社会行为的矫正促成伦理道德的提升。社会治理的公正,本身也需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对于社会成员破坏社会公正的不道德的现象进行矫正,从而实现对社会成员道德意识的强化,进而实现社会伦理秩序的强化。比如,当社会成员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攫取他人财富,或者获取不正当利益,这是对社会财富分配公正的一种破坏,那么势必通过法律规则等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的矫正,使攫取者受到相应处理,遵从社会伦理准则,同时也能使社会成员引以为戒,使自身行为遵从社会伦理规则。
社会公正对于社会行为的优选效应。在社会公正的情况下,对于侵害他人基本权利等各种妨碍公正的不道德行为,必然会承受极大的道德和舆论压力,在严重的情况下,还要承担法律的后果,在这样的情形下,可以形成遵守道德者得到激励、生活愉快,不道德者举步维艰,通过在无数个案对公众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行为道德准则形成一种示范效应,最终完成对社会伦理秩序的全面重新构建。
总之,当下中国社会急剧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伦理秩序的混乱,可以通过维护社会公正的方式促进其重新构建。在社会伦理的构建过程中,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应该通过建立制度的公正,实现社会公正的全面维护。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状况必将产生重大的改观,从而完成对于失序的社会伦理秩序的重新构建。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财税系)
【注: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软科学项目“职业教育促进河南省产业升级机制研究”(16A880019)成果】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