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共“师本”一色:

2017-03-02赵敏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段读后感宇宙

赵敏芳

【摘要】生本课堂,在强调学生自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教师的引领。本文基于新课程视野,既审视了目前生本课堂所存在的程序化、机械化、线性化等不足,也以读后感教学为例,从“有话好说”“有画好选”“有数好测”“有段好玩”等角度论证了“师本”之重要。只有师生同时在场,才能寻求到“‘生本共‘师本一色”之境界,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亦能实现真正的“突围”。

【關键词】师本生本读后感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2001年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为了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师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人民教育》2008年用长达9页的篇幅以《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为题做了特别报道。毋庸置疑,“生本教育”从开始实施到现在都焕发着课堂的生命活力。

如今,生本教育在课改的大潮中已进行了14年,小学语文的生本课堂似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生本”与“师本”如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突围之路在何方?“教师在哪里”,这是新课程“再出发”时给予我们的思考。

一、缘起:“突围”之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不能不正视课堂里出现的一些问题,思考小学语文学科在生本课堂中的语文特质该如何真正呈现?

1.生本课堂程序化

在生本课堂中,“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是固有的模式,学生通过这些环节,激发了学习潜能,展示了学习成果,这是利于学生发展的。但是,是否不预习不开讲就适合不同类型的课文呢?这样的程序是否适合所有的语文课?

2.生本课堂机械化

生本课堂把课堂的时间大量地给予了学生,如“10+30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点拨引导,学生用30分钟从事自学、合作、探究;再如“271模式”,即课堂40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诸如此类的课堂时间分配,让人不由想起流水线上的产品,语文课的教与学的时间真的可以如此泾渭分明吗?

3.生本课堂线性化

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听到很多新名词,如“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等,意谓学生先自己学习,再带着问题进课堂。众所周知,“教学”是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就如“买卖”一般,为什么一定要分个先与后呢?

事实上,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一种“变相”的提前完成习题的情形,前置性学习很多时候是根据练习册、试卷的典型题型设计的,这与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再者,语文课堂包括阅读课、习作课、口语交际课等课型,阅读课尚可遵循生本课堂的基本实施环节,那习作课、口语交际课又该如何做到呢?因此,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必须寻求突围之路。

二、界定:“突围”之理

日本研究者龟口蕙治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记忆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记住5%;学生自己阅读,能记住10%;使用图像,学生能记住20%;演示试验,学生能记住30%;课后讨论,学生能记住50%;演讲后,让学生练习,学生能记住75%。基于此,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理应遵循学生学习方式和记忆效果之关系的基本规律。

同时,“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教师的内心也拥有自己的宇宙,它的辽阔和深厚同样让人尊重和敬畏?我们不应因对孩子宇宙的遐想而忽视了对教师宇宙的眺望,不应因对孩子宇宙的阅读而淡化了对教师宇宙的阅读。”“教育世界中应避免的不在场,不只是学生宇宙的不在场,还有教师宇宙的不在场。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则是宇宙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是大宇宙与小宇宙的交融与转化的关系,是两个宇宙间双向滋养、双向构建的关系。”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课堂充分强调自主了,教师并不是真的“退后”,相反地,教师更需要在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更富有挑战性,需要更贴合学生实际去倾听,随时组织教学,使“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中也得到效能最大化。

三、实施:“突围”之行

笔者对于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突围”之生发点,要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与习作的要求说起。

1.研究课标之阅读与习作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明确指出,学生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⑤,其中小学课外阅读总量累计不少于145万字。这明确的阅读量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纲领性。同时,课标还分学段对阅读提出了学习要求,如下表:

学段

阅读要求

第一学段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在小学三个学段关于阅读的要求中,均指向“感受”这个词“感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由此可见,关于阅读的感受,即为耳熟能详之“读后感”。在语文课标中,关于读后感作为习作教学的表述直到第三学段才出现简单的六个字——“学写读书笔记”。

2.小学语文读后感教学现状

如果按现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做法,低中学段是不需要会写读书笔记的,第三学段也只是“学会”。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如果也把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那么,可想而知,低中年级学生是无所适从的,高年级学生也会觉得难以下笔。在小学语文的习作课中,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编童话等讨论会都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唯有读后感,教师鲜有指导,生本课堂基本也无法“落地生根”。

如果再钻研一些的教师,则会指导学生避免两种比例失调的读后感习作现象,即“头重脚轻”型和“头轻脚重”型,前者纯粹是抄写阅读内容,最后加上一两句自己明白的道理;后者则少有联系阅读原内容,大量谈自己的感受,天南海北,散状发布。“要写出自己阅读后的真实感受”“要说清楚自己阅读明白的道理”等等浮于表面的要求,对于在“生本课堂”之场的学生来说,还是听不懂,无法行,甚而本来觉得读书挺有趣的,但一提到写读后感,不但无感,而且书都不想读了。因此,学生怕写读后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3.“教师在场”时,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之读后感教学

同样着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场”与“不在场”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由此,学生对于写读后感的悦纳情绪也迥然。教师在场,是否会让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迎来教学的春天呢?笔者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并以我校四年级的必读书目之一——《草房子》的读书活动为例。

第一阶段:分章阅读(一个半月),完成者获“悦读之星”称号。

《草房子》是著名校园文学作家曹文轩写的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共有九章,按计划每周读两章,一个半月读完。

阅读要求(请与好朋友交流):

(1)请写下你所读章节中两个最有趣的情节,说说喜欢哪个人物,可以给人物画个画。

(2)对喜欢或不喜欢的一个人物的性格或品格进行分析,用5个词语去形容这个人物,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

第二阶段:浏览重读(半个月),完成者获“悦读能手”称号。

阅读要求(请与家长交流):

(1)学会理清故事的主要脉络,把故事的起始、发展和结果提炼一下,想一想开始是怎样的,中间发生了什么,结尾如何?

(2)画一个故事图,从故事发生的环境、主要人物、出现的问题和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四个方面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阶段:精读交流(一个月),完成者获“悦读达人”称号。

阅读要求(请与老师交流):

(1)你从《草房子》中得到一个怎样的观点,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用“我知道了……因为……根据书中第几页文字……我非常认同……”这样的模式去说一说。

(2)如果你要为这本书写一个续集,书名会是什么?请给续集画个封面。如果你是作者,会给这本书的某个情节或人物做改动吗?为什么?

(3)你能就这本书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在三个读书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安排一节读书活动课,教师根据阅读要求进行“在场”引领,学生交流的愉悦度极高,所发表观点也很有见地。这样的“突围”之行比泛泛而谈更有吸引力与激励性。

四、叩问:“突围”之思

“教师在场”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展开学习,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无论是目前的小学阶段,还是将来的大学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这都将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就读后感教学而言,不难看出,这三个阶段的阅读难度是渐次递进的,从最有趣的情节,到理清脉络,再到阐述读书观点,这一系列须臾不曾离开语文学习。这样的生本课堂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能够形成“分章阅读—浏览重读—精读交流”的学习流程,学生是在教师有目标有步骤的引导下完成阅读,这样的阅读体验是可见的、成长的。

1.有话好说:定位表达对象

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这一道理放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同样适用。当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与周围的人联系起来,他们会思考:今天的阅读感受要与谁分享?怎么说给他(她)听?他(她)听了会有什么反应?这样一系列的思考能够促使其阅读的情感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从而对其自身的语言表达产生积极作用。

小慧在日记中这样表述:“曹文轩叔叔写的《草房子》真是太好看了。今天我刚看完《秃鹤》这一章,发现作者笔下描写的夏天真是惟妙惟肖。他写到了太阳、芦苇叶、行人、孩子的不同表现,其中‘一切植物低下了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天可真热得厉害!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朗读这一段,分享这样的写作手法。”

小读者有着强烈的阅读表达欲望,但这一表达的内容是分享对夏天之热的细节描写,其最好的表达对象当然就是小伙伴了。有话好说,定位了表达对象之后,学生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乐于表达,也善于表达。

2.有画好选:自选表达形式

“适合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乐此不疲的效果。好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学习负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途径。”在生本课堂中,学生需要适合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的获得也有赖于教师的智慧设计。

如读后感的教学中,以往的读后感都是文字形式的,现在不仅有文字形式,还可以用画画的方式,“给人物画个画”“画个故事图”“给续集画个封面”等,学生觉得特别新奇,也乐于去做。学生小乔在学习《草房子》的阅读后,认真阅读了沈石溪的《狼王梦》,画了一系列的狼王国的铅笔淡彩画,她的配图与作品一一对应,在班级里风靡一时。后来,小女孩还开始创作自己的小说《月光下的狼》,……这让其家长不由感慨:“看着女儿吭哧吭哧地又写又画,我特别好奇她那小小的脑袋里还装着什么?”

3.有数好测:量化表达数据

所谓“量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定量的描述。“量化”能具体、精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实践中,是否也可以适当用上“量化”的方法?“选两个有趣的情节”“用5个词语去形容一个人物”“画一个故事图”“提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些数量化的要求不但没有冲淡语文味,反而更好地贴近了学生的学习实际,让他们有可以达成的“数据”,而不再是“摘抄优美的词语”“抄写几段话”“写出真情实感”等模糊要求。据此,学生可以很快乐地去完成阅读要求,而他们乐于践行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表达“读后感”了。的确,“没有量化的目标,任何事情都难以圆满完成。”对于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

4.有段好玩: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学生充分激发潜能,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营造宽松、融洽、活跃的教学氛围,但同时要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感。”

读后感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都相应有不同的称号——“悦读之星”“悦读能手”“悦读达人”,级别越来越高,阅读难度也已提升,而称号中的“悦读”之“悦”更强调了一种读书情绪,是快乐之读,愉悦之思。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阅读指标中感受阅读之趣,精神世界也日益丰厚。

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之读后感教学中,在强调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也要有教师在场,即“有话好说”“有画好选”“有数好测”“有段好玩”中的表达对象、表达形式、表达测量、表达梯度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现场引领。教师在场,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不可或缺,也不应“退后”。

综上,师生共同在场,是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突围之路,这样的课堂避免了当前生本课堂实践中所出现的“程序化”“机械化”“线性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也充分尊重教师的引领,是“生本”与“师本”有机融合、相映生辉的课堂。当学生与教师一起经历了美妙的课堂,他们便会拥有“有意思”的学习,过上“有趣味”的生活,也会迎来“有境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

[2]劉群.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J].人民教育,2008,21.

[3]费建华.做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引导者[J].新课程学习,2012,12.

[4]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曹文轩.草房子[M].江苏:江苏少儿出版社,2005.04.

[6]丛立新.教学的稳与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0.

[7]丛立新.教学的稳与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0.

猜你喜欢

学段读后感宇宙
宇宙第一群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如何写读后感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这宇宙
《大闹天宫》读后感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