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7-03-02谭静雷饶高峰
谭静雷 饶高峰
[摘要]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对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对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皮瓣感染情况、皮瓣断蒂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95.0%(38/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2.5%(29/40)](P<0.05),皮瓣感染率[5.0%(2/40)]顯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7.5%(11/40)](P<0.05),皮瓣断蒂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感觉恢复优良率[87.5%(35/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17.5%(7/40)(P<0.05),屈伸功能受限率[2.5%(1/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的12.5%(5/40)(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 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关键词] 马来酸桂哌齐特;腹部带蒂皮瓣;皮肤软组织烧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022-04
在人体器官中,手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具有复杂的结构及多样的功能。王剑利等[1]报道显示,近年来,手及前臂外伤的发生率在不断发展的工业机械化生产的情况下日益升高,一方面对手的日常活动能力造成了直接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将瘢痕遗留在皮肤表面,对美观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现阶段,张景僚等[2]认为在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的治疗中,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等皮瓣移位修复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方法。本研究比较了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的效果,发现前者较后者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更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8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的诊断标准,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等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联合治疗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4岁,平均(34.5±2.3)岁;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面积(6.1×3.8~12.0×18.2)cm2,平均(8.3×10.5±1.2×2.3)cm2。在创面部位方面,20例患者为手背部,6例患者为腕部,5例患者为手背及前臂部,4例患者为手指部,4例患者为手掌及前臂部,1例患者为手掌部。单独治疗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4岁,平均(35.5±2.4)岁;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面积(6.2×3.9~12.1×18.3)cm2,平均(8.4×10.6±1.3×2.1)cm2。在创面部位方面,21例患者为手背部,5例患者为腕部,6例患者为手背及前臂部,3例患者为手指部,3例患者为手掌及前臂部,2例患者为手掌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1.2.1 单独治疗组 单独治疗组患者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对患者进行前外侧皮瓣修复,同时给予其右手前臂再植术治疗。
1.2.2 联合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患者接受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首先给予患者腹部带蒂皮瓣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对创口进行彻底清理,若患者伴有神经关节囊等损伤,则首先给予其对症修复。若患者有骨折,则给予其骨折内固定处理。将腹部带蒂皮瓣设计出来,设计过程中严格依据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程度,通常情况下,与缺损面积相比,皮瓣具有稍微较大的长宽比。本组患者皮瓣大小为(6.1×3.8~12.0×18.2)cm2,其中在皮瓣型别方面,24例患者采用随意型皮瓣,16例患者采用轴型皮瓣。在皮瓣规格方面,19例患者采用厚皮瓣,21例患者采用薄皮瓣。向深筋膜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皮瓣从其浅层切取下来,同时对皮下组织进行适当修剪,修剪过程中严格依据烧伤缺损部位。术后以100 mL/h的滴速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0 mL马来酸桂哌齐特(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 0125)+500 mL10%葡萄糖溶液,每天1次,1周为1个疗程。术后2周督促患者进行皮瓣蒂部断蒂训练,每天2次,每次30 min,之后逐渐延长,每次2 h。术后4~6周给予患者皮瓣断蒂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皮瓣感染情况及皮瓣断蒂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对其皮瓣修复效果进行评定。同时,据王德亮[3]报道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此外,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感觉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共分为优、良、差三个选项[4]。并对两组患者的屈伸功能受限情况、住院时间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属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皮瓣感染情况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95.0%(38/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72.5%(29/40)](P<0.05),皮瓣感染率[5.0%(2/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7.5%(11/40)](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皮瓣断蒂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皮瓣断蒂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感觉恢复情况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7.5%(35/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17.5%(7/40)(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屈伸功能受限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屈伸功能受限率[2.5%(1/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12.5%(5/40)](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见表4。
2.5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身体外露部分手及前臂的缺陷会对美观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患者损伤严重,那么其受损的手关节及手腕还会发生弯曲。手及前臂皮肤具有较薄的皮下组织,极易粘连深部组织发生损伤,进而限制其功能,关节屈曲活性受到手关节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破裂的不稳定溃疡极易在缺陷发生的情况下出现。唐修俊[5]、向光俊[6]等研究认为,在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及手关节不稳定溃疡的治疗中,临床采用的唯一方法为皮瓣。对皮瓣进行扩张能够将必要的额外皮肤提供出来,削薄皮肤皮瓣,促进继发畸形发生率的降低。胸部具有较为均匀且光滑的皮肤,从总体上来说接近前臂皮肤的纹理及颜色,胸部属于主体的外露部位,通常情况下能够将大面积深度烧伤所需要的正常皮肤组织提供出来。胸部皮瓣在其面积扩大的情况下变薄,皮肤具有相似的厚度,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用这些正常皮肤无张力缝合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区域,同时其具有丰富的血供,因此在手及前臂烧伤缺损的治疗中,扩大皮瓣修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少研究[7-10]均认同现阶段在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的治疗中皮瓣修复术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方法,其中,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在临床具有较长的应用历史,同时其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较为简便的操作、较短的手术时间及较小的创伤。此外,将皮肤从腹部取出来较为隐蔽,同时能够对多个创面进行修复,患者及其家属极易接受。该术式能够对部分创面进行直接缝合,具有较小的烧伤缺损,但是术后活动、体位等均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皮瓣移位等现象的发生。因此,术后应该将患者的患肢严格固定起来,对皮瓣移位或折叠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并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对患者应用抗生素、给予患者抗炎治疗等,并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使其早日开始功能锻炼。多篇报道[11-15]认为:对于皮肤脱套伤患者,在对其腹部带蒂皮瓣进行缝合的过程中呈管状状态,包裹严实创面,对术后创面渗液进行有效的预防或促进其有效减少。修复过程中应该有效止血,同时对皮瓣及其他组织的血运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如果患者的创面部位在手背、手指部,则修剪皮下组织到能看到真皮下血管网,注意对其破坏的现象进行严格的避免,同时对均匀的修剪厚度进行有效的保持。如果患者具有较厚的皮下组织,则将剥离的起点设定在脂肪间浅筋膜层。多篇报道[16-20]显示:应该尽量保留蒂部皮下组织,对皮瓣血运障碍症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在断蒂过程中将其适当修薄。
马来酸桂哌齐特属于一種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将钙离子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进入的现象有效阻断,并对血管进行扩张,促进血流量的增加,为手及上肢肌力等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联合腹部带蒂皮瓣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皮瓣感染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皮瓣断蒂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感觉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屈伸功能受限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说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皮瓣感染率、屈伸功能受限率,提高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感觉恢复优良率,缩短患者的皮瓣断蒂时间、住院时间,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总之,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腹部带蒂皮瓣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剑利,赵刚,王五洲,等. 游离皮瓣移植1270例回顾性研究[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3):189-193.
[2] 张景僚,张海瑞,单文涛,等. 带蒂胸脐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烧伤缺损[J]. 实用医药杂志,2014,10(2):124-125.
[3] 王德亮. 常见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烧伤缺损的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3):407-410.
[4] 季陆军.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危象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处理[J]. 黑龙江医学,2011,35(8):585-586.
[5] 唐修俊,魏在荣,王波,等. 改良带蒂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创面[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0(8):943-945.
[6] 向光俊,彭毅志,任红芳,等. 马来酸桂哌齐特与腹部带蒂皮瓣对上肢烧伤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4):6750-6752.
[7] 王大军. 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烧伤缺损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479,481.
[8] 胡长青,连勇,赵小飞,等.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J]. 中华烧伤杂志,2016,32(3):183-184.
[9] 杨亚南,陈祥军,刘宁,等. 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J]. 中华创伤杂志,2015,31(9):842-844.
[10] 昝钦,唐修俊,魏在荣,等. 尺动脉腕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腕部软组织缺损[J]. 中华创伤杂志,2014,30(9):935-937.
[11] 王进,王慜,徐媛,等. 脐旁穿支皮瓣在手和前臂深度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6,12(4):248-250.
[12] 杨泽兵.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伤的临床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7):243-244.
[13] 张振宇,陈俊杰,王怀胜,等. 5·12汶川地震中皮肤软组织缺损伤的特点和治疗[J].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43-245.
[14] 金汉宏,刘丹,冯国友,等. 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手腕部深度烧伤创面19例[J].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6):424-425,430.
[15] 孙涛,王晓妮,姚明,等. 胸脐皮瓣在双手及前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 吉林医学,2011,32(2):278-279.
[16] 高華伟,雷英,田超,等. 腹部股动脉穿支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电烧伤创面疗效观察[J]. 中华烧伤杂志,2016,32(9):566-568.
[17] 徐鸿杰,赵晓航,胡德峰,等. VSD技术在手部热压伤中的应用[J]. 实用手外科杂志,2012,26(2):171-172.
[18] 崔树英. 局部邻近皮瓣手深度烧伤创面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79-80.
[19] 赵小伟. 应用不同皮瓣修复手指关节处皮肤深度烧伤的疗效对比[J]. 中国医药导刊,2010,12(8):1322-1323.
[20] 张凤刚,沈锐,陈晓东,等.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47-48.
(收稿日期: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