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对伪科学的战斗檄文

2017-03-02李丽娟��

山东青年 2016年12期
关键词:柳宗元

李丽娟��

摘要:柳宗元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作家,在其贬谪永州、柳州期间,由于身罹疾患,他泛采医方 ,广种药材,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的知识,他有近十篇医药散文,集中表现了作者科学的医药观、进步的生死观以及正确的养生观,是不可多得的古代科普散文。

关键词:柳宗元;医药散文;科学价值

柳宗元是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进步文人,在贬斥永州、柳州期间,由于心情抑郁,更由于水土不服、南方多瘴、地卑潮湿,致使柳宗元患有多种疾病,据其诗文所述,他患过痔疮、霍乱等典型的南方地域疾病,尤其是长期患有脚气之疾。有一次,脚气严重发作,竟然三日不省人事,幸得荥阳郑洵所传 “杉木汤”,使其“气痛块散”,转危为安。为了疗疾,柳宗元大量地阅读了传统中医药书籍,其所编纂的《柳州救死方》,应该就是其中的收获之一。为了治疗自己的疾病,他曾广植药材,以供疗疾之用,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就有《种术》、《种白襄荷》、《种仙灵毗》三首种药诗,诗歌不仅对这几种药物的功用、功能有科学的概括,而且还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把“湮厄惑郁,一寓诸文”。\+①对于他的种药诗,刘晓林生生已有较为详细论述,此不赘。\+②除了这些种药诗之外,柳宗元还有近十篇重要的有关中医药学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有《辨茯神文》、《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与李睦中论服气书》和《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这四篇。这四篇文章,既有科学的中医药理论,又有其朴素唯物思想的闪光,是柳宗元创作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科学的医药观

四篇文章,最突出的一个内容就是表现了柳宗元科学的医观,古代文人多是儒、医合一,加之柳宗元长期罹疾,对医药性能多有认识,所谓“久病成良医”是也,其正确医药观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柳宗元对一般的中医药材的性能功用了解透彻,堪称行家。二是信奉“信巫不信者,不治”的古訓,\+③主张有病,重在治疗,反对迷信服气等不科学的做法,在当时来说,这是非常可贵的。

《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是柳宗元于元和七年前写给他姐夫崔简的一封信,文章首先说明写信的缘由,当得知崔饵服了不好的钟乳石已经伤了身体,“时愦闷动作”,柳担心崔一错再错,“故勤勤以云也”。信中对崔连州认为钟乳石“土之出无不可”的观点进行了反复的辨析,首先对钟乳石的优劣性状以及对人体的利于害进行了精辟的阐述,然后再以“东南之竹箭”等八物,“鲁之晨饮其羊”等五人和“丹砂”等六药为例,说明事物都有优劣之分,“不力唯土之信”。 石钟乳是碳酸钙的沉淀物,其成为“仙药”,有一个渐变过程。《本草经》并没有提到石钟乳有久服长生的功效,《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可称只眼独具。但到了汉代,就开始有服食钟乳者,《列仙传》说:“邛疏能行气练形,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名医别录》遂为钟乳添上“久服延年益寿,好颜色,不老,令人有子”的功效,并告诫说:“不炼服之,令人淋。”魏晋六朝,炼丹饵药成风,钟乳石的功效进一步神化,这与当时医药不发达和对钟乳石认识不够有关。柳宗元博学多识,引用《本草经集注》和《新修本草》等经典药书,指出丹砂、当归、人参、黄芩、附子、甘遂六种常用中药的性状及特征。说钟乳石“始兴为上,次乃为广、连,则不必服。”好的钟乳石正是始兴产的,而不是连州产的。“若以服饵不必利己,始胜务人而夸辩博,素不望此于子敬。”语气尖锐婉转。充分表现了柳宗元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这些观点,是非常科学的。撇开钟乳石有长生之效的伪科学不说,单就中药材言,产地、采摘时间及泡制方法是保证药效的三个重要因素,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不唯药效差别很大,有时甚至药用相反。

二、进步的生死观

养生、长寿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传统中医学中,养生几成一门显学。尽管传统养生学是玉石杂陈,但却不乏真知灼见。柳宗元在他的医药散文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柳宗元认为,养生大要,一是采取正确的养生之道,不迷信神仙方术,反对图己长寿,不管他人夭折;二是相信医药,对疾病辨证施治;三是创造生命价值,一旦做官处理政务,施展才智,顺应时势,使百姓受益,虽费力伤神,难以高寿,但行为、品德达到了高寿。正因为柳宗元有如此正确的认识,所以,当友人周君巢向他推荐神仙方术,劝之服用饵药以长寿时,柳宗元写了《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这样一封信来回答他。在信中,柳不相信鬼神及饵药可以久寿,尖锐批判了“山泽之癯”的养生之道。文章的高明之处,通过阐述对人寿长短的看法,谈及人生观及处世哲学,显示了作者坚持唯物观的斗争精神。联系柳氏的其它一些诗文,我们发现,柳子在身患多种疾病的困境中,相信科学,反对“服气食石”,相信医药,亲自种药采药,与疾病斗争,并且有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在是文中,他自述遭贬后的处境,“居小州,与囚徒为朋,行则若带纆索,处则若关桎梏”,缺乏自由,形容枯槁,其心情可想而知。处于如此恶劣的状况下,但他还不动摇,不愿讲鬼神之事,以求精神寄托。柳认为隐居山泽的神仙术士,与古代尧舜、孔子等人的修养之道截然不同,明确表示不愿接受可以延年益寿的饵药。并由此生发下去,批判了神仙之术。坚定表示,“然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岁万受摈弃,不便乎其内。”坚持理想,“不为方士所惑”,面对“吠者成群”的政敌,坚持原则,“愚不能改”,“仕虽未达,无忘生人之患”,显示了思想家的坚定性。联想历史上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四处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学习炼丹之术,而处于困顿中的柳宗元,一尘不染,真是难能可贵。

三、正确的长生观

李睦州,即李幼清,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任睦州(今属浙江)刺史,被诬陷,贬南海,后移永州。与柳宗元交谊颇深。元和六年(811年),柳宗元与吴武陵等友人在愚溪游玩,饮酒行令,乐而忘忧。席间,大家都谈及李睦州自服气以后,容貌苍老,内心少欢,应该设法令其停止饵药。于是吴武陵写了一封一千多字的长信,上谈天地、日月、黄帝等,下论众仙、方士都不免死亡的情况。李睦州看了之后,却不以为然,饵药依旧;在这种情况下,柳宗元写了《与李睦州论服气书》一书致李,劝其罢饵。在这封信中,作者一开始便举出两件亲历的事来证明李所信的服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一个学习弹琴的人,偶尔得到名师所传琴谱,于是,日夜苦练整整十年,他以为已经弹得很有水平了。结果来到大都市表演,令众人大笑:“嘻,何清浊之乱,而疾舒之乖欤?”最后,此人含羞而归。一个练习书法的也是如此这般,最终还是为天下人所抛弃。柳子总结说:“是二者皆极工而反弃者,何哉?无所师而徒状其文也。其所不可传者,卒不能得,故虽穷日夜,弊岁纪,愈远而不近也。今兄之所以为服气者,果谁师耶?”这是因为缺少名师指点,徒劳地学其皮毛的缘故。柳劝之曰:“兄之为是术,凡今天下欲兄久存者皆惧,而欲兄速去者独喜。兄为而不已,则是背亲而与仇。夫背亲而与仇,不及中人者皆知其为大戾,而兄安焉,固小子之所懔懔也。”旁观者清,柳子看到了服气对身体的危害,千方百计劝李放弃服气,回到正常人的生活中来。

古代僧道之所谓“却谷食气”,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无稽之谈。柳宗元以朴素唯物主义精神批驳了这种错误的认识,主张人之养生,应重视饮食调养,否则,必然会导致“守无所”的严重后果。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都是积极进步而符合科学的。

[注释]

①《新唐书·柳宗元传》 .

②参见刘晓林《中医文化与古典文学》第三章/湖南师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

③《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作者单位: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6)

猜你喜欢

柳宗元
江雪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柳宗元湖湘诗歌系年考辨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