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艺术矢志不渝的追求

2017-03-02崔志强

艺品 2017年1期
关键词:篆刻展章法中国书法家协会

文/崔志强

对艺术矢志不渝的追求

文/崔志强

刘洪洋

刘洪洋,1963年生,天津宝坻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导师,中国印学研究所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首批专家组成员。曾担任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篆刻作品展、第二届“中华妈祖文化”全国书法篆刻展、首届“万印楼奖 ”国际篆刻大奖赛、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的评委。作品获全国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获得“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书法十杰”“兰亭诸子”“2014中国书坛最具网络人气十大年度人物”“2015兰亭百家十佳人气奖”等荣誉称号。

洪洋问学于我转眼已过十余春秋,其为人为艺我亦深知。洪洋性狷介,待人挚诚,不慕荣利,“不受虚誉,不祈妄福”,“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淳淳然有君子之风。近年来取得之成绩不可胜数有目共睹。成绩之取得源自其孜孜矻矻、矢志不渝的对艺术追求。

沈野在《印谈》中说:“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凡百技艺,未有不静坐读书而能入室者”。洪洋之印对此深有体悟,其作品蕴含的气势、气韵、气质无不与自身学养息息相关。在艺术实践上努力践行意境内涵与金石神韵完美统一。他深知“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至理,笔意、章法、刀法是作为一种物化形态来凸显的,而审美追求却是以一种精神内涵为创作引领的高层境界,在其刀笔之下闪烁的是思想光芒。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体味出的是深厚传统文化精髓与自我人格的自然统一。由此可以看出洪洋的艺术品味与精神志趣之一斑。

洪洋师古不泥,能结合自身学养和审美追求陶冶自我创作风格。在篆法上,他以书入印,穷源竟委,对古文字发展变化规律谙熟于胸,又能因地制宜,曲尽变化并使之符合秦汉印艺术的内在规律,入古出新,强烈地表现个人风貌,思接千载,会古人真意,抒心写性;在章法上,他动中寓静,虚实相生,活泼中见质朴严谨,险绝气势中涵稳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展现矛盾解决矛盾中的手段,如在强调横向笔画之后,通过间距微妙变化和垂笔自然留红,会产生朱白对比和疏密节奏变化,为章法平添了许多机趣;在刀法上,为求印面奇绝与苍浑亦或静穆与率真结合所要表现的意境,平刀、复刀、补刀、留刀、冲刀、披刀、切刀因需施为,进退有度又淋漓尽致,大胆果敢而又非率尔操觚。

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适我无非新”是为艺者对世界的观照。洪洋的印还颇具禅意,禅的本义就是深思,这深思属于每一个习静学禅的人。禅对于篆刻艺术而言,是刀笔之外的那种静思默想那种形而上的道。洪洋能把以心观物的直觉经验在作品中通过个性化的篆法、章法、刀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其作品所表达的“情”是心灵对于万象的直接反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韵”是映射人格的高调活现。他的“澄怀观道”是在拈花微笑中领悟色相中微义至深的禅境。不夸张地说其作品的亲和力,不仅停留在封闭与内向的自我直觉观照中,而且是赋予形象普遍心灵可以接受的美感。

当今之世,名利鹜逐,刀石迷狂,有如“乱弹”,更有急功近利、跳腾呼嚣如齐人欲得金者。洪洋之作能不染于俗,净悟于心,假以时日,其行必远。

刘洪洋 集石鼓文联240cm×68cm 纸本 2014年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篆刻展章法中国书法家协会
北京城建集团举办职工书画篆刻展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周剑初五体书法半百展
周少剑
周少剑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北京召开
刘颖莉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谷松章:章法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