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双向反馈机制对护理本科生实验课教学的影响

2017-03-02安子薇王野张欣梁国栋孙焕莹王晓梦

关键词:信息反馈实验课座谈会

安子薇,王野,张欣,梁国栋,孙焕莹,王晓梦

(华北理工大学 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教学双向反馈机制对护理本科生实验课教学的影响

安子薇,王野,张欣,梁国栋,孙焕莹,王晓梦

(华北理工大学 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双向反馈;护理本科生;实验课教学;教学管理

护理实验课教学是培养护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堂内容,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在教师-教学管理教师-学生之间建立"教学双向反馈机制"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实时调控,增强师生交互性,既能促使任课教师不断改进、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又能提高学生对护理实验课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助于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护理教育的要求变得更新更高,既要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实现知识、能力、技能、精神、情感的全面发展,又要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质、多元文化服务、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国内实用、国际适用的护理人才[1]。其中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是重点。而护理实验课教学是教学环节中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2]。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做坏事;有了好的制度,坏人也难做坏事",可见一个好的教学制度对提高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深刻影响[3]。本研究通过建立一种能够不断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问题的"教学双向反馈"机制,在教师-教学管理教师-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护理实验课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临床培养一批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护理人才。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04月至2015年08月华北理工大学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 111人(五年制)和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71人(四年制)为研究对象,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25±1.27岁。

(二)研究方法

由于学制改革,五年制和四年制护理学生本学期均开设了《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程,开课前每班随机选取4人作为教学信息反馈员,在告知目的及意义后由教学管理教师进行统一编号和单独培训,信息反馈员之间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同时研究人员只知道信息反馈员编号,不知道具体编号代表哪个学生,且参与调查的信息反馈员也不知道谁是研究者,即双盲研究。目的是降低人为干扰因素,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提高评价质量。其中2012级5年制本科生3个班以及一个专接本班,2013级4年制本科生3个班。

具体方法:信息反馈员每节实验课下课后及时对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出勤、学习效果、课后自主学习以及教学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表为自制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表》,每周末将电子反馈表发至统一邮箱,由研究人员进行整理记录。在第6教学周召开一次实验课程中期座谈会,并要求所有学生写一份对实验课的建议,由研究人员进行记录整理并将收集的信息反馈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及弊端,及时交予教学管理教师。由教学管理教师以座谈会的形式对实验课授课教师提出建议及修改意见,以便任课教师及时做出整改。同时也收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建议与意见,再由教学管理教师反馈给相应的年级辅导导员老师,由年级辅导导员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教育指出不足督促改正。在实验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教学双向反馈"的评价机制,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修改弊端完善机制。在之后的实验课中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课结束后,比较中期座谈会前、后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三)评价方法

采用自制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表》,中期座谈会前共发放电子表70份,回收45份,回收率64.3%。中期座谈会后发放电子表70份,回收57份,回收率81.4%。信息反馈表内容包括:教师出勤,教学态度,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出勤,课堂互动,学生课后学习能力,教学课程设置,师资能力,多媒体设施是否正常,实验室设施是否正常,教具/实验用品是否满足学习需要等12项。 其中:教师出勤(3小项,每小项1分),教学态度(5小项,每小项1分),教学方法(5小项,每小项1分),课堂教学效果(等级评分由低到高为0,1,2,3,4分),学生出勤(等级评分由低到高为0,1,2,3,4分),课堂互动(等级评分由低到高为0,1,2分),学生课后学习能力(等级评分由低到高为0,1,2,3,4分),教学课程设置(等级评分由低到高为0,1,2分),师资能力(等级评分由低到高为0,1,2,3分),多媒体设施是否正常(每项1分)、实验室设施是否正常(每项1分),教具/实验用品是否满足学习需要(等级评分由低到高为0,1,2分)。总分0~36分,评分越高说明实验教学效果越好。将中期座谈会前学生的信息反馈结果与中期座谈会后的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期座谈会前后的反馈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根据中期座谈会前、后《学生教学信息反馈表》评分结果分析显示,在中期教学座谈会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后学习能力、师资能力评分和总分均有明显增加,实验室设施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细结果见表1。

三、讨论

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又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2]。在目前医患关系十分紧张的医疗环境中,从事医疗行业的护士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准确熟练的对病人进行护理操作并给予适当的心理人文关怀,这是减少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护理实验课教学是培养护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堂内容,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形成医学批判性思维。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逐渐养成稳固和良好的实验意识和自觉行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受益[4]。因此实验课在护理学专业的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学双向反馈"机制是我校在实施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教师-教学管理教师-学生之间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并进行实时调控,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备课,因材施教,有助于促进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中期座谈会后,课堂教学效果评分由2.27±0.539增加到2.68±0.805,师资能力评分由2.36±0.484增加到2.72±0.453,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能力均明显提高(p<0.01)。可能与座谈会后实验课教师接受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改进了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关。而实验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效率的优劣都明显的影响着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5],这与周芳美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学生课后学习能力评分由1.42±1.177增加到3.07±0.961,说明学生课后学习积极性有显著提高(p<0.01),原因可能是座谈会后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使实验课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学生接受了实验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意见,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设备评分由0.67±0.477降低到0.19±0.389,说明实验室设备损耗增多(p<0.01),这可能是因为在中期座谈会后学生课后积极到实验室练习,自主学习时间增加,使用实验室器械进行操作练习频率增加,进而造成实验设备损耗增加。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教学课程设置等项目的评分有所提升,说明教学双向反馈机制对这几方面有促进作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样本量不足等因素有关。

在护理实验课中应用教学双向反馈机制,一方面能够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点驳杂,理论与实验操作结合不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到实验课教学运行中,既增强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2012级和2013级护理学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程的平均成绩与往届比较有明显提高,相应理论课程的平均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教学双向反馈机制的建立,在教师-教学管理教师-学生之间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并进行实时调控,师生交互性强,能促使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学相长,不断促进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使实验教学更加简单有效。教师提高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护理实验教学中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双向反馈机制,本文所做的有意义的探索可为其他相关学科或院校提供宝贵的教学改革经验。

表1 学生教学信息反馈表评分

注:各组内比较,*p<0.01。

[1]邓仁丽,钟跃琴,付其刚,等.我国21世纪高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29(2):212.

[2]刘生梅,贺清明,边红艳,等.护理本科生实验课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5):121-122.

[3]陈遇春,王军.高等学校教学任务约定制度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2-74.

[4]王鲁云,张明君,王颖,等.实验课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2013,30(6):102-104,117.

[5]周芳美,程东庆,丁志山,等.浅析如何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质量[J].教学研究,2015,12:85-86.

Effect of Two-way Feedback Mechanism of Teaching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 Zi-wei, WANG Ye, ZHANG Xin, LIANG Guo-dong, SUN Huan-ying, WANG Xiao-meng

(College of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two-way feedback; nursing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management

Nurs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to cultivate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is a bridge connec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t can not only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classroom more deeply,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ed, but also can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e and hands-on abilit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two-way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teacher-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timely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real-time control can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ich can encourage the teachers to improve and adjus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It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learning effect in nursing experiment course. It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2095-2708(2017)01-0106-04

G127

A

猜你喜欢

信息反馈实验课座谈会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有趣的实验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浅谈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知识窗》第1期读者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