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萨蒂音乐作品与其音乐观的诠释性分析
——钢琴作品3首《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的个案研究
2017-03-02胡昊彤
胡昊彤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埃里克·萨蒂音乐作品与其音乐观的诠释性分析
——钢琴作品3首《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的个案研究
胡昊彤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本文章通过埃里克·萨蒂3首《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来自蔷薇十字架的钟声)的个案研究来探讨其人的音乐作品分析。作者结合个人的聆听经验与谱面分析,综合作者写作风格、特点及历史背景来描述、解剖和分析埃里克·萨蒂这部钢琴作品。
萨蒂钢琴作品;诠释性
引言
在音乐历史长河里,埃里克·萨蒂(1866.5.17-1925.7.1)20世纪的“船坞”中是一位没有被重视的作曲家,甚至被作为怪诞的、奇异的二三流作曲家,因此才会忽视他对新古典主义与现代音乐的开拓以及给予后人的启示,因为埃里克·萨蒂的存在,20世纪中下叶才会出现如过江之鲫般的现代作曲家。
身处多时间段、多风格的埃里克·萨蒂具有达达主义、简约派风格、宗教性、神秘主义、数理逻辑等属性,并且其作品的标题极富想象力:《烦人的高贵圆舞曲》《梨形曲三段》(法语“poire”即愚笨、容易被骗的意思)《消瘦的雏形》等等百思不解、不明所以的乐曲名。使人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个音乐家,而是一名艺术家。
一部音乐作品是有其历史相对性与文化局限性的(卓菲娅·丽萨《论音乐作品的本质》),本文尝试以音乐作品的历史深度与文化上广域的开采及探求一种现今“萧疏”的音乐分析方法,以致使音乐作品“活性化”,赋予其血肉与魂魄,以诠释性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萨蒂3首《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钢琴作品,通过文字性的阐释与解析来获取一部音乐作品涟漪般的内涵。
一、诠释性分析
分析萨蒂3首《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首先要考据其音乐观念的形成。自幼丧母的萨蒂接受了天主教洗礼,十岁的时候在翁佛勒尔的圣凯瑟琳教堂中跟从名管风琴师学习了钢琴的演奏与教会调式技法。1878年12岁时,萨蒂的父亲与一名年轻的钢琴师再婚,由于萨蒂不喜欢他的继母,导致了他对音乐与音乐学院等事物也抱有抵触的情绪,尤其是他在后来进入巴黎音乐学院的时期。尽管萨蒂天赋异禀,但也是一个天生的叛逆者。他很讨厌学院式的教学方式,成绩过低被迫从学校退学,正是他的这种桀骜不驯的性格与敢于与传统、框架对峙的无畏影响了以后创作的风格与理念。
图1
图1所示为3首《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的第一首“Air de l’ordre”的一段,其典型柱式和弦的大量运用能够看出萨蒂年轻时对神秘宗教、格里高利圣咏等兴趣,无调式无调号无小节线是他对格里高利圣咏的致敬,F-C-A-B-B-F好比是格里高利圣咏的单旋律圣咏,与钟声般肃穆的柱式和弦。
玫瑰十字沙龙是象征主义小说家佩拉丹发起的,萨蒂应邀加入了这个充斥着深不可测与神秘、在中世纪就存在的教团。尽管萨蒂创作这部作品时是玫瑰十字沙龙的“御用”作曲家,但他并没有于这个教会有信仰可谈,这部作品只表现出萨蒂自身美学的观念,其音乐具有一种“氛围”的性质、一种操纵中世纪风格“和谐”元素,予以奇妙幻觉的精神状态,对文本内容完全不予理睬。
在萨蒂3首《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中大量运用到重复手法来创建音乐织体与乐思,向上八度或是向下八度的手段来重复乐段,循环往复,仿佛呈现一种“呆滞”的感觉,但又像是挖掘着听者的潜意识来寻找它的“神秘”。
二、“数理逻辑”与“曲式分析”
萨蒂的3首《Sonneries dela Rose+Croix》中有较强的数理思维,如对称、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等。20世纪以来,运用数理逻辑的作曲技法较为常见,同样它也是萨蒂创作音乐的理念——数的美学。
第一首“Air de l’ordre”的曲式结构为:
144 89 A A1A A2B B A236 36 36 36 27 26 36
黄金分割点分割前后两段,89/144约为0.618,可见萨蒂运用黄金分割的手法。除此之外,萨蒂还在《体育与娱乐》《三首旋律》等作品中运用到了黄金分割。
第二首“Air du grand maitre”的曲式结构为:
引子 A B B1B1A 49 49 49 49 49 49
如图所示,第二首的曲式结构类似一种镜像结构,乐段B为引子的高八度的变化再现,乐段呈ABA的形态:乐段A为柱状和弦结构,依然表现了庄严的钟声,而中间的B乐段以及B的变化乐段如同大主教传道般融入互为呼应的钟声之中,同时也能够得知萨蒂对玫瑰十字沙龙发起人——佩拉丹的尊重。每个乐段都由49个四分音符时值构成,和声的处理也由暗到亮。
第三首“Air du grand Prieur”曲式分析图如下:
A B B1B1A 34 34 37 34 34
同样是类似镜像对称的曲式结构和八度的静止再现。
3首《Sonneries de la Rose+Croix》中萨蒂不吝惜的运用他挚爱的数理逻辑创作理念,而这部作品完全不像是浪漫晚期的作品。大礼帽、眼镜与数字仿佛是萨蒂的全部,现如今对萨蒂的评价依然褒贬不一,其作品依然毁誉参半,梅西安评价萨蒂:“我认为他的音乐毫无价值,索然无味。”而萨蒂的简单、戏谑甚至不正经也的确与梅西安的理念与追求相矛盾。
三、结语
萨蒂,一个有反骨精神和开拓精神的音乐家,具有自我美学追求与哲学素养的艺术家,后世被称为“3S”之一的作曲家,可惜萨蒂自己却不知道后世对他的评价。
就像毕加索说的那样:“绘画的技巧成分越少,艺术成分就越高。”法国评论家雷(Anne Rey)的形容是:“他之前,无人这么谱曲,他之后,也不会有。”世界上只有一个萨蒂,但他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是他敢于反抗传统的束缚和创新的精神,永远鞭策着我们。
[1]刘瑾.论埃里克·萨蒂音乐观念的先锋性[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
[2]刘瑾.萨蒂钢琴音乐作品的语言风格艺术[J].音乐研究,2004.
胡昊彤(1989—),男,山西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音乐与舞蹈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