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上的芬芳 农耕中的经典 植根于乡村的民间音乐
——通渭县平襄镇社火
2017-03-02赵学武王军芳
赵学武 王军芳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甘南 747000)
泥土上的芬芳 农耕中的经典 植根于乡村的民间音乐
——通渭县平襄镇社火
赵学武 王军芳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甘南 747000)
社火是我国民间节假日期间欢庆的集体表演的一种娱乐活动,它融入了秧歌、戏曲、歌舞等民间表演艺术,并参杂了以竹杂、裱糊、剪纸等制作工艺,主要以民族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作为伴奏的综合性艺术。本文以通渭县平襄镇民间乡村“黑社火”为研究对象, 从社火的类型、形式及音乐特色、社火功能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通渭社火;民间音乐;社火表演;黑社火
社火是我国民间节假日期间欢庆的集体表演的一种娱乐活动,其历史久远,覆盖面广,尤其是北方地区,几乎所有的汉族聚居区都有类似的社火活动。早在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们就把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约在春分与秋分前后)定为神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社日”①。在随后的发展中,尤其是宋元之后,社日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社火活动被保留下来。而且,在社火的基础上,也产生了很多的其他的艺术类型,诸如戏曲、曲艺、民间说唱等等。对社火的研究当下也有很多的专家和学者,并且出现很多的成果。但是对于西北地区的社火研究相对较少,成果不足。为此,笔者以通渭平襄镇社火为对象进行相关的研究。
一、通渭社火的概述
平襄镇位于通渭县的中部地区,人口密集,且位于交通主干道之上,与其他地方文化交流较为频繁,这也是社火能存在的天然条件之一。平襄镇社火融入了戏曲、歌舞等民间表演艺术,并参杂了竹杂、裱糊、剪纸等制作工艺,主要以民族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作为伴奏的综合性艺术。据史料记载,最初闹社火主要是为了祈求神灵,以保佑人们身体安康和农作物的丰收,后来逐渐地演变为人们在过年时自娱自乐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
在通渭县各乡镇流传的社火,它们的表演形式虽然大致相同,但是其表演曲调和唱词以及内容都有所不同,比如所唱的曲调,有降E调和G调的,唱词的重复次数不同,顺序不同。此外,社火的类型也各有不同,有些乡镇是在白天演(俗称马社火),有些则是在晚上演(俗称黑社火),而通渭县平襄镇大多数地方的社火表演在晚上进行。
二、通渭社火的分类及表演形式
通渭社火在春节演出,一般从正月初九正式开始表演,一直到正月十七结束。通渭社火按表演时间的不同,总体上可以分为黑社火(晚上演)和马社火(白天演)。在本文中主要是对黑社火的论述,按照黑社火内容与形式的不同,黒社火主要分为以下五类,即纸马舞、秧歌、狮子舞等,每一类都有其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详述如下:
(一)纸马舞概述
纸马舞即用纸扎成的马作为道具进行舞蹈表演。具体的做法是:纸马由两个相同大小的背篓分别放置在两端,首先中间由两根木棍用铁丝把它们固定起来,然后用竹子扎一个马头,最后用不同颜色的纸把扎成的马裱糊起来,并在马的周围系一个围裙(如下图1、2)。表演者身披迷彩服,带军帽,脖子上挂着一个口哨,相当于马铃,右手拿着较短的马鞭。另外有一名领马者,手举长鞭,吹口哨,长鞭和口哨是用来驯马的。一般情况下有四匹马,一名领马者,所以纸马舞由五个人合作完成表演。
(二)秧歌概述
秧歌是社火活动中较为常用的表演形式,也是最为灵活的表演形式。秧歌通常是由两男两女配合完成的,一般唱两环,每环由四句构成,所唱内容主要是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秧歌者在准备上场之前,锣鼓声会持续伴奏,当他们上场后,锣鼓声会马上停止,改为有弦乐伴奏,两个姑娘头戴花饰,左手拿着彩帕,右手举着蜡花碗开始演唱。两个男生头上系着毛巾,手里拿着蝇甩子加以配合。秧歌表演者是由四个人两男两女交错排列的,上场之后,他们围成一个圆圈绕场旋转两圈,接下来组合成一个十字,男性两两相对,女性两两相对。
(三)狮子舞概述
狮子舞,在当地有种说法称为“耍狮子”,是社火表演中又一个较为热闹的表演形式。在整个通渭地区的社火中一般有三只狮子,两只大狮子和一只小狮子,大狮子由二十岁的青年人舞,小狮子(狮子娃)由十五、六岁的少年来扮演。每头狮子由两个人来扮演,加上引狮人(年龄在十一、二岁左右),所以狮子舞是由七个人相互配合做出各种动作来完成的。
与普通的舞狮一样,一人顶着狮子头,另一人则扮演的是狮子的主身。引狮人手里拿着绣球领头,狮子听到绣球的声响后,大狮在前表演,小狮尾随其后。引狮人引领狮子绕场一周后,然后开始训狮,先是让狮子头面对主人家的主房,以示对主人的尊敬。引狮人背对主房,这时引狮人把手里面的绣球放在地上,一只手插腰,另一只手在胸前边划边在口里喊出“嗷”(双手在胸前相互交换着划)意思是在喊叫狮子,这样喊叫几声后,狮子离引狮人会越来越近,当狮子慢慢地向前移动到绣球旁边时,引狮人会把狮子踢一脚让它回到原地方去,进行第二次喊叫,当狮子第二次靠近绣球时,三头狮子会用口互相抢夺绣球。抢夺完绣球后,引狮人拿着绣球,带领狮群绕场一周后退场。当然,顶狮人技术高的话,还会打滚,狮子间。
三、通渭社火的音乐特点
通渭社火其曲调婉转圆润,优美动听,唱腔欢快明朗,节奏感强,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味。其调式以民族七声清乐降B徵调式和七声清乐D徵为主。它通常采用联曲体结构,即“引子+若干曲牌+结尾”,在曲牌当中以分节歌的形式最为常见,即是在一首乐曲中,曲调和旋律一直不变,只是变化乐曲中的歌词。唱词擅长押韵,意味深长,节奏规整。20世纪60年代,县文化馆就组织专业人员开始了对通渭社火的搜集与整理,整理出来的代表曲调有“背宫”“五更鸟”“岗调”“紧述”“慢述”“五京子”等。曲牌以“柳青”“满天星”“大红袍”等为典型。②
(一)纸马舞的音乐特点
1.纸马舞的调性特点
社火作为民间音乐的一种,它的调式类别主要为民族调式,社火主要以宫调式或者徵调式为主,纸马舞为降B徵清月七声调式。
2.纸马舞的唱腔特点
纸马舞主要采用骑马者齐唱,旁观者帮唱的形式,地点的选择比较自由,随意性较强,唱法也是随意的,没有固定的标准。
3.纸马舞的伴奏
(1)与其它类型的表演形式不同,纸马舞中缺少弦乐伴奏,多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伴
(2)纸马舞中的鼓点和其他社火表演形式中的有所不同,表现为鼓点不仅快而急促,并且各种节拍和节奏变化丰富,速度也不断的进行变化。锣鼓的节奏多为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不断滚奏。如下例1:
(二)秧歌的音乐特点
1.秧歌的调性特点
秧歌曲调单一,常见的为降E和G调。前面提到的纸马舞中所唱的一段其实也是秧歌中的一种。所以在社火中所唱的秧歌也是降B徵清乐七声调式。
2.秧歌的唱腔特点
秧歌采用两个男生齐唱的形式,唱法较自由,对秧歌者唯一的要求就是声音哄亮。
3.秧歌的伴奏特点
(1)秧歌的伴奏乐器较为丰富,有吹管乐器、弦乐器以及打击乐器,较为常用的是打击乐器。但是,由于在民间乡村条件的缺乏,实际上运用的乐器非常有限,且演奏水平层次不齐。
(2)打击乐器主要用于表演者上下场和演唱时间奏时的气氛烘托。弦乐器和吹管乐器主要用于演唱的伴奏和过场音乐。
(三)蜡花舞的音乐特点
1.蜡花舞的调性特点
蜡花舞可以说是社火中的主场。因为在蜡花舞的表演中,它是与音乐联系的最为密切的一个表演形式。蜡花舞演唱中的小曲是最多的,同时器乐伴奏也是一直持续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弦乐器(板胡、二胡、三弦、笛子)和打击乐器(碰铃、四片瓦)。调性仍然是降B徵清乐七声调式。旋律线条舒畅、优美。既有级进,又有跳进。主音“5”与属音、下属音之间分别构成了纯五、纯四度音程关系,还有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清角4”和“变宫7”的不稳定性,尖锐的倾向性,③使曲调表现出明朗、愉快与欢乐的调式色彩,极其具有民间特色。如下例2
小曲在蜡花舞中唱的是比较多的,有许多经典曲目。主要有《卖水》《闹书馆》《明月楼》《顶砖》《王祥卧冰》《兄妹观灯》等72个剧本。此谱是蜡花舞中的引子部分,比较短小,是一个变换拍子。由三个声部构成,最上面一个声部为旋律声部,由板胡、二胡、三弦、笛子、扬琴等器乐齐奏。下面两个声部主要由打击乐器作为伴奏声部,都是起到掌握节奏的作用,使得演唱者和蜡花舞者的节奏都在相同的拍点上。引子部分为降B徵清乐七声调式。如下例3
谱例分析:此谱例是蜡花舞中的一个“过门”部分,就是相当于歌曲中的间奏,蜡花舞者仍然在跳十字舞步,器乐仍然在伴奏,只是少了演唱部分。调式为降B徵清乐七声调式。如下例4
2.蜡花舞的唱腔特点
演唱形式比较自由,可有一人独唱的,也有一人领唱、众人帮腔的。因地域差别,唱法也有异同,有的把唱词多重唱几遍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3.蜡花舞的表演特征
(1)蜡花舞的表演人数是最多的,一般由17人组成,蜡花舞者和领舞者为9人,小曲演唱者和器乐伴奏者为8人。
(2)表演时间较其他社火表演形式时间长,大约为10到15分钟。其他类型的表演时间一般为6到10分钟不等。
(3)蜡花舞的即兴性很强,尤其表现在领舞者的即兴作戏。
4.蜡花舞的节奏特点。社火中的节奏都是大同小异的,常见的节奏型有四分、二八、一拍附点、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四十六等等,节奏感都较强烈,干脆。
(四)狮子舞的特征
1.狮子舞以完全的舞蹈为主,在这一表演形式中,基本没有器乐伴奏和歌唱部分。
2.狮子舞以引狮者为中心,狮群的表演都是围绕引狮者的指挥。
3.对于狮子扮演者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打滚、抢绣球、跳桌椅等,都要有非常强的技巧性。
(五)旱船舞的音乐特点
1.旱船舞的调性与前面其他社火表演形式中提到的相同,都是降B徵调式。
2.旱船舞的节奏特点:旱船舞中加入了大切分的节奏(X X X)、前八后十六、二八等节奏型。
3.旱船舞伴奏的特征
(1)旱船舞中的船曲主要由周围的观看者齐唱,而两个船艄公不参与演唱,只是进行划船。
(2)旱船舞中的鼓点时而急促,时而缓慢。艄公所划的船在遇到大风大浪时,鼓点较紧促。但是当船只越过巨浪时,鼓点比较缓慢,此时的乐曲也很欢快、明亮,预示着艄公在巨浪的阻挡下,不怕艰难困苦,一往直前的信心与勇气。旱船舞中常见鼓点。如下例5:
社火中的音乐作为一种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从宏观方面来说,通渭社火总的特点有曲调多样,内容丰富;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唱法较自由、随意;唱词具有现实性、生活性、幽默性等特征;节奏都是常见的,具有规整性。
社火是中国民间集体文化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的社火活动它有着传承民间多种文化艺术、祈神保佑的心里安慰、娱乐尽兴、维系社情等等功能。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今天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早已进入数字化的多种媒体时代。但是,传统优秀的文化活动我们要继续保持并传承,更重要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优秀的民间社火文化。
注释:
①王杰文.民间社火[M].北京:中国社火出版社,2006.
②出自《甘肃通渭小曲与马营社火》.
③出自《甘肃通渭小曲与马营社火》.
赵学武(1984—),男,内蒙古人,汉族,硕士,讲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王军芳(1986—),女,河南安阳,汉,硕士,讲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