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2017-03-02徐金成高璨高颀洪平赵杰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文献

徐金成高璨高颀洪平赵杰修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2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3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

中国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徐金成1高璨2高颀3洪平1赵杰修1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2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3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

足球;损伤;现状;国际比较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国内有关足球运动损伤的高质量研究文献,探寻足球运动损伤在中国运动员或联赛中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其研究现状,并进行国际比较。

1 文献检索和筛查

在MEDLINE和EMBASE英文数据库中,通过两组关键词组合“football AND Chinese”和“soccer AND Chinese”检索英文文献。选择国内运动医学领域的专门性核心期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进行中文文献的检索,在其“高级检索”页面的“标题”和“关键词”检索栏以词语“足球”进行检索。所有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的检索日期均截止到2015年12月8日。此外,还对录入文献中列举的参考文献进行了手动检索。

文献录入标准:(1)已在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出版的全文或摘要;(2)有关中国足球运动员或相关联赛中足球运动损伤调查的原创性研究;(3)中文或英文文献。

在MEDLINE数据库中共检索到英文文献31篇,EMBASE数据库中共检索到英文文献86篇,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共检索到中文文献36篇。经初步阅读标题和摘要后,共录入1篇英文和4篇中文文献进入下一步的全文阅读筛查和参考文献手动检索,筛除不符合录入标准的文献148篇。经全文阅读筛查后,剔除1篇不符合录入标准的中文文献,共4篇文献被纳入到本文的最后分析中,其中包括1篇英文文献[1]和3篇中文文献[2-4]。

2 录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在录入的4篇文献中,有1篇英文文献[1],其余3篇均为中文文献[2-4],英文文献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中文文献均来自于中国内地。有3篇文献为前瞻性研究设计(prospective design)[1-3],另有1篇文献的研究设计并不明确[4],笔者判断其混合了回顾性(retrospective design)和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文献中的调查对象均为职业或专业足球运动员,其中仅1篇文献关注专业女子足球运动员(省队或国家队,年龄14~31岁)[4],其余3篇文献的调查对象均为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多为第一级别联赛,年龄18~35岁)[1-3]。从文献中的损伤监控与调查时间来看,多数持续一个或多个完整的赛季[1-3],仅有1篇文章为持续3个月的集训期[4]。从研究内容来看,除了关注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病特点外,还有2篇文献[2,4]初步探讨了不同损伤综合防治方案对伤病的预防效果。详见表1。

表1 录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文献研究 出版年份 联赛 样本量 年龄(岁)性别 运动水平 研究设计 持续时间 主要研究内容林勇[2]2012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32人(1支球队)19~34男 职业球员(全国性顶级职业联赛)前瞻性研究1个赛季(2008年)严重损伤的类型和例数(由作者自定义)耿建华,等[3] 2005中国足球协会甲A联赛52人(2支球队)18~35男 职业球员(全国性顶级职业联赛)前瞻性研究2个赛季(2002年,2003年)损伤特点(部位、类型、原因、场合等)马国川,等[4] 2001未报道175人(8支球队)14~31女 省队或国家队专业运动员回顾、前瞻性研究混合1个集训期(1997年2~4月)损伤特点(类型、部位、原因、严重程度、场合等)

3 录入文献结果——中国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现状

3.1 损伤发生率

国际足联医学评估与研究中心(FIFA Medical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Center,F-MARC)国际共识性声明指出,损伤发生率(injury incidence)通常被要求以每1000运动小时中的损伤例数来进行报道,即损伤例数/1000运动小时[the number of injuries per 1000 player-hours(1000 P-H)][5]。但在录入的4篇文献中,该指标仅在Lee等[1]有关香港特别行政区职业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中进行了报道,有2篇文献[2,3]未报道该指标,马国川等[4]以损伤例数除以运动员人数来表示损伤发生率不合适。Lee等的研究发现在香港第一级别的男子职业联赛中,总损伤发生率(overall injury incidence)为7.4例损伤/1000 P-H,比赛损伤发生率(match injury incidence)为61.1例损伤/ 1000 P-H,训练损伤发生率(training injury incidence)为3.5例损伤/1000 P-H,因此比赛中的损伤风险约是训练中的17倍。

3.2 损伤特点和严重程度

从损伤部位来看,Lee等[1]发现在香港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中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为下肢(83%),其中踝关节损伤(16%)、大腿部损伤(15%)及小腿部损伤(15%)分列前三位,此外,膝关节(12%)和髋部(12%)也是常见损伤部位。耿建华等[3]对陕西国力、青岛颐中2个俱乐部持续2个赛季的随访调查也发现下肢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下肢损伤占到了全部损伤的72.1%,其中又以小腿(19.7%)、膝关节(18.8%)及踝关节(14.7%)为最常见损伤部位。林勇[2]仅关注了单个中超俱乐部中的重大运动损伤(作者将其定义为损伤后停训1周),结果显示在单赛季的10例重大损伤中,有7例出现在下肢。唯一一篇针对女子足球运动员的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马国川等[4]对国家队或省队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3个月春训期间的损伤调查结果发现约70%的损伤发生在下肢,其中又以踝关节(22%)、膝关节(14.8%)和大腿(14%)为最常见损伤部位。

从损伤类型来看,香港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中的最常见损伤类型为挫伤(30%)、肌肉拉伤(29%)和关节韧带扭伤(28%),其中踝关节扭伤、大腿肌肉拉伤和腹股沟/内收肌拉伤分列前三位[1]。耿建华等[3]有关内地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调查中,踝关节韧带扭伤、膝关节韧带扭伤和小腿肌肉挫伤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此外,小腿部肌肉拉伤例数仅随其后。马国川等[4]在专业女子运动员的损伤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挫伤、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其中踝关节韧带扭伤、膝关节韧带扭伤和大腿肌肉拉伤为除去一般擦伤和挫伤外的最常见损伤类型。

从损伤机制来看,Lee等[1]报道84%的损伤为外部创伤(traumatic injury),16%的损伤为过度使用伤(overuse injury),此外,由运动员身体碰撞导致的接触性损伤(player contact injury)占到了全部损伤的45%。耿建华等[3]调查指出犯规动作、技术动作不合理、身体疲劳是导致损伤的最常见原因,由它们导致的损伤比例分别为21.9%、17.4%和10.0%。马国川等[4]则指出在女子专业足球运动员中,肌肉力量不足、专项技术动作不合理、训练量过大和过于集中、局部劳损、犯规动作为最常见的损伤原因,且慢性损伤占58.2%。

从损伤场合来看,Lee等[1]的研究中,56%的损伤发生在比赛中,其余44%的损伤发生在训练中。而耿建华等[3]的研究中,训练损伤的比例(59.9%)则明显高于比赛损伤(40.1%)。在马国川等有关女子专业足球运动员的调查中,训练损伤的比例更是高达87.8%,比赛损伤仅占12.2%。

从复发性损伤(recurrent injury)来看,仅有2篇文献报道了该数据。在Lee等[1]的研究中,复发性损伤约占全部损伤的21%,其中29%的复发性损伤为早期复发(early recurrence,复发时间在2个月内),39%为远期复发(late recurrence,复发时间在2~12个月),32%为延迟性复发(delayed recurrence,复发时间大于12个月),又以踝关节扭伤为最常见的复发性损伤。而耿建华等[3]的研究中,仅有5.9%的损伤被报告为复发性损伤。

从损伤严重程度来看,Lee等[1]报道约60%的损伤为微小伤(minimal injury,缺席训练或比赛的时间在3天以内的损伤),7%的损伤为严重损伤(severe injury,缺席训练或比赛的时间超过28天),因伤病导致的缺席天数平均为7.6天/损伤,累计为2261天。耿建华等[3]有关损伤严重程度的定义与Lee等相似,在其研究中,轻度损伤(定义为3天以内不能训练的损伤)约占80%,中度损伤(不能训练的时间超过1周,但在1个月内)约占15%,严重损伤(不能训练的时间超过1个月)约占5%。虽然马国川等[4]的研究中损伤严重程度也被分为3类,但其操作定义却完全不同,轻度损伤被定义为受伤后可进行正常训练,占45%;中度损伤被定义为受伤后可训练,但需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占29%;重度损伤被定义为受伤后完全不能训练,占26%。而林勇[2]在对单个中超俱乐部一个赛季的调查中,只关注重大损伤,其被定义为损伤后需停训1周以上,共出现10例。

3.3 损伤的预防

除了采集损伤流行病学数据外,还有2篇文献初步探讨了不同综合防治方案对损伤的预防效果。林勇[2]研究发现采用其制定的综合防治方案后,2008赛季上海某中超球队的重大伤病由2007赛季的18例减少到10例,减少了约44%。其综合防治方案包括医务监督、诊断治疗、康复与评价、营养与保健及各类检测与评估等。马国川等[4]在损伤调查的基础上,选择93名女子专业足球运动员(4支专业队)为防治组,采取教练员负责制、医生医务监督和运动员自我保健的三级预防方案,干预1年后,次年集训期间的损伤调查结果显示防治组较对照组(58人,3支专业队)的人均损伤明显降低。

4 录入文献结果的国际比较分析

4.1 录入文献的方法学不足

在足球运动损伤的研究中,研究设计、损伤相关定义、数据采集方法等的不同会导致相关研究结果和结论间的显著差异[5-7]。基于此,国际足联医学评估与研究中心(FIFA Medical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Center,F-MARC)于2006年发布了针对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的国际共识性声明,旨在确立足球运动损伤研究中应采用的定义和方法(definition and methodology)、研究实施(implementation)和论文报告标准(reporting standards),也为其它团队项目的损伤研究提供参考基础[5]。此外,该共识性声明还就足球运动损伤研究应报告的要点条目列出了一个核查清单(checklist),建议学者在撰写足球运动损伤研究报告时应尽量参照此清单进行核对,见表2。该共识性声明已经成为国际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的指导性文献,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的发展。

表2 足球运动损伤研究报告应涵盖要点的核查清单

(续表2)

在本文录入的4篇文献中,仅Lee等[1]以英文发表的香港地区男子职业足球联赛的损伤调查报告遵循了上述共识性声明,其余3篇[2-4]有关内地足球运动员或足球俱乐部中运动损伤调查的中文文献均未提及该共识性声明。虽然有2篇中文文献[3,4]发表于2006年之前,但是自上述国际共识性声明2006年发表至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在内地唯一的运动医学类专业核心期刊上仅见1篇[2]足球运动损伤研究文献的发表,尚未见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足球运动损伤研究,这也恰恰反映出了内地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的滞后性,且无论研究数量还是质量,均与国际高水平足球运动损伤研究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由于3篇中文文献在损伤相关定义、研究设计、数据采集、研究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无法对其结果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分析,因此,为充分认识内地足球运动损伤的特点和损伤风险、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亟需开展系统高质量的足球运动损伤研究。

4.2 录入文献结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联赛数据的对比分析

虽然在录入文献中仅有1篇英文文献[1]遵循了FMARC的共识性声明,其余3篇中文文献[2-4]在损伤相关定义、研究设计及数据采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笔者仍努力对损伤相关指标进行了汇总,并结合其他国家或地区联赛的报道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4.2.1 男子运动员

有3篇录入文献[1-3]专注于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损伤研究,均为当前所推荐的前瞻性研究设计,调查对象均为成年男子职业运动员。但需注意的是,与Lee等[1]的研究相比,2篇[2,3]有关内地职业足球俱乐部损伤研究中的样本量明显不足,且研究质量也有待提高。

在欧洲职业联赛中,足球运动损伤的总发生率在5.65~8.0例损伤/1000 P-H,训练损伤发生率介于2.8~4.1例损伤/1000 P-H,比赛损伤发生率介于27.5~43.53例损伤/1000 P-H[8-10]。在亚洲地区卡塔尔联赛中[11],其总损伤发生率为6.0例损伤/1000 P-H,训练损伤发生率为4.4例损伤/1000 P-H,比赛损伤发生率为14.5例损伤/1000 P-H。可见不同国家或地区联赛中的总损伤发生率、训练损伤发生率相似,但比赛损伤发生率却有较大差异。香港地区职业联赛中的比赛损伤发生率(61.1例损伤/1000 P-H)均明显高于欧洲和卡塔尔职业联赛中的报道值,可能与联赛竞技水平、赛程安排、不同气候条件等的差异有关。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国内地足球的职业化已经超过20年,但是目前尚无内地职业联赛中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率的相关调查报告,因此在内地职业足球联赛或俱乐部中开展系统的损伤监控工作是非常必要而又亟需的。

内地或香港地区职业俱乐部中的损伤分布特点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联赛中的主要研究结果相似。Ekstrand等[10]对欧足联23支精英足球俱乐部长达8年的损伤监控调查发现83%的损伤累及下肢,大腿、膝关节、踝关节和髋部/腹股沟是最容易损伤的身体部位,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和挫伤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Noya Salces等[9]对西班牙足球联赛的调查结果显示约90%的损伤发生在下肢,大腿、踝关节、髋部/腹股沟、膝关节以及小腿是损伤发生率最高的身体部位,肌肉/肌腱伤、关节/韧带伤和挫伤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Stubbe等[8]对荷兰男子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损伤调查发现82.9%的损伤发生在下肢,膝关节、大腿、小腿/跟腱、踝关节和腹股沟是最易损伤的身体部位,下肢肌肉/肌腱损伤为最常见的损伤,又以腘绳肌和腹股沟损伤为多。Eirale等[11]在同为亚洲地区的卡塔尔联赛中的损伤调查结果显示大腿、膝关节和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这些部位的损伤分别占到全部损伤的39.2%、15.2%和12.0%;肌肉拉伤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占到了全部损伤的36.4%。可见不同国家或地区联赛中的足球运动损伤均以下肢损伤为主,主要损伤类型也基本相似,但在不同联赛中的具体分布比例有所不同。

内地或香港地区职业俱乐部中的主要损伤机制似乎均为外部创伤性因素(traumatic factor),但国外有关足球运动损伤机制的研究结果则存在较大差异。对欧足联精英足球俱乐部的长期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过度使用性损伤占全部损伤的28%,比赛中约81%的损伤为创伤性损伤,而训练中的相应比例为59%[10]。而在对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俱乐部的调查中,过度使用损伤的比例则高达65.7%,创伤性损伤的比例仅占34.3%[9]。在Stubbe等[8]有关荷兰足球甲级联赛俱乐部的损伤调查中,急性创伤性损伤占到了全部损伤的68.5%,由运动员身体间接触导致的损伤则占到了32.9%。在同为亚洲地区的卡塔尔职业联赛中的损伤调查结果显示过度使用性损伤占到了全部损伤的58%[11]。国内外足球损伤机制结果间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研究采用的损伤定义、环境风险因素、运动水平等相关,也说明了F-MARC有关足球运动损伤研究共识性指导声明的重要性。

内地或香港地区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的绝大部分损伤(74%~80%)为轻度或微小损伤;中等程度损伤占15%左右;严重损伤仅占5%~7%[1,3]。上述结果与足球水平发达的欧洲国家足球联赛中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在欧洲职业联赛俱乐部中[8-10],轻度或微小损伤的比例(缺席天数在7天以内)较低,介于48%~63%之间;中等程度损伤(缺席天数在7~28天之间)的比例有所增加,介于29%~37%之间;严重损伤(缺席天数在28天以上)的比例也略有升高,介于8.3%~16%之间。可见在欧洲高水平职业联赛中,中等程度和严重损伤的比例要高于内地或香港地区职业联赛,可能与不同联赛间的竞技水平、赛程安排、技战术特点等因素相关。

香港地区职业联赛中高达20%的复发性损伤比例[1]显著高于内地职业联赛中的报道值(约5%)[3]。但需要注意的是,内地联赛中的数据仅来自2个俱乐部52名运动员中的调查,样本量偏小,且未遵循F-MARC有关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的共识性声明,这些均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在欧洲高水平职业足球联赛中,复发性损伤占全部损伤的比例在8%~12%之间[8-10],明显低于香港地区职业联赛中的水平,这可能与欧洲高水平职业足球俱乐部中优良的医疗和康复保障密切相关。此外,亚洲地区卡塔尔足球联赛中的复发性损伤比例(15%)[11]也略低于香港地区职业联赛中的报道值。必须要重视复发性损伤的原因在于其导致训练或比赛的缺席时间要显著多于初次损伤[1,9,10]。上述发现也再次反映了对不同地区间联赛进行系统损伤监控的重要性。

4.2.2 女子运动员

仅1篇较早期的研究[4]报道了内地专业女子足球运动员中的损伤情况,但该研究中的运动员背景差异较大,例如年龄跨度从14岁至35岁,训练经历从1年至15年不等,调研时间也仅为一段3个月的春训集训期(1997年2月~4月)。此外,作者并未对研究设计进行清晰的描述,笔者推断其既有回顾性调查研究,也包含3个月集训期间的前瞻性纵向调查。虽然该研究可能不具备典型的代表性,但作为唯一一篇有关女子足球运动员的研究,我们仍努力将其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在该篇文献中,作者使用损伤例数除以运动员数量来表示损伤发生率是不合适的,因此无法比较国内男女足运动员中损伤发生率的差异。与国内或其他国家男子运动员中的调查数据基本一致[1,3,4,8-11],在内地专业女子足球运动员中损伤也主要发生在下肢(约70%),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等为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挫伤、扭伤、拉伤也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此外,在评价损伤严重程度时,作者未采用推荐使用的缺席训练或比赛的时间,而是按运动能力丧失来分类(是否可进行正常训练),因此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从损伤机制来看,作者仅对损伤相关的可能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的内地专业女足运动员中专项技术动作不正确、肌肉力量不足、训练量过大和过于集中、局部劳损及犯规动作是导致损伤的最常见因素,该结果与男子运动员中创伤性损伤为主要损伤机制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1,3,8,10]。而近20年来,随着国内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的发展,对运动员伤病防护和康复已十分重视,该调查研究已不能反映当前的实际情况,因此对国内女子足球运动员的系统伤病调查也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

相比于针对男子足球运动员的损伤调查研究,国际上有关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损伤调查研究则是比较缺乏的[7]。从现有国际研究报道来看,在优秀女足运动员中,总损伤发病率在4.6~6.8例损伤/1000 P-H,比赛损伤发生率在13.9~23.3例损伤/1000 P-H,训练损伤发生率在2.7~4.6例损伤/1000 P-H[12-14]。损伤主要发生在下肢,下肢损伤占比在80%~83.4%之间,大腿、膝关节、踝关节为最易损伤部位,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挫伤、过度使用性损伤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12-15]。从损伤机制来看,创伤性损伤是国外女足运动员中的主要损伤,占全部损伤的69%~90%,过度使用性损伤仅占10%~31%[12-15]。从损伤严重程度来看,轻度损伤的比例在39%~51.9%之间,中度损伤在28%~39%之间,严重损伤在12.4%~22%之间[12-15]。复发性损伤在国外女运动员中的报道则存在较大差异,介于4.4%~28%之间[12,13]。

4.2.3 损伤预防

系统性的损伤预防练习方案,如FIFA 11+等,已被证实可有效预防足球运动员中的运动损伤,伤病的降低幅度可达50%[16-19]。目前,FIFA正在其协会成员中大力推广FIFA 11+,且还衍生出了针对12岁以下儿童及裁判员的不同版本,而在不同人群的应用均证实了其在损伤预防中的有效性[17,20,21]。在两篇涉及到伤病预防的录入文献中[2,4],虽然均提出综合性的损伤防治方案可有效防治伤病,但是其未明确区分预防和治疗,且不能确定单个干预因素的效果,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应用性。因此,结合当前全国性校园足球推广活动这一大背景,对系统、科学并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损伤预防练习方案(FIFA 11+等)在国内足球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中的应用及推广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5 本文的局限性

本文在进行中文文献检索时,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文献,人为地将检索范围限定在内地唯一的运动医学类核心期刊,存在一定的文献选择偏倚。录入的3篇中文文献均未严格参照F-MARC有关足球研究的国际共识性声明,不同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损伤相关定义等会对文献结果汇总分析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所有录入文献中的损伤调查对象均为职业或专业足球运动员,以成年运动员为主,缺乏在青少年足球及校园足球中的相关调查研究,而该群体正是当前全国性足球推广活动中的主要目标人群。有关女足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的结果仅来自1篇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研究设计、损伤相关定义、调研对象等均与当前的推荐建议有较大差异,可能不具备代表性。

6 总结

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目前中国内地的足球运动损伤研究与国际高水平研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亟需遵循国际共识性建议的高质量研究来对内地职业或业余足球运动员中的运动损伤特点和防治进行系统的监控和调研。青少年足球、女子足球是中国足球运动损伤研究中容易被忽略的群体,而在全国性的足球推广活动中,他们又是主要的目标人群,因此,有关青少年足球、女子足球的运动损伤研究迫切需要大家的关注。足球损伤预防已成为国际足球运动损伤研究的热点,系统、科学且适合大规模推广的损伤预防练习已经开始在全球推广,但是国内有关足球损伤预防的研究依然匮乏,结合全国性校园足球推广的背景,系统性足球损伤预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内地的足球运动损伤研究间缺乏统一的标准,与国际高水平研究有较大差距;(2)中国(内地和香港)男、女足球职业或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均主要发生在下肢,以踝关节、大腿、膝关节等为最易损伤部位,挫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等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在男子职业运动员中,绝大部分损伤为缺席7天以内的轻度或微小损伤;男女足球运动员的损伤机制似乎有所差异,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1]Lee JWY,Mok KM,Chan HCK,et al.A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injury incidence and injury patterns in a Hong Kong male professional football league during the competitive season[J].Asia-Pacific J Sports Med Arthrosc Rehabil Technol,2014,1(4):119-125.

[2]林勇.上海某中超足球队重大运动损伤综合防治方案及其效果[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7):625-627.

[3]耿建华,毛杰,左文清,等.陕西国力、青岛颐中足球队2002~2003赛季运动损伤初步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5):583-585.

[4]马国川,欧阳孝.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规律及防治的初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1):61-63+84.

[5]Fuller CW,Ekstrand J,Junge A,et al.Consensus statement on injury definitions and 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s in studies of football(soccer)injuries[J].Br J Sports Med,2006,40(3):193-201.

[6]Junge A,Dvorak J.Influence of defini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injuries in football[J].Am J Sports Med.2000,28(5 Suppl):S40-46.

[7]Junge A,Dvorak J.Soccer injuries:a review on incidence and prevention[J].Sports Med,2004,34(13):929-938.

[8]Stubbe JH,van Beijsterveldt AM,van der Knaap S,et al. Injuries in professional male soccer players in the Netherland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 Athl Train,2015,50(2):211-216.

[9]Noya Salces J,Gomez-Carmona PM,Gracia-Marco L,et al.EpidemiologyofinjuriesinFirstDivisionSpanish football[J].J Sports Sci,2014,32(13):1263-1270.

[10]EkstrandJ,HagglundM,WaldenM.Injuryincidence and injury patterns in professional football:the UEFA injury study[J].Br J Sports Med,2011,45(7):553-558.

[11]Eirale C,Farooq A,Smiley FA,et al.Epidemiology of football injuries in Asia:a prospective study in Qatar[J]. J Sci Med Sport,2013,16(2):113-117.

[12]Le Gall F,Carling C,Reilly T.Injuries in young elite femalesoccerplayers:an8-seasonprospectivestudy[J]. Am J Sports Med,2008,36(2):276-284.

[13]JacobsonI,TegnerY.InjuriesamongSwedishfemale elitefootballplayers:aprospectivepopulationstudy[J]. Scand J Med Sci Sports,2007,17(1):84-91.

[14]Faude O,Junge A,Kindermann W,et al.Injuries in female soccer players: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German national league[J].Am J Sports Med,2005,33(11):1694-1700.

[15]Tegnander A,Olsen OE,Moholdt TT,et al.Injuries in Norwegian female elite soccer:a prospective one-season cohortstudy[J].KneeSurgSportsTraumatolArthrosc,2008,16(2):194-198.

[16]Dvorak J,Junge A.Twenty years of the FIFA Medical Assessment and Research Centre:from'medicine for football'to'football for health'[J].Br J Sports Med,2015,49(9):561-563.

[17]Bizzini M,Dvorak J.FIFA 11+:an effective programme topreventfootballinjuriesinvariousplayergroups worldwide—a narrative review[J].Br J Sports Med,2015,49(9):577-579.

[18]van Beijsterveldt AM,van der Horst N,van de Port IG,et al.How effective are exercise-based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mes for soccer players?:A systematic review[J]. Sports Med,2013,43(4):257-265.

[19]Al Attar W,Soomro N,Pappas E,et al.How Effective are F-MARC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s for Soccer Playe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ports Med,2015:1-13.

[20]徐金成,矫玮,高颀.FIFA 11+综合热身练习在足球运动中的应用——系统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15,2:22-35.

[21]Rossler R,Donath L,Bizzini M,et al.A new injury preventionprogrammeforchildren'sfootball-FIFA11+ Kids-canimprovemotorperformance:aclust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J Sports Sci,2015:1-8.

2016.02.02

人社部2016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委16-19);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研究领域课题(2015B050);财政部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课题(基本16-20);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科研课题(2016-6)

徐金成,Email:xujincheng@ciss.cn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文献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少年快乐足球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