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2017-03-02朱姣殷小川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同伴动机

朱姣 殷小川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朱姣 殷小川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索重要他人(父母、体育老师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并验证3种基本心理需要(能力需要、自主需要以及关系需要)在本次研究所构建的青少年锻炼行为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用相关量表(锻炼气氛量表、锻炼心理需要满足量表、锻炼行为调节量表-2及锻炼活动等级量表)对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中生(435人)进行测试。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及AMOS 17.0等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本研究所构建重要他人(父母、体育老师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的3种模型较假设模型均添加了能力需要到关系需要和能力需要到自主需要的路径。体育老师、父母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均得到拟合。结论:体育老师、父母以及同伴提供的锻炼自主支持感可以通过满足3种基本心理需要(能力需要、自主需要以及关系需要)影响青少年锻炼行为的自主动机,进而影响锻炼行为。重要他人(父母、体育老师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自主支持感;锻炼行为;青少年;重要他人

青少年锻炼行为与体质健康备受关注。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显示当重要他人如老师和经理表现出对学生或下属的支持行为时,这些环境特征可以提高环境任务中个体的自主动机水平,使得个体行为的坚持、承诺、愉悦感和幸福感得以增加[1]。自我决定理论研究者认为个体感觉到外部的自主支持——自主支持感,可以通过满足基本心理需要作为中介,产生进一步的自主动机,并进而最终影响相应的行为结果。在自我决定理论中,Deci和Ryan认为在体育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主的条件,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可以提高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坚持程度[2]。大量研究表明,3种需要(能力、自主、关系)的满足在课上背景因素和课上自主动机间起中介作用[2-6]。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感觉到老师支持体育课的自主动机,就有可能报告高水平参与体育课的自主动机[7]。国内孙开宏等[8]调查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课中的自主支持感与动机定向之间的关系,认为自主支持感影响学生动机定向,心理需要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杨剑等[9]调查中学生体育课自主支持感、身体自尊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发现基本心理需要在自主支持感与身体自尊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身体自尊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生活满意感关系间也起部分中介作用。以上相关理论模型也得到了干预研究的支持。

来源于体育老师的自主支持感对青少年锻炼的影响往往通过跨背景模型产生作用[10]。Standage等[11]的模型探讨了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对锻炼相关结果变量的影响,结果变量包括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身体自我概念、客观测量身体活动(计步器)。研究认为学生感受到的体育老师课上自主支持感影响以上锻炼相关结果变量,而这个关系是正向的。国内孙开宏等[12]认为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通过体育课自主性动机(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向。冉清泉和付道领[13]也认为体育老师对学生的锻炼行为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体育课程间接地影响初中生的锻炼行为。Van den Berghe等[14]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均支持相关假设。

另一方面,来源于体育老师的自主支持感并不是青少年自主支持感的唯一来源,同辈和父母的自主支持感可能相比体育老师会产生更大程度上的影响,因为较多国外研究认为体育老师的自主支持仅发生在体育课的背景中。实际研究中,许多调查研究认为来自于家庭和同伴的社会支持会对锻炼行为产生影响。Shokrvash等[15]认为缺乏父母支持的青少年报告了较低水平的锻炼行为。Hsu等[16]认为家庭支持对提高青少年身体活动及减少久坐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一关系受到青少年对锻炼所持态度的影响。Seabra等[17]认为青少年在游戏及运动中获得的同伴支持及父母鼓励与身体活动显著相关。Kirby等[18]认为同伴支持的影响程度应高于父母支持,且只有与孩子相同性别父母的支持具有显著性。Huang等[19]调查香港11岁左右小学生的锻炼行为影响因素,认为小学女生的同伴支持和家庭环境对其锻炼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赵洪朋等[20]调查辽宁省青少年锻炼的影响因素,认为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冉清泉和付道领[13]认为家长的锻炼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锻炼行为,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提供锻炼器材间接地促进初中生的锻炼行为。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锻炼模型正在逐步完善,这是一个简单理论模型在现实中不断丰富的过程。而在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影响青少年锻炼行为的研究中,尚未见研究探讨锻炼背景下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影响青少年锻炼模型中三种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21],尚未见研究区分锻炼背景下不同重要他人(如体育老师、父母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本研究的模型设计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假设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可以通过影响3种心理需要而影响锻炼的自主动机,从而影响相应的锻炼行为,具体模型详见图1,且3种来源不同的自主支持感对锻炼影响的差异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图1 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基础模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方法进行抽样,抽取北京市两所学校的初中生(初一年级到初三年级)。采用相关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删除不符合标准的问卷后,确定总样本量共计435人。当前样本中初一年级248人,初二年级139人,初三年级48人;男生227人,女生208人;学生年龄(12.832±0.948)岁。

1.2 问卷调查法

1.2.1 所用量表及其信效度

(1)锻炼气氛量表(sport climate scale,SCQ)[22]。该量表共有6道题目,将其中主语分别替换为体育老师、父母、同伴,则生成3个量表,共计18道题目,用以分别评价青少年进行身体锻炼时不同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以7点计分。原量表为英文量表,需进行修订。SCQ量表修订的样本量为380人。SCQ-体育老师修订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19,分半信度则为0.871。SCQ-父母修订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17,分半信度则为0.896。SCQ-同伴修订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21,分半信度则为0.891。将一半样本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而另外一半样本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量表题目数量不变,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锻炼心理需要满足量表(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in exercise scale,PNSES)[23],该量表共计18道题目,测量锻炼时3种心理需要(能力需要、自主需要、关系需要)的满足情况。该量表依据三种需要分为3个维度,每个维度共有6道题目。该量表采用6点计分。原量表为英文量表,需进行修订。PNSES量表修订的样本量为360人。修订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42,分半信度则为0.923。将一半样本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外一半样本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量表题目数量不变,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3)锻炼行为调节量表-2(behavioral regulations in exercise questionnaire-2,BREQ-2)[24]。该量表共有19道题目,量表包括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内部调节、无动机维度共5个维度,采用7点计分。计分公式为:RAI(relative automany index,相对自主指数)= 3×内部动机+2×认同调节-1×内摄调节-2×外部调节-3×无动机[24]。原量表为英文量表,需进行修订。BREQ-2量表修订的样本量为381人。修订量表后的维度仍为5个,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818,分半信度则为0.803。根据参考文献[25]与软件提示进行模型修订,删去有争议的第17题,模型各指标均较为符合测量学要求。

(4)锻炼活动等级量表(PARS-3)[26]。该量表用于评价锻炼参与者的锻炼行为。该量表共计3道题目,分别代表锻炼的强度、时间和频率,以三者相乘来评价锻炼行为的大小。每个维度都分为5个等级,频率和强度依次计1~5分,时间维度依次计0~4分。小于等于19分的为小运动量,20分到42分的为中运动量,大于等于43分的为大运动量。该量表无需修订,已广泛应用于锻炼心理学研究。

1.2.2 参考标准

本研究中验证性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参考以下指标,χ2/df<5时模型拟合较好,χ2/df<2时模型拟合程度良好,CFI>0.90时模型拟合良好,TLI(NNFI)>0.90时模型拟合良好,SRMR<0.08时模型拟合良好,RMSEA<0.08时模型拟合良好[27,28]。

1.2.3 翻译过程

由2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分别对需要修订的量表中的项目进行翻译;对比以上2份译稿,形成雏形量表(初稿);请一名雅思成绩7.0以上、海外生活5年以上的留学生回译量表(初稿)的项目;对照回译量表和原量表,进一步修订差别较大的地方。往复翻译直到中英文一致。结合我国的文化和教育环境修订相关不适宜的项目,最终经一名运动心理学教授认可后,生成修订量表。

1.2.4 施测过程及数据分析

采用以上经修订符合心理学测量要求的量表及锻炼活动等级量表对两所学校的初中生进行施测。施测过程得到学校老师的允许,由专业人员进行统一施测,随堂收发问卷。学生会被告知参与一项与青少年锻炼有关的研究,要求施测环境在安静的教室内,学生单独进行填写,不可随意进行讨论。问卷以匿名形式完成,记录有关学生年龄和性别等基础信息。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录入与线性相关分析,采用AMOS 17.0对数据进行模型拟合。

1.3 访谈法

选取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之外的另一所中学初二年级的10名同学(包括5名女生和5名男生),进行有关其锻炼情况(包括1周的锻炼情况及参与动机等)的深度访谈,每人访谈时间10~20分钟。所有同学访谈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对话均以录音形式进行记录。通过计算机将学生的录音人工转成文字,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以便对量表所得结果进行补充说明。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及检验

由于本研究中测量所得数据均来源于学生的自陈报告,因此测量中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当前量表施测过程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老师以统一指导语进行施测,且所有量表均为现场回收,学生填写方式均为匿名填写,以保证整个过程的有效性。同时采用Harman单因子方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的大小。具体方法为将所有量表的所有题目进行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当前结果显示共有11个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且第1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只有28.034%,其结果远小于40%,可见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变异问题并不严重[29]。

2.2 模型拟合的结果

根据相关分析可得,模型内的体育老师支持、父母支持及同伴支持与3种心理需要和锻炼行为均呈相关关系(P<0.01),且相关系数呈下降趋势。具体模型内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详见表1。

在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前,依据相关文献对有关题目进行打包处理。当前量表经打包处理后共有20道题。原有的SCQ量表(主体分别为体育老师、父母、同伴)均由6道题变为3道题,体育老师主体组合方式为第5题与第2题,第3题与第1题,第6题与第4题;父母主体组合方式为第1题与第2题,第4题与第5题,第6题与第3题;同伴主体组合方式为第1题与第5题,第3题与第4题,第6题与第2题。能力需要、自主需要及关系需要分别打包为3道题,能力需要组合方式为第1题与第10题,第7题与第13题,第4题与第16题;自主需要组合方式为第11题与第17题,第2题与第14题,第5题与第8题;关系需要组合方式为第15题与第12题,第6题与第9题,第18题与第3题。自主动机应用RAI指数表示(具体计算方式见方法部分),锻炼行为以时间×频率×强度表示。

首先验证的重要他人为体育老师。经AMOS进行统计分析后模型(Model-1)内所有指标均不符合测量学要求。依据软件提示,添加能力需要到关系需要的路径之后,结构方程模型(Model-2)仍未达到完全拟合。再次依据软件提示,添加能力需要到自主需要的路径之后,则结构方程模型(Model-3)各指标达到测量学标准,详见表2。具体路径系数详见图2。可以认为该模型解释了11%的锻炼行为,其中三种需要解释了34%的锻炼自主动机。来源于体育老师的自主支持感解释了19%的能力需要、49%的自主需要以及65%的关系需要。该模型中路径系数的P值均<0.05或<0.01。

表2 体育老师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

其次验证的重要他人为父母。经AMOS进行统计分析后模型(Model-4)内所有指标均不符合测量学要求。而依据软件提示,添加能力需要到关系需要的路径之后,结构方程模型(Model-5)仍未达到完全拟合。再次依据软件提示,添加能力需要到自主需要的路径之后,则结构方程模型(Model-6)内各指标达到测量学标准,详见表3。具体路径系数详见图3。可以认为该模型解释了11%的锻炼行为,其中三种需要解释了34%的锻炼自主动机。而来源于父母的自主支持感解释了21%的能力需要、47%的自主需要以及60%的关系需要。该模型中路径系数的P值均<0.05或<0.01。

表3 父母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

最后验证的重要他人为同伴。经AMOS进行统计分析后模型(Model-7)内指标不符合测量学要求。而依据软件提示,添加能力需要到关系需要的路径之后,结构方程模型(Model-8)仍未达到完全拟合。再次依据软件提示,添加能力需要到自主需要的路径之后,结构方程模型(Model-9)各指标达到测量学标准,详见表4。具体路径系数详见图4。可以认为该模型解释了11%的锻炼行为,其中三种需要解释了33%的锻炼自主动机。来源于同伴的自主支持感解释了21%的能力需要、43%的自主需要以及74%的关系需要。该模型中路径系数的P值均<0.05或<0.01。

表1 模型内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

图2 体育老师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路径系数

图3 父母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路径系数

表4 同伴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

图4 同伴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路径系数

2.3 访谈结果

将10名同学的录音全部转为文字,共计3572个字。对所转录文字进行具体分析,则其中共有8名同学提及父母、老师、同学三方面的锻炼支持。另外有两名同学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要他人对其课外锻炼的支持或只提及同学单方面的支持,而这两名同学课外身体活动的频率、强度及时间均少于提及三方面重要他人支持的同学。这两名同学包括1名男生和1名女生。8名同学中提及最多的支持为同伴支持,累计频次为14次;其次为父母支持,累计频次为10次;最后为体育老师,累计频次为8次。8名同学均表示是出于自己喜欢而进行课外锻炼活动,其中两名女生明确提及出于自己的意愿是其进行课外身体锻炼的最重要原因。

3 讨论

3.1 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课本之外,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既能加深对书本知识的领会,也有利于加深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认知。通过推动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提高判断力和分析力,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讨了3种不同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3个模型中的3种自主支持感分别解释了11%的锻炼行为,则这3种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对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效果应无差异。尽管当前大量研究已经探讨了父母等重要他人在青少年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中的作用,但研究多数仍停留在描述研究层面,而缺乏特定理论的检验[30,31]。在以往国内有关青少年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认为父母及同伴可能对其锻炼行为产生影响,而较少有研究对两种因素的作用进行比较,也少有文献研究体育老师在锻炼背景下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只有陆雯[32]探讨了3种重要他人的综合自主支持感对大学生锻炼意向及行为的影响,其结果显示综合自主支持感解释了44%的行为意向,并通过行为意向解释了69%的锻炼行为,但并未对3种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的不同影响加以区分。

较多研究检测了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支持对学生课外锻炼及其他锻炼结果变量的影响,其主要的影响过程为跨背景模型和TPB理论,只有两个研究直接探讨了重要他人(包括体育老师及父母等)的自主支持感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其中一个为McDavid等[21]的研究,研究者探索父母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参与感、榜样感在青少年休闲时间身体活动中的作用。自主支持感、卷入感、参与感分别解释了13%、7%、7%的休闲身体活动自我决定动机的差异,3个模型各自解释了36%的青少年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差异。最后3个模型中每个模型中的每种重要他人自主支持变量和自我决定动机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在量上得到显著区分,表明母亲、父亲和体育老师对青少年休闲时间身体活动动机和行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该研究的此部分结果与本文一致。

国外部分研究者认为与体育老师相比,父母和同伴应该具有更大的影响[33],因为他们存在于休闲时间的背景中,但本研究不支持这个假设。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现实社会的背景下,体育老师的作用不可忽略。古往今来中国一直存在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学校体育老师对锻炼行为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而通常情况下家长也倾向于听从老师的建议。另一方面,中国学生的课外锻炼通常都于放学后在学校里进行,体育老师很多时候都会参与到学生的锻炼活动中,甚至直接和学生一起进行锻炼,或者以提供器材的方式支持学生参与锻炼,这部分内容在访谈中得到了学生的证实。而国外放学后学生可能参与各种各样的俱乐部,而在俱乐部中的身体活动通常会受到教练的支持,这与国内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所以在探讨体育老师的支持效果时,本研究的结果可能与国外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

3.2 局限

本研究在一些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自我决定理论是有关动机的宏观理论,部分研究者将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变量和计划行为理论中的变量进行整合,因为这些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互相补充的,均为目的与行为提供了解释[34]。本研究模型中的自主动机作为观测变量被测量,尽管这与同类研究中的模型设置基本一致[35],但相关整合研究中可将自我决定动机和意向作为前因变量(潜在变量),并使其与计划行为理论中的态度、主观准则、行为控制感等变量相联系。另外,笔者所得模型对锻炼行为的解释率较低,这可能与本研究未纳入更多其他理论中的变量有关。当前所得研究的结果如同很多锻炼心理研究一样,本质上是相关关系。前瞻性的研究设计可以提示假设关系的时间序列,但研究的结果不能使用因果关系来进行推断,如说明一个变量导致了另一个变量的改变。进一步说,我们可以通过参考其他研究而建立一些理论,但只有使用实验或干预的方法才可以为研究提供实践支持,才能更有效地描述因果效应。所以,未来研究需要进行干预研究以证明本研究模型中核心前因变量的干预可以引发相应结果的变化,如本研究中应对青少年重要他人的锻炼自主支持进行干预,以观察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变化。

另一方面的局限源于身体活动自我报告工具的建立。当前研究中限于经费及其他客观原因,笔者使用的身体活动测量工具是自评量表,但基于避免共同方法偏差方面的考虑,在方法上还应尽量使用其他的客观测量工具来评价身体活动水平,如加速度计和心率监测仪等[1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本研究支持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国青少年锻炼背景中的运用,可以认为体育老师、父母以及同伴给青少年提供的锻炼自主支持感,能够通过满足3种基本心理需要(能力需要、自主需要以及关系需要)促进青少年锻炼的自主动机,进而影响锻炼行为。

(2)本研究显示3种重要他人(体育老师、父母以及同伴)的自主支持感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为青少年提供锻炼的自主支持感,以促进青少年的锻炼行为。

4.2 建议

(1)下一步研究应纳入其他理论(如计划行为理论等)中的变量构建更完整的重要他人影响青少年锻炼行为的综合模型。

(2)研究者应进一步采用纵向的干预研究来明确重要他人和青少年锻炼行为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研究者应采用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如加速度计和心率监测仪等)来测量青少年实际的锻炼行为。

[1]Hagger MS,Chatzisarantis NLD.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exercise and sport[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7,255-279,356-363.

[2]Ntoumanis N.A prospective study of participation in optional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using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framework[J].J Edu Psychol,2005,97(3):444-453.

[3]Ntoumanis N.A self-determination approach to the understandingofmotivationinphysicaleducation[J].BrJ Edu Psychol,2001,71(2):225-242.

[4]Standage M,Duda JL,Ntoumanis N.A model of contextualmotivationinphysicaleducation:Usingconstructs from self-determination and achievement goal theories to predict physical activity intentions[J].J Edu Psychol,2003,95(1):97.

[5]Standage M,Duda JL,Ntoumanis N.A test of self-determinationtheoryinschoolphysicaleducation[J].BriJ Edu Psychol,2005,75(3):411-433.

[6]Standage M,Duda JL,Ntoumanis N.Students'motiv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eacher ratings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J].Res Q Exerc Sport,2006,77(1):100-110.

[7]Hagger MS,Chatzisarantis NLD.Advances in self-determinationtheoryresearchinsportandexercise[J].Psychol Sport Exerc,2007,8(5):597-599.

[8]孙开宏,季浏,王春芳.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课中的自主支持感与动机定向之间的关系: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5):410-413.

[9]杨剑,陈福亮,季浏.中学生体育课自主支持感、身体自尊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基本需要理论的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6):21-26.

[10]Hagger MS,Chatzisarantis NLD.Advances in self-determinationtheoryresearchinsportandexercise[J].Psychol Sport Exerc,2007,8(5),597-599.

[11]Standage M,Gillison FB,Ntoumanis N,et al.Predicting Students’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Related Well-Being:A Prospective Cross-Domain Investigation of Motivation Acros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ettings[J].J Sport&Exerc Psychol,2012,34(1):37-60.

[12]孙开宏,季浏.体育课上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课外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体育学刊,2010,17(2):64-68.

[13]冉清泉,付道领.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10):1-7.

[14]Van den Berghe L,Vansteenkiste M,Cardon G,et al.Research on self-determin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key findings and proposals for future research[J].Phys Edu Sport Pedag,2012,19(4):97-121.

[15]Shokrvash B,Majlessi F,Montazeri A,et al.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adolescence:a study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J].Glob Health Act,2013,12(6):1-8.

[16]Hsu YW,Chou CP,Nguyen-Rodriguez ST,et al.Influencesofsocialsupport,perceivedbarriers,andnegative meaning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physical activi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J].J Phys Act Health,2012,8(2):210-219.

[17]Seabra AC,Seabra AF,Mendonca DM,et al.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 children aged 8-10 years[J].Eur J Public Health,2013,23(5):794-798.

[18]Kirby J,Levin KA,Inchley J.Parental and peer influenc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Scottish adolescents:a longitudinal study[J].J Phys Act Health,2011,8(6):785-793.

[19]Huang WY,Wong SH,Salmon J.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creen-based behaviors in Chinese children [J].J Sci Med Sport,2013,16(6):509-514.

[20]赵洪朋,王颖韬,张绍礼.辽宁省青少年体育锻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辽宁体育科技,2013,35(2):14-17.

[21]McDavid L,Cox AE,Amorose AJ.The relative rol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adolescents’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motivation and behavior[J]. Psychol Sport Exerc,2012,13(2):99-107.

[22]Lim BS,Wang CK.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behavioural regulation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tention[J].Psychol Sport Exerc,2009,10(1):52-60.

[23]Wilson PM,Longley K,Muon S,et al.Examin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to Well-Being in Exercise.J Appl Biobehavior Res,2006,11(3-4):243-264.

[24]Markland D,Tobin V.A modification to the Behavioural Regulation in Exercise Questionnaire to include an assessment of amotivation[J].J Sport Exerc Psychol,2004,26(2):191-196.

[25]项明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康幸福的路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13,33(8):21-28.

[26]梁德清.我国大学生应激及体育锻炼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7]Hu L,Bentler PM.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J].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1999(6):1-55.

[28]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29]PodsakoffPM,MacKenzieSB,LeeJY,etal.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J Appl Psychol,2003,88(5):879.

[30]Gustafson SL.Parent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and Early Adolescents[J].Sports Med,2006,36(1):79-97.

[31]Wc SJPJT.A review of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Med Sci Sports Exerc,2000,32(5):963-975.

[32]陆雯.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形成及其对锻炼行为的影响:基于SDT的预测与干预[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33]Martin H,Chatzisarantis NLD,Vello H,et al.Teacher,peer and parent autonomy suppor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A trans-contextual model of motivation in four nations.[J].J Physiol,2014,77(14-16):837-848.

[34]Wilson PM,Rodgers W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exercise regulation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 women[J].Psychol Sport Exerc,2008,50(7):1309-1315.

[35]丁维维,毛志雄.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学生锻炼行为促进领域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5):84-91.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from Significant Others and Exercise Behaviors of Adolescents: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Zhu Jiao,Yin Xiaochuan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u Jiao,Email:qqgg2001@126.co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s from significant others(parents,PE teachers and peers)and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of adolescents based 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and verify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thre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competence need,autonomy need and relationship need)in the model of adolescent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MethodTotally 435 students from two middle schools in Beijing were tested using the sport climate scale,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 in exercise scale,behavioral regulations in exercise questionnaire-2 and PARS-3.The data obtained were used to construc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using SPSS18.0 and AMOS17.0.ResultsThe path of the ability need to the relationship need and the path of the ability need to the autonomy need were added to the three models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ificant others(parents,PE teachers and peers)and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of adolescents.Model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from significant others(parents,PE teachers and peers)and exercise behaviors of adolescents were fitted.Conclusion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from PE teachers,parents and peers in exercise can influence autonomous motivation of teenagers in exercise through satisfying the three kinds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competence need,autonomy need and relationship need)and thus influence their exercise behaviour.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ee significant others(parents,PE teachers and peers)on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exercise behavior,teenagers,significant others

2015.11.12

学科建设-国家特殊需求-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人才培养项目(市级)(PXM2015_014206_000072)

朱姣,Email:qqgg2001@126.com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同伴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有些唐突
寻找失散的同伴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