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传心授在古筝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探讨

2017-03-01宋书亚史晓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效果

宋书亚 史晓光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乐器教学已经取得了飞快的发展,乐器教学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这些教学方式符合传统教学的合理性,但是对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教学,还有一种重要的传承手段就是“口传心授”。本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在古筝的学习过程中使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并对该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口传心授 古筝 教学效果

引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接受民间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在考入专业的音乐学院之后,经过专业的锻炼和学习,其演奏的水平和能力却没有明显的提高,甚至缺少了当初音乐中的灵气和意境。刚开始大家对于这样现象都会感到困惑,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其并不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当造成的。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口头传承的教学方式是一直存在并且沿用至今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促进我国音乐的发展来说,具有不可磨灭的帮助作用。本篇文章是笔者以自己的切身依据作为参考,并且从音乐的韵律美的特征来阐述口传心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1]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美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非常悠久,其美学基础即是感知物体的美学,核心为审美意象,从而兼顾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身形。由于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民间音乐中,一般是自成曲调、节奏和旋律,这就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也就是所谓的韵律美。其中中国传统音乐韵律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的节奏、音色细小的变化中。韵律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它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并且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中国传统音乐比较重视的就是“神韵”,其能够将人和自然做到完美地融合,所以鉴赏者在对音乐进行鉴赏的时候,必须做到放松心情、全神贯注,只有在鉴赏者的心灵和身体都处于一种“静态”时,才能够欣赏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人的内心就会很容易和音乐产生共鳴,并进行心灵上的沟通。[2]

二、“口传心授”教学方法在古筝教学中的应用

很早以前我国古代的书籍中就有“口传心授”教学方式的记载,例如在《参同契注》中有记载“口传心受难以尽形之于毫锗也”,这里所说的“口传心授”指的就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来传授,通过内心去领悟其中的含义,这在音乐的教学方面就是通过口来传授,然后在用心去感受音乐,这样就可以使传、承两者之间进行心灵和语言的沟通,使得音乐的教学不仅仅只停留在语言上,更能够增加学习者在音乐和领悟方面的感受,从而达到音乐的共鸣。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多进行模仿,多观察乐谱,多进行观察,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音乐的内涵。学生通过将自己的弹奏和教学的弹奏进行比较,能够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更能刺激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对于口传心授来说教学方法的特点来说,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即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年龄,采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模式,从而极大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3]

由于古筝的乐谱中存在比较多的高音,并且高音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亲自示范,从而对不同曲目的运指技巧和左手作韵的方式进行传授,这样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古筝音乐的精华所在。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与一般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不同,主要是由于其更加重视音乐的理解的重要性,所以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的是在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个性,让教学课堂变得轻松自在,所以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有价值的音乐教学方法。

三、“口传心授”教学方法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在古筝的教学中,对于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和交流还是非常重视的。实际的音乐教学使用的乐谱仅仅是一种传递音乐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对音乐承载的内容进行理解并进行传承。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想象空间,从而让学生对于古筝的乐曲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当今的教学方式多被西方化,通过西方音乐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根据乐谱进行音乐的演奏,但是学生的即兴演奏的能力却比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学习音乐最初的目的是什么,以免学生对于古筝的学习,最终仅仅停留在根据乐谱演奏的程度上,这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非常不利,并且长此以往下去,中国音乐的传统很有可能会被世人所遗忘。

结语

总之,在古筝的教学中只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是完全符合我国乐器教学的创造性的教学理念的。其与中国的教学传统的记忆乐谱教学方法是相得益彰的。教师通过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并且给学生创作更大的创作空间。现代的古筝使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封闭的状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从而启发学生的悟性,挖掘学生的潜质,使得学生能更加充分掌握古筝的要点,从而使得我国传统音乐能够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但丹.浅谈口传心授在古筝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大众文艺》.2013年11期

[2]冯彬彬.古筝专业教学中的教师主体性和师生的主体间性.《乐器》.2013年9期

[3]沙里晶,许美林.试论古筝教学中的内心听觉培养.《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4期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效果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我的古筝之旅
第一次弹古筝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