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培养提问能力
2017-03-01侯庆峰
侯庆峰
摘 要: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为了使物理课堂变成一种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教师通过将教学目标分解为问题情境,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 提问能力 探究 质疑
在日常物理教学中,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可能还存在着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教师重概念规律的传授,轻问题情境的创设;学习中提出问题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从物理学的发展史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都是从“问题”出发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故提出物理“问题”是物理研究的起点,物理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对“问题情境”与“提问能力”的认识
心理学家马丘什金将问题情境定义为:“问题情境”是主体与个体思维上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物理教学中要创设的“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完成目标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学习情境。
“提问能力”就是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维,发现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规律间的矛盾、不同,并把物理过程内化成问题,并合理组织、用清晰明确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形成一个可进行探究的科学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提问能力主要体现在发现型问题上,发现型问题是学生个体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维、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其思维操作方向是不定的,目标、任务以及问题本身均由个体确定,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能激发学生对事物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心,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将教学目标分解为问题情境,培养提问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以三维教学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熟悉教学目标真正的内涵,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其形成过程,体会物理学的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并能服务于自己的终身学习,认识物理实验和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地位,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在备课上要下功夫,不仅要熟悉教学目标的内涵,还要将教学目标分解为问题情境,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问题,并明确中心问题,以此来精心挑选材料,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认知水平,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障碍的积极挖掘,保护与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
三、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提问能力
一个成功的问题情境应能给学生提供操作、探究的机会,以使学生能够感受、体验物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并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与合作的活动时间,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就在于学生是否有充分的活动,当然,活动指的是学生真正的思维参与,而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面对真实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需要时间的支撑。所有这些需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有耐心等待学生的反应,要有一颗博爱的心。把课堂绝大部分的时间给学生活动,好像是降低了教师授业的密度,但是,点滴的思维积累却给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教师还要注意探究意识的渗透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深刻把握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让学生在体验与经历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四、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培养提问能力
一个成功的问题情境,应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从而驱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思考与探索。在教学中要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质疑的情境中想问、会问。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只有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质疑的情境中培养提问能力。
常见的质疑、提问方式有:(1)因果法:观察到一个物理现象时,就要开动脑筋问一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例如,感应圈能输出上万伏的电压,而其输入电压只有十几伏,为什么它能产生如此高的电压呢?(2)类比法:比较同一物理规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不同概念,不同规律之间的异同;比较某一瞬间前后情况的变化;比较互相矛盾的解释、说法和理论;比较新事物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和类似现象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问题。(3)验证法:对推理得出的结论,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吗?反之,实验中发现的规律、现象能从理论上加以论证、解释吗?(4)逆向法;正面的问题,反过来怎样?正定理成立,逆定理也一定成立吗?例如,法拉第在研究电磁现象的过程中,从电与磁的对称性出发,提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经进一步的实验总结和理论分析,得出了轰动一时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极限法: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的现象或成立的理论与规律,放到极端条件下还会出现或成立吗?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比如说现实世界是有摩擦力的,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上的事物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学生知道这些质疑的思维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正对性的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适时诱导点拨。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这颗种子能否发芽,取决于适宜的问题情境和课堂氛围。一个好的情境能引发学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来自于问题背景中的有关质疑。创设了质疑的问题情境,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实际教学中,多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丘什金. 《问题教学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