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01张锦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0期
关键词: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

张锦

(大连海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在专业教育中不断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随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之中。文章从工科专业强实践性的专业特点出发,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几种典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发展模式,以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高等教育;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01-02

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学生创业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之一,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从而也催生了创业型经济的诞生。1997年,清华大学发起“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现阶段,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大学生人格发展以及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针对高等学校教育而言,主要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导。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意识。要实现创新创业这种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求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变被动“填充式”学习为未来的主动“饥渴式”汲取。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校教育应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及发展给予正确的引导,将学校教育真正做到教学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必须能充分认识到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效地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思维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和锻炼其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工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发展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个别精英教育,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人才教育模式。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学教育主要培养具备雄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业性人才。根据专业的特点,工科类专业学生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必须掌握宽广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锻炼适应岗位要求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工程能力,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工科类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工科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结合工科的专业特点,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1.科学研究推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科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是高校工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高校工科类专业是理论与实际的相互促进式发展,科学研究在工科专业的发展及教育中起到显著的推动力作用。科学研究一方面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需要有较强的社会意识,只有基于社会实践的研究才能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在实际中发挥科研研究成果的作用,为社会所用。工科专业学生最终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基础,要有基于理论的实践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丰厚的理论知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发展中,必须将科学研究与人才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在学校阶段参与到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知识的力量,运用知识武装头脑,了解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促进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推动创新的力量的发展。

2.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创新创业教育体现了工科教育教学的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教师与学生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模式,教师及时将社会的动态传授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建立基于课堂理论的实践发展模式,提出基于理论的具有创新性的思维和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这些思维和观点向实际转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基于教师的课程内容,可以将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重组,如采用翻转课堂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带着问题听课,并相应展开小组活动与讨论,另外可以安排一些角色游戏,或者是模拟课堂等,在这些教授模式中,学生作为主要负责人充分参与,老师作为指导者给予必要的行为引领和干预,让学生的角色积极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积极组织,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

3.基于产学研校企结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体,但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更高地与社会相融合。脱离实际的教育谈不上创新教育,创新要求与社会及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教学与科研及生产相结合一体化是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阅历,提升思考的空间,更多的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教师的研究动力;同时教师可以在科研中获得激励,把科研成果带入到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社会感知,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在产学研的结合中,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锻炼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模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新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是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基本了解本学科的主要方向,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了相关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这些基本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基于问题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在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及项目中,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的项目中加以运用和深化,一方面巩固了课堂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在理论基础上提出并丰富项目的研究思想,进行后续的开发、设计和运行,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要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必须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充分结合,既要保障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又要进行充分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必须基于课堂,即一定的专业基础展开,以理论武装头脑,以实践丰富能力。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加强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锻煉和培养学生主动索取知识、具有自主创新和创业精神的能力和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始终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原则开放、选择自主、思维灵活、形式多样的模式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推动模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思维能力,切实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创业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高立群,李杨.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3):75-77.

[3]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158-160.

猜你喜欢

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