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2017-03-01韩晓慧
韩晓慧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因心理健康而引发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影响着学习和生活。本课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众多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当前初中生心理压力的现状,压力的来源做了进一步的论述,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式,为初中生进行心理调试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预防、矫正的途经和方法;并且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自身的应对能力的教育措施,希望能够对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150名初中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研究结果显示:(1)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其中学习压力和自身压力是初中生最感压力的事情,这也是面对应试教育大形势下和初中生所处的关键期对学生产生的巨大的压力。(2)初中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占了大多数。(3)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压力;压力源;应对方式
一、文献综述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心理发展很不稳定的时期,也是一个心理问题多发的时期,初中生正处在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其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研究表明中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够采用一些应对方式,这说明中学生己经具有了一定的应对压力的能力,但是这些应对方式很多都不是很成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表明中学生仍需要大量的指导。目前,国内外对初中生心理压力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心理压力(stress)的概念界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到“心理压力”这个词语,人们用它来表达自己体验到的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感受。但是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术语,“心理压力”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本研究中“心理压力”一词简称压力,对应的英文译为“应激”,国内很多学者也用“应激”这个词语。压力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近些年来,对压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心理压力”进行界定。
生理学取向的压力研究,以Hans Selye为代表,着重从生理变化的角度探究压力,认为压力是维持机体内部平衡的生理唤醒和反应。
社会学取向的压力研究,以Mayee 为代表,主要研究“生活事件”与身心疾病之间的关系。因此,压力与生活事件相联系,通称为“生活事件压力(life events stress)”。这里的压力也代表压力源。
心理学取向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Lazarus,他提出第一个完整的,用以解释压力基本过程的心理学模型——“压力认知交互作用模型”。他认为所谓心理压力(psychological stress)是指“被个体评价为可能威胁身心健康,需要动员自身资源承载或逾越的,个体与环境间的特殊关系” 。
目前,在心理学的学术教科书中,压力(stress)一词有三种解释:(1)指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具有威胁性刺激;(2)指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应组型;(3)指刺激与反映的关系,个体对环境中具有威胁性的刺激,经认知其性质后所表现的反应。多数心理学的研究中的压力指第三种解释: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这种感受经常因某些生活事件而持续存在,即演变成个人的生活压力。本研究中的压力概念即采取这种解释。
(二)心理压力反应(stress reaction)的概念界定
Hans Selye 认为,心理压力是个体应对“外在需求”时的一种非特定的生理反应历程,他所定义的压力反应其实质是生理上的反应。Lazarus 提出的认知评价模型中认为压力反应是个体对压力情境或压力事件认知评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个体在压力源作用下的反应。以上的心理压力反应涵义与我们在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心理壓力反应”在内涵上并不完全吻合。
笔者认为心理压力反应是由压力源引起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以及行为等的改变。它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这些应对过程是发展的,会提高并趋向成熟。
(三)有关中学生心理压力源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非常多,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是关于心理压力源的。台湾学者郑照顺i认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层面:生活世界、身心发展和生涯发展。郑全全等人将中学生的应激源分为七个纬度: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教养方式问题、同学朋友关系问题、社会文化问题和自身生理心理问题。井世洁从同学关系、生活环境、学习压力和教师关系四个方面研究了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李燕等调查发现,武汉市中学生的生活事件排在前十位的分别为:考试排名次、考试失败、交上新朋友、调座位、与同学关系融洽性、过生日、被人误会或错怪、受到家长称赞、开家长会和受到表扬或奖励。娄伟群和齐全衣对高中生压力源进行调查,发现最高的五个压力源分别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能否考上大学、考试要争取好名次及父母期望。
(四)有关中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研究
关于心理压力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阴国恩等人对96名教师和1022名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学习负担的心身反应并不十分严重,相比之下,情绪反应比较强烈且主要体现在学习竞争方面,比如选择“感到班级上竞争很激烈”和“经常担心学习退步”的同学分别占所有被调查者的80.0%和81.0%。由于学习负担造成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绪反应主要有两个方面:对学习活动的紧张和忧虑体验。
陈会昌认为不同个体面对压力的心理反应有所差异,概括来讲,心理压力反应主要可表现在: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免疫功能及心理行为五个方面。
(五)有关中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
国内外针对中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比较多。汪金翎研究了中学生应对方式的27个因子,包括投射、幻想、压抑、升华等。肖计划等人修订了国外的应付方式问卷,包括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六种应付方式。黄希庭等编制了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将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分为问题解决、求助、退缩、发泄、幻想和忍耐等。陈树林等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包括七个分量表,分别为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以上相关研究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展开分析,亦可从社会、家庭、学校不同支持系统化解心理压力,但关于应对方式的具体化,随着科技进步、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可进一步的进行完善、充实。
二、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
(一)问题提出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因心理健康而引发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影响着学习和生活。其中,初中生心理压力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心理压力的逐渐增大,既可能成为学习上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心理上的障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目前,初中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对该领域的研究也非常的丰富,但是,在实践方面来看,对初中生心理压力的预防和解决都不十分的理想,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只是告诉我们应该去做这个工作,却没有指明怎么样去做,因此,对于初中生心理压力的进一步研究,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众多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当前初中生心理压力的现状,压力的来源做了进一步的论述,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式,为初中生进行心理调试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预防、矫正的途经和方法;并且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自身的应对能力的教育措施,希望能够对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二)研究设计
1、被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选取北京市平谷第五中学150名学生作为被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被试。
2、工具
①、心理压力源调查问卷
心理压力源的评定采用郑全全、陈树林等ii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该量表有7个维度,分别评估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教养方式问题、同学朋友问题、社会文化问题及自身生理心理问题,采用0—4级评分。
②、心理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问卷
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评定采用陈树林、郑全全等编制的中学生应付方式量表,有36个条目,两个分量表:指向问题的应付和指向情绪的应付,前者包括解决问题、寻求支持和合理化的解释等3个因子,19个条目;后者有忍耐、逃避、情绪发泄、幻想/否认等4个因子,17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
3、实施
①、本研究小样本预测发放50份,实收46份并对问卷的部分条目进行了修订。
②、对北京市平谷第五中学150名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收回问卷1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0份,占发放问卷的93%。
4、统计方法
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三、讨论与分析
(一)初中生心理压力的现状
在调查的140份有效问卷中,其中认为没有压力的0人;有点压力的67人,占总人数的47.9%;中等压力的65人,占总人数的46.4%;压力很大8人,占总人数的5.7%。可见,初中生有点压力和中等压力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94.3%,可见一般啊。
(二)初中生心理压力源的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其中学习压力和自身压力是初中生最感压力的事情,这也是面对应试教育大形势下和初中生所处的關键期对学生产生的巨大的压力。
从表2可以看出,依据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教师压力;女生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也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教师压力。即在性别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依据年级差异,初一年级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教师压力;初二年级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也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教师压力。即在年级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初中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占了大多数。
从表2可以看出,依据性别差异,男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积极合理化解释、寻求社会支持、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女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在性别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是在积极合理化解释和寻求社会支持方面存在较小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依据年级差异,初一年级的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积极合理化解释、寻求社会支持、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初二年级的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在年级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是在积极合理化解释、寻求社会支持方面存在较小差异。
四、 结论与建议
(一)初中生心理压力来源于多方面。
通过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源前三位依次是学习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其中学习压力和自身压力是初中生最感压力的事情,这也是面对应试教育大形势下和初中生所处的关键期对学生产生的巨大的压力。
究其原因,从初中生自身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是心理变化较大,同时也是心理问题多发的时期,但是,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缺乏毅力,并且也没有比较好的解决的办法,在心理压力产生的时候,缺乏与人交流和沟通的经验,又找不到有效的宣泄的途径,这就使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影响到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学习压力是初中生最主要的压力。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很无助,他们只有改变对学习的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缓解心理压力。从教师层面来看,要消除初中生的学习困扰,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中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学生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考试压力也是初中生学习压力的诱因。无论学生的成績怎样,都可能因此面对考试压力而感到焦虑,一般而言,考试焦虑多数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有意或无意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其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准确定位,帮助学生学会放松来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学生学会合理期望,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应该是合理的,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
教师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合理地要求学生,期待学生,而不是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引导学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要把目标建立在一个适宜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考生心理上的压力;并且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暗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二)初中生面对压力时采用的多是积极应对方式。
初中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和逃避。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占了大多数。积极的应对压力,可以减轻压力、增进学业,促进人格发展;而消极的应对,会影响身心健康,阻碍发展。要帮助学生获得主动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就要建立对学生积极的信念,帮助学生确立重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学习目标。把困难看作是一种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并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解决困难,并且相信挫折和失败可以帮助自己成长,并使自己获得新的学习技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上,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另外,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专长与潜能,并且让学生的特长充分展示,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依据性别、年级变量,初中生心理压力源前三位的都相同,不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的应对方式虽然在顺序上略有差别,但采取积极应对的占据大多数,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总之,无论社会、家长还是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都有责任去帮助他们,以促进和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特别是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师,更要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和同学们的沟通,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心理压力问题的途径,帮助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五、研究局限
本研究只是以初一、初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不能全面反映初中生特别是初三毕业年级心理压力突出问题的现状,其次,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没能选择更有代表性的样本(如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初中随机抽取样本),而只是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了一所初中的典型调查,从而使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只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关于初中生心理压力源和应对方式还有待于有代表性的横向研究和长期追踪的纵向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征[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l)
2.董 君.如何有效调控中学生的心理压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4(1)
3.姚绍益.为中学生建立心理宣泄渠道[J]. 初中生之友.2006(25)
4.Christine Ward.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5.张大均. 初中心理素质训练教学指导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布赖恩L.西沃德、琳达K.巴特丽特、 刘丹.青少年心理压力管理手册[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6年
7.赵国秋.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8. 张晓玲,杜学元,中学生学校压力的社会学分析及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6)
9. 付俊贤,中小学生心理承受力教育不容忽视,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3):94-96
10. 田丽丽,初中生学校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2):43-45
11. 曹树,中学生学习压力及其调适,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4)
12. 高岚,心理教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13. 周玉明,刘福江,谢爱武,王利华,中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状况及策略,教育探索,2004,(4)
14. 潘英福,中学生学习心理压力探索,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15. 朱正连,中学生心理压力诱因及影对策略,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6)
16. 甄炜,中学生学习考试过度焦虑的应对策略,山西教育,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