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学生”形成因素探究及教育转化对策刍议

2017-03-01王贺

关键词: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家庭

王贺

摘要:孩子是每一个家庭共同的希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家庭都因为生活环境和家庭成员的不同,都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家庭生活环境,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就会养成不同的性格和习惯。从小学阶段来看,一些“问题学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家庭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试探索不同家庭生活环境对学生性格习惯的影响,对教育培养学生、矫正不良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庭;学校;教育转化

一、“问题学生”形成的家庭结构因素

家庭的教育模式是影响“问题学生”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形成的关键因素。家庭教育重在对孩子的心理建设及社会生活进行教育,以弥补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枯燥知识之外无法获得的实践教育,那么家长就成了孩子的“家庭教师”。 有的家长文化水平有限,认知水平较低,思维方式也与社会生活不同步,所以对学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区,而教育观念上的误区必然会导致教育模式出現偏差。

(一)离异单亲式家庭

单亲家庭往往只能提供单向的父爱或母爱,而父爱和母爱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不可替代性,这种家庭情感结构上的失衡往往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建设的不完整。这种问题心理并不是一天而成的,长期的亲情的残缺会导致孩子内心空虚无助,逐渐形成一种自卑心理,受这种心理的影响,孩子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会产生畏惧感,不自觉形成一种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继而疏于与他人的交往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这类学生更多时候选择躲避人群,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小范围的自我意识空间之中,在自己的这个小空间里寻找安全感,却往往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加孤独,更加痛苦。单亲家庭给孩子创造的不健全的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心理塑造过程中无法保证基础的感情需求,这种爱的失衡更容易造成的后果是孩子心理上的缺失甚至人格上的扭曲。

(二)隔代抚养式家庭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4+2+1”的家庭成员模式,导致父母成为了甩手掌柜,孩子责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教育抚养。然后隔代抚养家庭中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长辈盲目地对孩子的娇惯和纵容。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想要的一切。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使他们养成了霸道骄奢的品行。目无尊长,没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随心所欲,肆意妄为,这些都是纵容的结果,一旦他们走向社会,这些就会成为他们的致命伤。这种家庭一般家庭真正把孩子养成了“小王子”、“小公主”,为孩子的一切铺好路,一切以达到万事俱备为目的。相比于父母的角色,他们扮演更多的是保姆的角色,把孩子的生活各个方面全部包办起来。但是,在这种包办式环境中的孩子似乎缺少一种能动性,他们没有实践的能力,在学习中体现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旦遇到困难他们不是考虑自行寻找方法解决,而是等待别人来帮助他们解决。这样的心理会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还会养成骄奢专横的不良品行。

(三)散养放纵式家庭

这种放任自流的家庭模式总体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进程和学习情况缺乏关注与参与。生活上不关心,品德上不教育,对子女取得的成绩不表扬,对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不批评,一味地听之任之,让其自由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鄙视、唾弃的态度。孩子也或多或少会因为缺少父母的鼓励与支持而产生消极对待的态度,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学生”形成的学校教育因素

社会舆论在谈及青少年问题的时候,其矛头常常指向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认为大多数青少年问题是与学校教育尊在的问题紧密相关的。

(一)应试化教育观念

初等教育是学生开始学业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学生未来学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虽然目前我国实行初等教育的义务制,但单单的教育制度远远达不到学生的心灵建设的要求。我国的初等教育存在着应试化的弊端。应试教育“不是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应试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应试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看重成绩,轻视心理教育。从主观上来说,学生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追求,整天埋头于书本,浪费了青春和时光,也错过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从客观上来说,应试教育以成绩为评判标准,但书本知识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考试之前啃两天书本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继而造成学生平时荒废学业,沉迷游戏的学习状态,早就违背了勤学苦练、日积月累的优良学习习惯。而且在这种临阵磨枪的学习习惯中,学生长期行为散漫,会养成懒惰、应付的心理,教育的效果逐渐丧失。考试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改变了考试作为一种公正客观的手段来评价学生在成长发展中优劣程度的最初意义,伤害了教育理念的初新心。越来越多学生盲目投身于对应试教育的应付大潮之中,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综合能力上的欠缺,甚至是道德水平上的缺失,隐约成为社会上的潜在威胁。

(二)传统的说教方式

“左耳听,右耳冒”描述的不仅仅是听话者的漫不经心,究其深层次的内涵,归根结底与说话者的感染力存在必然的联系。孔子的说教可以教化他的一众弟子,是因为孔子的话是那个年代所得出的最真实、最直观的的醒世名言,而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学生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不断更新的时代,他们不再单纯崇拜于教师的讲授,他们更希望心与心的与教师交流。许多教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方式依然停留在重说教惩戒的阶段上,犯了错不过是讲大道理,苦口婆心地希望学生可以改正,但是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早已过时,这种“表面功夫”无法从根源上改变学生内心存在的问题。道德意识是决定学生言行的根因,无法从道德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在意识误区中难以自拔,说教惩戒也只是形式主义,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

(三)重管轻教的做法

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而非“管”,但有的学校却擅长用管理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约束,以达到规范学生问题行为的目的。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他在情感上有更多的敏感区域,也有更多的情感趋向,稍有触动,就会产生很大程度上的波动及改变,所以在教育的方式上应该以引导为主,僵硬化的管理会事倍功半,甚至本末倒置。从这些客观的因素中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思想状况,所以导员只能从整体情况上进行管理,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重管理,轻沟通,学生缺乏与老师的交流,自身的根本问题也得不到释放,这种心理上的问题积压久了,就会导致其他各方面问题的理性偏差,行为上也缺少原则,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

三、家校联合,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一)转变家庭教育模式

爱是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教育管理过程中,家长爱的教育和关爱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则著名的心理学现象,“它揭示了爱和期望对于人行为的巨大影响力,是广泛应用于學校管理中的著名心理效应。”对于我们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构建和谐家庭情感教育理念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家长应当投入适当的爱与期待,和谐、平等的家庭成员关系,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学习起到不可忽视的软作用和情感支持。首先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尤其不能对孩子过分溺爱,影响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其次,要给予适当的期待,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根据学生个人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合理的发展定位,不能给孩子设定过高的要求,过大的压力容易带来逆反心理;要淡化家长角色,不断拉近同孩子之间的距离,加强交流和沟通,及时关注学生心理情感的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排除不良学习情绪,帮助学生保证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对学生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完善学校教育体系1.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学校应据标签理论:“能够详尽地阐述校内的动力和影响,就是这些动力和影响使某些学生自以为是成功的,其行为也恰似成功者;它能详尽地阐述另外一些人又是怎样 自以为是失败者、并像失败者那样去做的;它能够在具有决定意义的分析中提供一个干预机会,以便增加成功者,减少失败者。”学校给予学习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就是一种第三方干预,以增加教育转换成功的几率,减少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这些理论性的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选择最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

2.道德素质培养与学习观念引导

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从他强调“每一个社会成员个性的全面发展”来看,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中既包括了人的道德追求,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精神活动能力的多方面的发展,也包括了摆脱了人身依附、思想依附的个性发展。对此,社会学家布诺乌斯基在 《科学和人的价值》中作了研究和论证。所以,学校就应当匡扶学生的学习思想,加强职业人格和职业素养教育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习观、人生观,帮助他们突破功利、畏难等利己思想。不论日后从事怎样的工作,都要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职业道德理念,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要忠诚和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引导他们实现从被动学习观到主动学习观的转变。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给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革新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是影响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有的教师心中存在错误的学生观念,把自己当成教育的主体,当成知识的权威,默认自己是教育的决定因素,同时,有的教师也对学生的先进程度存在自己的判定标准,区别对待,有偏爱现象,那么后进生就会受到心理上的伤害,师生关系不和谐,以及产生自卑、消极等的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有的教师对学生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不与学生沟通,无法走进学生的世界,用自己的理解来对待学生,没有与学生产生心灵上、意识上的双重共鸣,盲目的自我意识上的教育自然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教师的观念跟不上学生观念,知识即使再丰富,对教育的本身而言都是一种缺陷,在大学教育阶段这一点就更加突出。

对于“问题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我们给予更多的应该是帮助、理解和重视,尽一切所能地把他们从问题的边缘拉回正常的生活轨迹,放弃和忽视会彻底让“问题学生”成为弱势群体,成为家庭的负担、学校的负担、社会的负担,甚至会演变成为社会上犯罪的预备因素。从以上的所有分析来看,“问题学生”的形成主要受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产生影响的重点就在于环境、观念、社会态度和个体心理上对学生产生了影响,继而发展到学生的各个方面。找到问题就要分析问题,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挽救“问题学生”的措施就应该从环境改善、道德建设、心理指导、观念转变和法律法规的牵引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外国教育社会学塞本文选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32 卷 )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罗安琪,周晓云.教育管理中的六大效应[J].教育科学论坛,2009,(9).

[4]高中建.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305-326.

[5]国家教委.J302097-1997.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S].北京: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

[6]鲁胜凤.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后进学生[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1):141-142.

[7]杨彦勤,辛全才,赵延凤.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转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2):111-114.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