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炎,也需“打假”
2017-03-01李增烈
李增烈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真实病例:
张老师,男性,47岁,大学任教,不但一表人才,业务精湛,而且对人诚恳友好。近4个月来张老师感到左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了3公斤,先后在数家医院就诊、治疗,始终不见好转,来到我的门诊时,查体并无异常发现。陪同前来的夫人,递给我3张电子胃镜报告单,有的出自消化科专家,诊断都是浅表性胃炎,B超也没有异常发现,但是他的疲惫表现和顽固症状,引起了我的怀疑,莫非……
我决定给他做上腹部CT检查,约好次日带结果来复诊。第二天,夫人面色苍白、慌慌张张跑来,一声不响瘫倒在候诊椅上,掩面而泣。我从她手中拿过CT报告单来一看,上面打印着一行无情的黑体字:
晚期胰腺癌伴广泛腹腔淋巴结转移。
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惋惜长叹。
张老师有慢性胃炎吗?确实有。
张老师的主要症状来自胃炎吗?威胁张老师生命的是胃炎吗?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绝对不是。
真正的杀手,就是隐藏在胃炎背后的胰腺癌。
胃炎“遮住”了大家的眼睛,包括我们医生在内,真正的“凶手”钻了空子,为所欲为、甚至逃之夭夭!
话又说回来,我们身边的胃炎确实不少,是名副其实的消化道疾病“头一名”。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烟酒、不良饮食习惯……无一不是胃炎的病因;胃的名气大,人们都知道胃在那儿呆着,但知道胃“左邻右舍”的不多:食管、肝胆、胰腺以及大肠和小肠,它们也可以为疾病所累,而这些器官疾病的症状,很多又与胃炎类似。这几方面的因素“搅合”在一起,要把真假胃炎准确区别开来,诚非易事!
一般疾病被误诊为胃炎,如果后面能发现,也许危害不大;但某些恶性疾病如果延误了诊断,将会错失宝贵的治疗时机,留下极大遗憾。类似张老师这样的悲剧,临床上时有所见。
胃炎的诊断不难,识别冒牌胃炎却要用心!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下面介绍几类这方面的病,重点是它们特别的“面孔”与有效的诊断方法,使大家能有所警惕及时辨认。
(1)胰腺癌。胰腺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进行性”:一是腹痛(或腹部不适)进行性加重,一般治疗都难以止痛,这种腹痛常向腰部放射,像捆了一条带刺的裤带;二是进行性消瘦,严重时1个月内体重可以减轻5~10公斤,甚至更多!消瘦发展之快为各种癌症之冠!说明胰腺癌对人体营养状态损害之剧烈。
诊断方法首推B超,可惜影响B超准确性的因素较多,不少需要进行上腹部CT检查或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血液肿瘤标记物测定有参考价值。
(2)晚期肝病。肝癌大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所以有乙型肝炎病史患者常有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肝脏肿大表面不平,甲胎蛋白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肝硬化也常有乙肝或长期饮酒史,自己能摸到左上腹部包块,这是肿大的脾脏,而肝脏往往不大,也可以出现腹水或腹壁静脉曲张,肝功化验特别是白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升高有重要意义。
这两种疾病都可靠B超与CT结合临床表现得到确诊,个别病例要做肝活检确诊。
(3)胆结石、胆囊炎。约半数胆结石的突出症状是上腹或右上腹部疼痛,阵发性绞痛、痛状剧烈、常向右侧肩背部放射和伴有呕吐,疼痛多于进油腻食物后发生为其特点。胆囊炎多和胆结石同时存在,而单纯胆囊炎如果没有全身重病,腹痛症状就较轻。病程长的胆结石或胆囊息肉,要警惕发生癌变,应该定期复查。持续不退的黄疸则是癌变重要信号。
胆系疾病的确诊首选B超,B超还能发现没有症状的胆结石,不能确诊时要做CT 或ERCP。
(4)吸收不良综合征。该病常有两组症状并存:一是腹泻,二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包括浮肿、口炎舌炎、夜盲、皮肤干燥等。
大便检查和特殊染色可发现未消化食物,特别是脂肪(油)滴。胃肠钡餐透视可见小肠黏膜水肿。胶囊内镜有较高诊断价值。
(5)全身性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肾脏功能不全(尿毒症)、糖尿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以出现类似胃炎的症状,只要留心,分别进行甲功、肾功、血糖及各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指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
现在把上面提到、有鉴别意义的重点症状与体征,编成一首顺口溜,希望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及早识破冒牌胃炎, 求得正确诊断。
胃炎虽然多,“帽子”别乱扣。
“黄牌”细细看,一一记心中。
包块是祸害,黄疸莫放松。
消瘦拉警報,发烧有蹊跷。
黑便告出血,贫血原因找。
腹痛特剧烈,噎食事不小。
治疗不见效,越来越重了。
年龄不保险,老人风险高。
赶快看医生,检查要对号。
切莫嫌麻烦,误诊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