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午后有你才完美

2017-03-01麦小鸟

东方企业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慕斯法式下午茶

麦小鸟

对某些人来说,它是一个自带精致光环的外来名词,是一个可以呼朋唤友来一尝美味、闲谈放松的场合,但它更可被视为一出人类近代史的缩影。

它就是,下午茶。

如果没有茶,那一切都不会发生……

所谓下午茶,必然是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的:

① 在下午享用,这段时间一般是15~17点;

② 要有茶。

说到茶,就逃不开英国这个“欧洲第一茶叶贩子”了,虽然饮食文化上总会被当做“反面教材”遭受“群嘲”,但说到下午茶总是脱不开“英式下午茶”这个概念。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始自17世纪中叶,当时葡萄牙公主Catherine of Bragan?a与英王查理二世联姻,把葡萄牙的饮茶习惯带到英国。而17世纪末,当大航海时代进入尾声时,已然成为海上霸主的不列颠人通过东方茶叶贸易赚钱赚到令其他国家眼红不已。但是因为运输路途遥远艰难,茶叶在那时是十分金贵的东西,自然也只是贵族阶级的专享。

19世纪初,Bedford女公爵觉得,想要打发两餐之间乏味又饥饿的下午,不如以茶配上一些小点,再招些朋友们一起分享又聊聊天。这很快成为她们最喜欢的消遣时光,“茶会”成为风尚,开始流行于英国上层社会,甚至和舞会一样,成为衡量他们地位和社交能力的存在。

而放眼以风雅著称的法国的上流社会,他们甚至比英国人更早接受了茶,在18~19世纪艺术家们经常光顾的那些夫人们的沙龙里,类似下午茶的形式早已屡见不鲜。

当时贵族通常的饮食习惯是两餐,早餐之后,中午仅随便打发一下,直到很晚才是正餐时间,因而贵族们通常需要在下午补点饮食,到晚上再更衣赴宴。茶,这种芳香而神秘的东方饮料的到来,打开了社交生活新纪元的大门。

Low tea 并不 low

很多人知道下午茶有high tea和low tea之分,但并不知道从何而来,甚至望文生义以为是“高级”或“低级”的意思,有些一知半解的美食营销号还会写“本城最高大上的High tea场所”之类。然则,严格意义上的afternoon tea,也就是人们眼中最能体现格调的英式下午茶,其实是指low tea(低茶)。

Low tea之名的由来,是因其茶饮的餐具摆放在较低的茶桌,而非较高的餐桌上。毕竟女士们的下午茶并不是纯粹为了吃喝,而是为了能坐在一起,畅谈交流。

更接地气的High tea

19世纪后期,随着科技和航运的发展,茶叶贸易的成本大大降低,较为平价的茶叶使得百货公司里的茶室、咖啡馆大行其道,在新兴中产阶级中广受欢迎。这就颇为接近我们现在在普通餐厅里享用的“下午茶”的形式了。人们坐在较高的餐桌和椅子上,方便快吃快走,因此被称为“high tea”。

相比高大上的Low tea,High tea则被普通大众带成了下午茶主流的形式。19世纪后期,随着科技和航运的发展,茶叶贸易的成本大大降低,较为平价的茶叶使得百货公司里的茶室、咖啡馆大行其道,在新兴中产阶级中广受欢迎。因为其服务的人群还有趁工歇出来休息的上班族和工人,所以会一直从下午供应到晚餐前,同时茶点也扩展到更为丰富更适合大众口味的品种——除了甜品之外,还供应各种咸点、派和肉类食物。

这就颇为接近我们现在在普通餐厅里享用的“下午茶”的形式了。人们坐在较高的餐桌和椅子上,方便快吃快走,因此被称为“high tea”,这也使得high tea比low tea更符合“吃”这个词的本身含义,而不是一项更偏向于情调的休闲活动。

不过时至今日,high tea已成为了更广泛意义的下午茶概念,和low tea也没有那么明显的分别了。但我从环境、餐具和食品的种类还是可以判断,比如供应咸味的热食,或在普通的餐桌摆放,那一定不是low tea而是high tea了。

传统Low tea是如何炼成的?

Table &Tea Ware 茶桌茶具

铺着蕾丝桌布(当时也是奢侈品)的茶桌,精美细瓷茶具,讲究点还有装餐具茶点的小推车。

Manners 礼仪

必须穿戴得体,女士要穿长裙(户外或者庭院的茶会,还要戴帽子)。女主人必须亲自招待倒茶。

Dainty Foods 精美小茶点:

> 三明治

> 烤松饼(Scones,又叫司康饼)

> 蛋糕和水果挞

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必须做得精致而小巧,方便女士拿起和送入口中。

后来演化为三层架,从下到上的三层摆放和品尝的顺序依次是三明治等咸点、烤松饼,蛋糕和水果挞。

这是端庄正统的标配Full Tea,有些高级餐厅和酒店提供的Full Tea下午茶还会配上香槟酒,被称为Royal Tea。

如果咸点和扎实的点心比例更少,以蛋糕、慕斯和水果挞为主,这种组合形式称为Light Tea(轻型下午茶)。

有些简版下午茶,被称为Cream Tea,因為只提供茶、司康饼、奶油和果酱。

新鲜出炉且温热松软的司康饼,宜甜宜咸。除了做为下午茶的点心外,还可以当做早餐。吃的时候将其横向掰开,一分为二,涂抹上大量的果酱或鲜奶油,也可以是一层奶油一层果酱叠加来吃,别有一番风味。

下午茶是如何被玩出花样来的?

作为帮你“横扫乏力饥饿,练就社交达人”的下午茶天团,团员配置也并非一成不变,毕竟人类在吃方面的“脑洞”还是很大的嘛,把架子上的东西变得丰富一点,再丰富一点,下午茶的画风也随之越来越繁复花俏。

英国人的首先顺手将一些传统特色小点加了进去,比如巴斯地区可口的莎莉伦包——一种英国本土的节庆面包,口感比较厚实,像司康饼一样很适合配奶油果酱。现代人更倾向于选择不那么“重口”的蛋糕,于是加入一些以海绵蛋糕为主的柔性口味,比如Victoria Sponge Cake和Battenburg Cake。

这两款蛋糕本来通常会做比较大的尺寸,但为了在不大的下午茶茶桌上抢占一席之地,如今大多会以小小的迷你款出现。

然而,下午茶普及到美国之后,司康饼“下午茶老大哥”的核心位置受到了挑战!

在美国式的下午茶里你可以看到各種快餐化的点心,比如——

迷你麦芬、迷你纸杯蛋糕,甚至还有些美式曲奇……谁让American style就是那么简单直接呢。

对此法国人肯定觉得不够看,毕竟当下午茶遇上了法式甜品,便好像邂逅了点金术,“噌噌噌”地升级变身。相比“傻白甜”的英国国民点心司康饼,以及有点粗糙的美式纸杯蛋糕和麦芬,法国人用他们的浪漫情怀以及深厚的饮食底蕴,将小巧精致的甜品花样玩到了极致……令人叹服的完成度、高雅脱俗的美感、丰富多层的口感。靠着一帮美貌可口的小东西,下午茶最终如此优雅而美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玛德琳蛋糕:贝壳状的清淡型的传统蛋糕,比海绵蛋糕更有弹性,又像曲奇一样玲珑可爱。好吃的玛德琳蛋糕非常扎实,充盈着黄油香气,令人非常有满足感。

马卡龙饼:号称“少女的酥胸”,非常讲究技巧,做得好不好,差别很大哦,口味可以千变万化。曾是咖啡的专配,但现在也是下午茶里的颜值担当。

柠檬挞与其他水果挞:下午茶经典配比总少不了一款柠檬挞,和英国的司康饼一样是法国国民宠儿,以时令水果制作的酸酸甜甜美不胜收的挞类是法式甜品的一大特色,一个好的法式甜品师必须是非常懂得如何利用当季水果制作。

法式慕斯:慕斯蛋糕或慕斯杯,是法式的专属魅力。那独特的绽放在舌头如绵密轻盈的细泡质感,用温柔征服你。

法式泡芙:肌理酥脆,法式泡芙的外皮口感软韧,带有弹性的气孔,秋冬以芳香的榛子杏仁花生开心果等坚果入奶油内馅,回味无穷,虽然小小一枚,却非常考验制作功力。

猜你喜欢

慕斯法式下午茶
慕斯蛋糕
被爱的滋味你尝过吗?
朋友共聚下午茶
时髦进阶版法式美甲
春日下午茶
不造作的法式风情
英式下午茶
准备下午茶
法式高腰伞裙,“遮肉与优雅”两得
法式轻奢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