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绿芦笋两棚三膜覆盖促发栽培技术

2017-03-01卢钢章钢明邹宜静朱翔飞

长江蔬菜 2017年1期
关键词:嫩茎芦笋大棚

卢钢 章钢明 邹宜静 朱翔飞

大棚绿芦笋两棚三膜覆盖促发栽培技术

卢钢 章钢明 邹宜静 朱翔飞

导读:浙江地区芦笋多采用设施栽培,但也会遭遇冬季和早春低温寒潮影响,导致品质变差。 通过多次多点试验,发现采用地膜+中棚覆盖可以促进芦笋嫩茎提早萌发和抽升,始收期提前,且早春产量增加明显。但该技术适用于大棚芦笋留母茎栽培方式,且需要选择 2年生以上的绿芦笋生产田块。

芦笋,又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L.),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雌雄异株,以嫩茎供食,含有大量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矿物质及其他多种营养元素,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被誉为“蔬菜之王”。 芦笋不是中国的传统蔬菜,从国外引进的历史也不长,但因其种植效益高,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很多地区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浙江地区芦笋虽多设施栽培,但受冬季和早春低温寒潮影响,嫩茎抽生晚,或抽生后冻死, 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鉴于此,于2012 年冬至 2015 年春以不覆盖为对照, 多次多点试验比较了单层白色地膜、谷壳、稻草+鸡粪、小拱棚、地膜+中棚 5 种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芦笋早春嫩茎萌发、伸长及商品绿芦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内采用地膜+中棚覆盖可以促进芦笋嫩茎提早 18 天左右萌发和抽生,始收期可提前至 1 月下旬,嫩茎产量增加 10%,早春增产尤为明显,增加 26.6%,每 667 m2可增效益 3 000 元以上。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棚绿芦笋的两棚三膜早熟覆盖栽培技术。试验中还发现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芦笋嫩茎中类黄酮的含量,增强抗氧化性,对人体有益。 现该技术在浙江省内已推广应用 213.44 hm2,总增收近 1 000 万元。

1 技术要点

该技术适用于大棚芦笋留母茎栽培方式,为保证地下根茎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地上部分生长,需选择2年生以上的绿芦笋生产田块。 栽培方式为大棚+中棚+地膜,镀锌塑料大棚跨度有 6 m 和 8 m 2 种 ,一 般 6 m 棚 高 2.4~3.0 m、8 m 棚 高 2.8~3.2 m,竹 木 结 构 中 棚顶部距 离 大 棚 顶 部 50~80 cm ,跨 度 比 大 棚 小 40~80 cm(即 每 边 距大棚边20~40 cm)。 在该栽培模式下,当旬平均温度≤5℃(一般在 12月下旬),覆盖地膜和中棚,这个阶段白天不通风,夜间加强防寒保温,必要时中棚外侧或大棚两侧加挂裙膜、外盖稻草帘或无纺布增温。

2 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品种宜选格兰德、太平洋早生、特利龙、丰岛 1 号、H2等抗性好、产量高、商品性佳的杂交一代品种。

2.2 播种育苗

①浸种催芽 未经包衣处理的种子先用 55℃热水烫种 15~20 min,再在 25℃水中浸种 48~72 h,每天早晚各换水 1 次,每次换水时适当搓洗一下,搓洗的力度随浸种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后将种子平摊于平盘等容器中,覆湿毛巾保湿,置于 25~28℃恒温箱中催芽 3 d 左右,每天用清水淘洗 1~2 次,有 1/3 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②育苗 育苗一般在玻璃温室、连栋大棚或单体大棚中进行,3月中旬至 5月中旬或 8月下旬 9月上旬采用穴盘或营养钵等护根育苗。春季育苗盖地膜或搭小拱棚保温保湿,秋季育苗盖遮阳网降温。

穴盘育苗宜采用 32孔穴盘,每个孔穴装满已拌好的基质,且不可压紧,刮除穴盘表面多余的基质,使各个穴孔格室清晰可见,后用压穴器进行压穴,或将装满基质的穴盘 5~6 盘摞放在一起,轻轻按压, 使 每 个 穴 孔 压出一个 深 0.5 cm 左 右 的 播 种穴,每穴播 1粒种子。

营养钵育苗需在播种前1个月配制好营养土,即将未种过芦笋的洁净园土过筛后, 每 1 m3拌入腐熟有机肥 150~200 kg,装入(8~10)cm×(8~10)cm营养钵中,每个营养钵播 1 粒种子,深 1.0 cm 左右。也可用商品基质代替营养土。

2.3 苗期管理

播后适当浇水,保持苗土湿润。 30%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地膜或遮阳网等覆盖物,保持苗床温度白天 20~25℃,最高不超过 30℃,夜间 15~18℃,最低不低于 13℃。 当幼苗高 15~20 cm 时,可揭去小棚膜或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炼苗,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 采用苗床育苗的,播后 1 个月左右,每 667 m2用 三 元 复 合 肥 1.5~2.0 kg 对 水 浇 施 , 以 后 每 隔 20天追肥 1次; 秋播苗于 12月清园时在畦侧沟施三元复合肥颗粒并盖土浇水,冬季地上部枯萎后及时割去以清园过冬。

2.4 整地定植

一般定植前 10~15 天整地, 宜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肥力较好、pH 值6.5~7.8 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 每 667 m2施腐熟有机 肥 2 000~3 000 kg、三 元 复 合 肥 30~40 kg、钙 镁磷肥 50 kg。 春季苗龄 45~60 天,在 5 月中旬至 6 月底定植,秋季育苗可在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 春秋季幼苗均要求苗高 30~50 cm,有 4~6 根健壮茎和 5~8 条贮藏根、鳞芽饱满、无病虫害。 单行种植,畦宽 150 cm(连沟),按行距 150 cm、株距 30 cm开好定植穴,每 667 m2栽 1 300~1 500 株。 定植时幼苗地下茎上着生鳞芽的一端与定植沟方向一致,以便于日后田间操作。 定植后 3 h 内浇足定根水,最好是边定植边浇水。

2.5 定植后第一年管理

定植后第一年不采收,主要培育地下鳞茎与根系生长,做好浇水、排涝、中耕、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定植初期为缓苗期,芦笋生长缓慢,田间杂草易生长,应及时锄草松土,一般定植后半年内进行 3~4 次中耕除草,同时结合培土,应避免伤及嫩茎和根系;芦笋不耐涝渍,浇水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前期隔 3~4 天、中期隔 10~15 天、后期隔 1 个月浇 1 次水。 可采用内镶式滴灌管或打孔式滴管带滴灌,每畦铺设 1~2 条。定植后 25 天开始追肥,前期隔 10~15 天、后期隔 20~30 天追施 1 次,每次每 667 m2施三元复合肥 10 kg,距植株两边 20~30 cm 开沟施入。

2.6 多层覆盖管理

①覆膜前管理 在定植后第2年或第3年的冬季进行多重覆盖栽培。覆盖前全面清除芦笋地上部分枯萎枝(茎)叶和杂草,中耕松土,每 667 m2沟施有机肥 1 500 kg、磷肥 30 kg(沟 深 15 cm 以上),及时覆土耙平,并结合墒情浇足水分。 当旬平均温度降至 5℃,长江流域一般在 12 月中下旬时,需封闭大棚裙膜;用毛竹片等在大棚内搭建中棚,覆盖0.06~0.07 mm 的中棚膜。 1 周后待地温升高后在畦面覆盖 1 层厚 0.015~0.020 mm 的透明塑料地膜。

②覆盖后棚内管理 覆盖地膜保温 15天后即开始萌芽,在此期间,白天不通风,夜间加强防寒保温,可在中棚外加盖稻草帘或无纺布,保持棚内夜温不低于 12℃。 嫩芽出土后约 10 天,即可达到采收标准。 此时白天应注意通风换气,使棚内温度不高于 25℃,同时揭掉中棚外覆盖物,增加透光性,以提高绿芦笋品质和商品性; 夜间务必注意防寒,确保棚内温度不低于 5℃。每天早上需检查出笋情况,及时用竹签或镊子挑破地膜,防止笋头弯曲,并及时采收。

③撤膜及母茎留养 一般在外界最低温度不低于 12℃,大棚内平均气温稳定在 18℃以上时,即可以撤除地膜。 春芦笋采收期 60~70 天,长江流域一般在3月下旬终收留养春母茎,每墩选留直径1.0~1.2 cm 且分布 均匀 的实 心 茎 3~5 根,并打桩拉防 倒 网 ,当 母 茎 长 至 1.2 m 左 右 时 打 顶 ,并 及 时 追施 1 次采笋肥。 外界平均气温稳定在 22℃以上时,可撤掉中棚,大棚顶膜要求周年覆盖。通常 40~45天后即可采收夏笋直至 8 月中旬,拔秆清园,留养秋发母茎。

2.7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以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为辅的原则,优先考虑农业防治和生物、物理防治为原则,加强田间管理,严格土壤消毒,及时清沟排水,彻底清除病株枯枝,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 同时合理使用一高双低农药,不可盲目加大药量,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①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茎枯病、 褐斑病、根腐病等。茎枯病发病初期可每隔 7 天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多菌灵 500~600 倍液喷雾,连续 2~3 次,采收前 15~20 天停止用药;褐斑病可用 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异菌脲 可 湿性粉 剂 1 000~1 500 倍液对 水 喷 雾 ,视病情每 7~10 天防治 1 次;根腐病可先用石灰粉或石灰氮土壤消毒处理,再用 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80%乙蒜素乳剂4 000 倍液灌根。

②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夜蛾类等。蓟马和蚜虫可采用黄板诱杀, 每 667 m2悬挂25 cm×40 cm 黄板 25~30 块;药剂防 治 可 在 发 生 初期 每 隔 7~10 天 选 用 2.5%乙 基 多 杀 菌 素 悬 浮 剂1 500 倍 液 、10%吡 虫 啉 可 湿 性 粉 剂 2 000 倍 液 或1.8%阿 维 菌 素 乳 油 3 000~6 000 倍 液 混 用 或 轮 换喷雾防治,共 1~2 次。 夜蛾类可用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发现幼虫为害时,可每隔 7~10 天用 5%甲维盐 乳 油 6 000 倍 液 、10% 溴 氰 虫 酰 胺 悬 浮 剂 2 000倍液或 5%虱螨脲乳油 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2.8 科学采收

采用两棚三膜覆盖栽培春芦笋始收期可提前至 1 月 20 日左右。 一般每天 8:00~9:00 采收,待幼茎伸出地面 25~30 cm 高时,根据商品质量要求,用手握住基部,轻轻扭转、拔起,后集中整理、分级出售。

浙江省科技厅团队特派员项目;浙江省 “三农六方” 科技协作项目(SNY1-3); 杭 州 市 科 技 计 划 项 目(20130932H01)

卢钢,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 860 号浙江大学农生环 A 座535,310012,电话:13185018006,E-mail:glu@zju.edu.cn

章钢明,杭州市富阳区农业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邹宜静,杭州市种子总站

朱翔飞,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

2016-10-31

猜你喜欢

嫩茎芦笋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叶用黄麻新品种帝王菜4号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文冠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