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以淮南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例

2017-03-01雷思友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淮南煤炭资源状态

李 洁,雷思友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不断被破坏,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引起了人类对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视。加强生态建设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建立生态建设综合评价体系也成为各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但目前并没有建立统一的生态建设评价体系。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据统计,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例长期保持在70%左右,由于煤炭资源开采不可避免地破坏生态环境,这就给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阻力。而对于依托煤炭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安徽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是煤炭资源丰富的产煤大省,而淮南是安徽省主要的产煤区之一,淮南建设以煤炭资源开发为核心,城市发展对煤炭资源有高度依赖性,以淮南为例,对安徽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一、文献综述

随着生态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学者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研究的主要有:周春生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为例,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恶化的原因,提出完善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研发和引进高新技术等对策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①周春生:《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鄂尔多斯为例》,《经济论坛》2012第11期,第136-138页。。张海娜、乔华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优化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②张海娜,乔华:《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3第29期,第63-64页。。曾强、李根生等人分析了煤炭开采活动破坏了区域水资源、土地土壤资源、地表植被等,从政策、技术层面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③曾强,李根生,董敬宣,等:《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矿业安全与环保》2017年第1期,第106-110页。。对建立生态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的研究主要有:曹西娟、申停波等人从经济、社会、自然三个方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都市生态建设建立综合评价模型①曹西娟,申停波,谢祥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成都市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模型》,《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第22期,第71-74页。。钱敏蕾、李响等人基于PSR模型构建特大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②钱敏蕾,李响,徐艺扬,等:《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上海市为例》,《复旦学报》2015年第4期,第389-397页。。李勇、周学馨借助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建立了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③李勇,周学馨:《基于模糊灰色统计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第36-38页。。严也舟,成金华综合比较分析了现有的生态建设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生态建设评价方法的建立需进一步完善④严也舟,成金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探析》,《经济纵横》2013年第8期,第77-80页。。张瑞、张晓东等人从污染物减排、物质减量与循环、生态管理等方面,基于VIKOR方法构建了煤矿生态建设评价模型⑤张瑞,张晓东,丁日佳:《基于VIKOR方法的煤矿生态建设评价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第9期,第65-70页。。刘素蓉、杨会苗借助大数据搜索引擎,科学筛选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通用指标体系,进一步挖掘了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动态发展的内涵⑥刘素荣,杨会苗:《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大数据发展背景》,《经济论坛》2017年第2期,第135-139页。。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的研究侧重于生态环境保护、针对地区特性分地区构建生态建设评价体系。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且测算结果地区性较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针对安徽省煤炭资源型城市长久以来煤炭开采给生态带来影响,利用PSR构建适用于安徽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是PRS(Pressure-State-Response)理论。即压力-状态-响应,是由加拿大统计学家J.Rapport和TonyFriend(1979)提出,用于研究资源环境问题的框架体系。该框架体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同时破坏自然环境,改变了自然资源储量与环境质量,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状态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甚至危害到人类子孙后代,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社会将通过环境政策、经济政策以及意识和行为的变化对这些状态做出响应,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便构成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压力-状态-响应”关系⑦陈静:《基于PSR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23-35页。。

二、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综合评价的步骤

(一)生态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基于大量的文献研究,综合考虑到各指标的全面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科学性及区域导向性等原则,并结合安徽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特性,构建出压力、状态、响应3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如下表1。

表1 基于PSR模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原始数据量刚不同,为消除量刚不同带来的不可比性,需要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全序列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为:

假定第i个因素指标的最小值为yi,最大值为,标准化值Cij那么令

(三)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评价体系,考虑到各因素之间相关性及各因素重要性对评价结果的决定作用,本文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各参评指标的权重。熵权法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第m项指标下第n个参评对象指标值的比重Pij

2.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熵值ei

3.计算指标权重

(四)指标理想值的确定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考虑到理想值确定的可行性、有效性,在这里选用平均值法,结合评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状况利用研究时间段内指标平均值确定指标理想值,此方法比较客观、有规律性。

(五)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评价的方法

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是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的结果,每个子系统中的指标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状况。在生态可承受的压力范围内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生态建设,采取科学的响应措施来确保生态优化,从而达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求和综合评估模型,得到各子系统、各要素及综合评估指数,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可用下列模型:

式中,Fij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评价综合指数,W1、W2、W3分别是三个子系统的权重;Ci、Cj、Ck分别为各子系统内单项指标的权重;I是各指标的标准化值。

上世纪80年代,为了外事活动需要,有关部门给巴金印名片。名片上头衔密密麻麻好几排,最后才是“小说家”。巴老觉得本末倒置,“小说家”才应该列在最前面。没了“小说家”,其余头衔根本就不会得到。

(六)综合评价分析

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压力减小、状态和响应指数上升会导致综合指数上升即生态得到优化。压力增大、状态和响应指数下降会使综合指数下降即生态遭到破坏。

三、实证研究

以淮南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例,统计近八年来影响淮南市生态建设的数据,用以上方法对淮南市生态建设进行综合评价。

(一)原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根据2008-2015年的《安徽统计年鉴》、《淮南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整理了影响淮南市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15个指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权重进一步修改。用趋势估计法确定各指标的目标值。数据处理结果如下表3

表2淮南市生态建设各评价指标权重及目标值

表2可以看出压力、状态、响应三系统中压力指标和响应指标权重大于状态指标权重,这是由于社会活动对生态造成的压力和采取的响应措施对生态状态影响程度较大,社会状态是社会压力和社会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压力指标下工业废气排放量、第二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权重位居前二,这是由于淮南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依托煤炭产业,在淮南第二产业总值中煤炭产值占很大部分,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带给生态很大压力。状态指标下单位总产值能耗权重最大,是由于这一指标可以综合反映能源开采利用率、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状态。响应指标下每万人口中从事R&D活动人员的权重最大,这是由于研究与开发人员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城市的技术创新、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技术在能源开采利用方面实现能源开采利用更加高效、更加环保的目的。

(二)评价等级的确定

生态建设评价等级的确定是对评估结果的科学评判,文献研究中由于各地区生态水平的差异性,因此对于各地生态评价等级没有一个特定的界限,需要针对地区确定具体的评价等级。本文根据淮南市生态的实际情况,评价等级分为四级P>0.8生态水平处于理想状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0.6<P≤0.8良好状态,生态环境较为优化;0.5<P≤0.6一般状态,生态建设有待提高;P≤0.5较差状态,生态问题凸显。

(三)确定评价指数

根据式(5)计算各子系统及综合评价指数,结果如表3

表3各系统指数及综合评价指数

图1淮南生态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及各子系统评价指数

(四)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淮南市生态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在2008年到2013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至2015年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到2015年响应指数上下波动,可见社会响应措施的不断调整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实现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2011年到2014年压力指数不断上升,2012年到2015年响应指数大幅度上升,综合指数在2013年到2015年大幅下降,三指数变化的比较可以看出:淮南市社会活动给生态带来压力时,社会响应对生态的改善是滞后的并且在之后的几年里压力产生的影响使生态不断恶化,响应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012到2013年间压力指数平缓、响应指数大幅上升、综合指数有所上升,在这期间淮南市增加了R&D经费的投入,2013年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比上年同期增长21.4%、每万人口中从事R&D活动人员比上年增长了47.9%,可见R&D事业投入的增加对生态建设有促进作用。在研究的8年里,2008年综合指数小于0.5,生态处于较差状态,生态问题凸显,在之后的几年里综合指数有所上升,响应指数也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状态指数却一直下降,这是由于修复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修复期间,如果不控制社会活动给生态带来的压力,社会状态会一直处在下降的状态。综上知,治理生态环境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改善生态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四、淮南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从“压力-状态-响应”这一生态循环系统的角度,针对淮南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针对性的建议。

(一)从生态压力方面降低煤炭开采、加工给生态带来的压力

1.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

从文中的表3可以看到压力指标下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比重最大,淮南市工业废气的产生主要是煤炭开采与加工过程产生的SO2、CO2、CO等有毒有害气体。要优化淮南市生态环境必须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煤炭开采过程洗选加工能力、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的抽放与利用、及时治理已释放的有害气体等。

2.控制煤炭开采规模、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从文中的表3可以看到压力指标下,第二产业的发展给生态带来的压力也是重大的。淮南依托煤炭实现经济发展,煤炭的产值在第二产业总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而短期内通过大幅度降低煤炭的开采量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不现实的,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同时控制煤炭开采规模,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二)从生态状态来分析坚持环保开采

1.坚持环保开采与生态环境修复同步进行。

从图1可以看出在统计年限内状态指数始终呈下降趋势,2012年到2015年间积极的生态建设投入并没有使生态状态指数有明显的上升,这说明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是一个艰巨且漫长的过程。要提高生态环境水平必须坚持环保开采与生态环境修复同步进行。推广使用清洁开采和洁净煤技术,依据地形对已开采区域实行就地覆土、平整,改造为绿化用地或对于塌陷区的洼地可以在平整后用于农业或渔业。

2.降低单位总产值能耗

状态指标下单位总产值能耗权重最大,要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加快开发新能源和低碳技术,树立节约为先,优先研发和使用新可再生能源的方针,促进节能型能源消费结构体系的建立。

(三)从社会响应方面加大对生态建设人力、财力的投入

1.增加R&D人员

响应指标下每万人从事R&D活动人数比重较大,增加R&D人员数量,积极研究开发污染少能量高的新能源替代煤炭,以此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2.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

淮南经济持续发展,但区域内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相当不足,成了制约当地生态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必须加大对矿区污染的治理,加大造林、绿化,废物利用等有关公共事业的投资力度。

猜你喜欢

淮南煤炭资源状态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热图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安徽省煤炭资源特征分析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民国时期淮南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天然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