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由思考
——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数学组风采
2017-03-01陈立新
让学生自由思考
——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数学组风采
第一排:杨雪晶刘春芳陈四喜何娟田家顺曾爱英刘荣珍
第二排:刘文华阮翠英龙琼严淑黄美霞莫蓉彭胜英赵红玉陈立新
第三排:陈复先莫洁伍作红王美丽蔡业洋张方力高霞李智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的教学观念下,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现代数学教学的目标。近年来,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数学组以新课程改革为出发点,以让学生自由思考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这一目标。
营建数学话廊
所谓话廊,就是几个或者一群志趣相投者随时随地就一个数学疑难知识的教学,一次解题成功或失败经历等在一起交流、讨论、分享。这不一定是有计划的,也不一定要有多高的成就,就是在一起唠唠而已。基于此,花船庙小学营建了数学话廊,旨在引导全校师生投入其中,自由思考、自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成立老师话廊。老师话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学校教科室规划内的数学话廊组,第二种是年级数学组自动形成话廊小组,第三种是自发的、随时随地形成并随时解散的话廊小分队。第一种在教科室的规划及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切合学校整体部署,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种就是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就本年级的数学教学自动形成的唠唠小团队。这个不需要有计划性或理论性,仅是方便同年级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思考。最有趣的是第三种,老师一旦遇到疑惑,可以就着身边的场地,周围的人,或者邀请几个相熟相知、有共同疑难的数学老师一起唠唠;或是有一点成功经验,在一起分享;或是有些许失败经历,在一起探讨。如,已调入别单位的聂金兰老师在上“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时候,就如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面积的空间观念产生了困惑,恰逢田家顺老师在走廊经过,两人就唠上了。最终两人想了一个主意:让学生手拿4根1米长的直尺上讲台围成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围成后让学生站进正方形内,看能站入多少名学生。借助这个活动,学生真实地感知了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这节课也因此收获了精彩。
成立学生话廊。学生话廊成立之初,数学老师会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任务,随机指定几个学生,让他们一起探究一些数学知识。当老师的引导在学生中形成习惯之后,便由学生们自发组织了。学生可以自主讨论知识要点,群攻学习难点,分享学习心得,交流解题方法。如此一来,学校走廊、操场、树荫、球台随处可见学生们在一起唠嗑。他们时而神情凝重,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恍然大悟,数学学习兴趣越发浓厚。
丰富问题教学
1.营造宽松的提问环境。
数学组的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质疑,发现问题。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在怀疑和探索的目光下成长起来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组的老师总是给学生以鼓励,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学习。
如,六年级在上“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恰逢中国南海争端,何娟老师趁机创设了情境:孩子们如果要驾驶飞机上前线为国争光,首先得知道敌舰、敌机、敌人的位置。那么该如何确定好对方的位置呢?学生们在这种情境下情绪高昂、思维活跃,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老师适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一一解答问题,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2.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知识一般都可以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原型。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使问题具有现实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时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究数学的积极性。这也是花船庙小学数学组长期坚持的教学策略。
如,六年级数学组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都一致主张教学“确定起跑线”时这样做:首先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跑步,看怎样起跑公平,分别跑了多远;然后分班,让学生在数学话廊中进行讨论、交流;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概括,得出结论:每一个跑道都比上一个跑道增加了2.5π的距离,起跑线应该依次提前3.925米。教学时,学生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问题,最终将问题一一解决,获得了正确的结论。这样教学,比教师理论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只有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数学组的老师们不放过一切机会,努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是说情节,而这样一来,题目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数量关系的分析被淡化,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于是,数学组的老师经常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完整的表述,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们还适当增加纯文字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升华教研体系
1.成立教科室,提升教研水平。
我们学校是城区的一所街道小学,学校在第二个五年计划里,致力打造“五个校园”,力争办成常德市名校。为此,学校成立了教科室。在教科室的牵头下,数学组进行了一系列教研、培训,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水平。
2.教研过程注重学习、思考、解惑。
构建学习型、辩论型教研组。学校着力打造书香校园,为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条件。老师们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料以及学校为大家征订的教育教学类杂志,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老师们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不定期组织辩论会,将各自的收获进行分享。
实行师徒结对,加速数学青年教师的成长。数学组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等制订好成长计划,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并由教科室进行全面考核。这一措施促进了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数学组实行骨干教师与其结对,使新上岗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
3.经常开展数学同课异构活动。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是以内容相同的教学素材为蓝本,由教师个体、群体在不同的理念、智慧背景下进行的教学活动。近年来,学校数学组将同课异构列为常规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研效果。
我们的同课异构程序:
主题:了解教师需要解决的典型性问题,生成年级教研或校本教研的主题。
设计:提出教研目标,主备人和教师共同确定教研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
上课:由备课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现状,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实践。听课前,听课教师明确本次研究的主题,所有教师带着问题听课、思考。
研讨:根据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由执教老师说明教学设计的思路、作了怎样的调整以及调整的原因,对实际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对比分析、分组讨论。
共案:针对上课情况,找出此课例的个性、共性问题,提出对策,归纳可操作性的基本教学方法、理论依据,形成可共享的教学共案。
数学组陈立新、何娟、李智华、田家顺4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解方程”的共案、个案及评论参加了湖南省首届集体备课大赛,获得省级奖励。
(执笔:陈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