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岁钱去了哪儿?

2017-03-01吴秀娟

湖南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财商压岁钱金钱

本刊记者︳吴秀娟

压岁钱去了哪儿?

本刊记者︳吴秀娟

新的学期拉开帷幕,不少中小学生却还沉浸在农历新年的喜庆之中。春节里,不少孩子收到了亲朋好友给的压岁钱。如何处理这笔“财产”,成为家长关心的议题。

现象:压岁钱,想说爱你不容易

“年味”尚未走远,在家长们感叹送出去的红包“水涨船高”时,孩子们的荷包却悄悄地鼓了起来。

在中国的传统年俗中,孩子易受邪祟的侵害,要用压岁钱来压祟驱邪。“岁”与“祟”同音,故压岁钱有保佑平安之意。它预示着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将平平安安地度过,这其中也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和浓浓爱意。

“压岁钱去了哪儿?”这几乎成为春节假期的历史遗留问题。面对孩子的追问,每位家长可能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但总体而言大致可归为以下三类:要么放任不管,完全由孩子自主支配;要么和孩子“约法三章”,所得压岁钱悉数上缴;要么是科学引导孩子使用压岁钱。

据《小学生压岁钱调研报告》显示,交给父母、存银行和购买文具分别位列压岁钱支出分配的前三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访谈的学生当中,仅有3个学生表示他们会在父母的陪同下将压岁钱存入银行,并拥有自己的银行账户,能够自主对账户进行管理。其余学生均表示存银行是父母告知他们压岁钱的处理方式,但对父母的具体管理并不知情。

一项有关中国少年儿童财商的调研显示,34.8%的孩子对自己用过的钱是一笔糊涂账,仅有15.6%的孩子清楚压岁钱的来龙去脉。“孩子自制力太差,到手的钱分分钟就能花出去”“亲戚朋友给的压岁钱,积少成多,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要是任其自主支配,弄不好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出于对孩子理财能力的担忧,大多数家长选择“没收”孩子的压岁钱,以致不少孩子抱怨,父母总以“帮忙收着”为由要求自己上缴压岁钱,可当孩子想把钱要回来时,却再也要不回了。

反思:财商教育成“空白地带”

曾有这样一段对话,讲述中美两国在培养孩子财商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有个美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有个中国小孩问他的富爸爸:“我们家有钱吗?”爸爸回答:“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上述对话让孩子捕捉到对待金钱的不同看法。美国孩子意识到,爸爸很有钱,但那是爸爸通过努力得来的,如果我想要有钱,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中国孩子则认为,爸爸是有钱人,他的钱就是我的钱,即便不用努力,我也能够“富甲一方”。

维维(化名)就读于长沙的一所高职院校,殷实的家境让他自小便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离家在外求学,父母给了他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或许是这些钱来得太过容易,尽管还没有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能力,维维却常常是月初时“一掷千金”,到了月末则不得不节衣缩食地过日子,成了典型的“月光族”。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近年来,“月光族”“啃老族”频现,一些年轻人甚至在走向职场后依然入不敷出,对物质享受盲目攀比、挥霍无度者有之,这无疑与财商教育的缺失息息相关。

财商教育为何成为“空白地带”?有关专家表示,一提到金钱,很多家长心中有着不少顾虑。有人担心,从小向孩子灌输金钱的重要性,难免让他们沾染上铜臭气,甚至播下拜金主义的种子;有的家长过于看重分数,单一地将金钱奖励与学习成绩挂钩,如此一来,金钱化身成为获取优异成绩的“诱饵”,至于培养理性的金钱观、如何合法获取金钱、怎样科学理财等,则往往很少涉及;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目前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财商教育为时尚早,那是进入社会以后不用教自然就会的事。

面对家长在孩子财商培养上的重重担忧,在媒体评论员王石川看来,堵不如疏。财商教育并不是让孩子个个成长为巴菲特,也不是让孩子“钻进钱眼里”,而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正确对待和支配金钱,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获取金钱。它有百利而无一害,不必对其贴标签,甚至妖魔化。

探索:培养财商,从娃娃抓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理财能力是现代公民的一门“必修课”。对财商的培养,不妨从娃娃抓起。

“春节期间,其实是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最佳时期。”教育时评作者许朝军认为,不妨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理财教育,让他们学会合理支配金钱。比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制定“压岁钱使用方案”,孩子自主拟订消费项目与大致的消费数额,家长参与到使用方案的完善过程中来,帮助孩子分清哪些是必要的消费项目,哪些是可以剔除的消费项目。每一笔收支,孩子参与其中,家长科学引导,理财意识的培养自在其中。

武冈市湾头镇泉塘中学教师林日新认为,没有父母的付出,便没有孩子的“收入”。压岁钱归根结底是父母的劳动所得,孩子在收到压岁钱的同时,父母也会相应地支出压岁钱,这并非是一笔意外之财,更不是不劳而获。这其实是在对孩子进行金钱观的教育。

有研究表明,6~12岁是儿童财商教育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的财商,家庭和学校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家长而言,不是越俎代庖地代替孩子做出消费决策,而是给他们更多选择和思考的机会,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添置学习和生活用品,学会购物时“货比三家”,拥有自己的消费账本,对生活消费秉持理性的态度,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

反观当下的学校教育,鲜有学校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财商教育。即便进入大学,也仅有一部分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而它所指向的,更多的是专业学习,不是常识的普及。因此,不少业内专家呼吁将金融理财知识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让财商教育进校园,真正走进孩子的课程表。

“无论家庭贫富,都应该让孩子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明白金钱应该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王石川说,在家长们心心念念的学业成绩之外,不让孩子的财商输在起跑线上,同样意义非凡。

猜你喜欢

财商压岁钱金钱
《钱包包的财商养成记》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谁来保管压岁钱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压岁钱
比金钱更值钱的
二则
压岁钱驾到
儿童银行:财商教育的情境式“读本”
孩子需要财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