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防洪工程的北方河流绿色生态廊道构建
——以漳卫南运河为例

2017-03-01李增强申文村

海河水利 2017年3期
关键词:主槽漳河绿色生态

李增强,申文村

(1.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山东德州253009;2.临朐县嵩山水库管理局,山东潍坊262600)

基于防洪工程的北方河流绿色生态廊道构建
——以漳卫南运河为例

李增强1,申文村2

(1.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山东德州253009;2.临朐县嵩山水库管理局,山东潍坊262600)

随着河流生态系统退化日益严重,在承担防洪任务的基础上修复漳卫南运河生态进而恢复原有河道生态功能是今后十分迫切的任务。从生态学的角度,介绍了河道功能定位和当前现状,分析了河流绿色生态廊道的内涵和识别以及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了下一步需要加强河湖联通配置、洪水资源利用和生态调度等方面的研究。

防洪工程;北方河流;生态修复;绿色生态廊道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和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河流是自然与人类社会交互作用的重要场所,具有生态及社会经济的双重属性。近年来,由于被过度开发利用,河流生态系统退化日益严重,带来了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笔者从水利生态学的视角,综合河流自然、生态和社会属性,以北方典型河道——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基于防洪工程的河道绿色生态廊道构建理论,以期能够对流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1 河流生态廊道内涵及识别

生态廊道是景观生态学中的概念,指的是一块狭长、线型的土地,其与相邻两侧的区域是异质性的,由干扰、残存、环境因素、植栽引入、天然更新因素所形成,可以有线型、带状、河流存在,并且可能具有弯曲度、断裂、间隙、长度、宽度、联结性、内域、边缘性,其功能可以有栖地、通道、阻绝、过滤、源点、汇点中的任一种或数种功能[1]。另外,河流生态系统的尺度划分大致有时间和空间2种,其中空间划分有多种方式,基本上可以划分为景观、流域、河流廊道和河段4种[2]。河流廊道(river corridor)是建立在景观生态学上的概念,广义的河流廊道是指河流及其两侧分布的、与周围基底(matrix)不同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包括主河槽、滩地、堤坝和部分岸上的高地,而不仅限于廊道外边界线内的带状植被。河流廊道是一类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2 漳卫南运河基本情况

漳卫南运河位于海河流域南系,流域面积37 700 km2,由漳河、卫河、卫运河、南运河及漳卫新河组成。

漳河上游支流众多,水系呈扇形分布,主要支流有清漳河与浊漳河2支。漳河干流观台以上河段,两岸地势陡峻,河谷狭窄,水流曲折,坡陡流急;观台至岳城水库为丘陵地带;岳城水库以下为平原河道,全长117 km,主槽深一般在0.8~5.7 m,主槽宽在100~1 350 m,堤距2~5 km。

卫河支流多呈梳齿状分布,自合河镇起筑有堤防,干流全长275 km,两岸有多处蓄滞洪区。主槽深一般在4~7m,主槽宽在25~90m,堤距200~1100m。

漳河、卫河在徐万仓汇合后称卫运河,至四女寺枢纽河道全长157 km,中间无支流汇入。卫运河为复式断面、半地上河,主槽深一般在7~9 m,主槽宽在100~300 m,堤距660~2 200 m。

南运河始于四女寺枢纽节制闸,止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十一堡节制闸,是经人工开挖而成的河道,为半地上河,河道蜿蜒曲折,弯道明显,全长309 km,主槽深一般在6~8 m,主槽宽在60~140 m。南运河历史上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目前是漳卫河系主要的泄洪尾闾河道之一,亦是南水北调东线、引黄济津的重要输水河道,是沿河城市的重要景观河道,具有防洪、输水、水生态和运河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漳卫新河始于四女寺枢纽的南、北进洪闸,向东至大口河入渤海,河道全长257 km。自四女寺枢纽开始分岔河和减河,并于大王铺汇合后下游河道长160.5 km,是一条人工开挖比较顺直的微曲型河道,共建有7座蓄水(挡潮)闸,总蓄水量可达1亿m3。主槽深一般在7~9 m,主槽宽在20~80 m,堤距300~1 200 m。

笔者重点研究基于防洪工程的河道,范围包括岳城水库以下漳河、淇门以下卫河、卫运河、南运河和漳卫新河,河道总长814 km,堤防总长1 536 km。

3 河流生态廊道构建原则

3.1 防洪优先

漳卫南运河是海河流域南系的重要行洪河道,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依据《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漳卫河防洪标准为50 a一遇,保障流域内重要城市、重要地区和京沪、京九等铁路干线的防洪安全。目前,在科学调度水库、适时运用蓄滞洪区分洪和加强防守情况下,除卫河基本可防御20 a一遇洪水外,漳河、卫运河和漳卫新河(辛集闸以上)基本可以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岳城水库虽经除险加固但仍未达到校核洪水标准。为此,构建生态廊道首先要立足于保障河道防洪安全。

3.2 贯穿生态理念

构建河道生态廊道重在生态,它不是指单一的河流,而是以河流为主线包含河槽、滩地、堤防及水生、湿生与陆生动植物等各种要素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实现多种生态功能的通道。这就要求在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堤防工程维护等水利工程建设中要考虑生态因素,并将生态理念贯穿其中。

3.3 以景观要素为特色

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底(matrix)是构成生态景观的空间元素,它们的多样性和空间配置共同组成了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水文情势、水力条件以及河流地貌景观是河流生境的三大要素,体现了三者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影响的综合性和整体性[3]。

3.4 局部与整体协调

漳卫南运河属于海河流域,源出上游山区,经中游水库、蓄滞洪区和水闸拦蓄控制,至河口入渤海,自成一系。河道多为省界,跨越众多行政区划,故生态廊道构建要从整体出发,兼顾不同河段特性,要考虑干流与各级支流的上下游区段以及廊道各构成要素在生态过程与功能上的相互影响与制约,以形成协调有序的局部与整体空间结构及良性生态循环。

3.5 近期与远期目标相适应

由于上游水利工程大量引蓄来水,漳卫南运河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用水严重不足,河道断流和地下水超采严重。近年除卫河尚能维持河道基流外,岳城水库以下漳河河道常年保持干涸,若要维持河道最小生态流量显然不切实际,对于漳河来讲,近期可以通过水库汛期弃水[4]或借向下游调水时机间或维持河道流量。从远期看,通过漳河、卫河水量分配的具体实施,在维持一定生态水量的前提下,通过向下游河道下泄适宜流量,困扰河流生态廊道的水源问题将得到解决。

4 河流生态廊道构建方法

4.1 河湖水系联通配置及洪水资源利用

通过构建与黄河、南水北调和漳卫南运河互联互通互补的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格局,提升流域水资源配置和调度能力,支持地下水压采治理,加强枢纽水闸联合调度,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经济和生态的用水需求。以保证防洪安全为前提,妥善处理好洪水资源利用与排涝及防御水污染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河系工程,扩大受水区范围,相机实施长距离跨河系调水,充分发挥岳城水库、干流节制闸等调蓄工程的作用,重点做好中小洪水的调度,为生态廊道提供水源保障。目前,《漳卫南运河水资源立体调配工程初步方案》和《漳卫南运河洪水资源利用预案》已编制完成,今后若具备条件可逐步付诸实施。

4.2 河道工程生态修复

漳卫南运河上游来水逐年减少,受水库拦蓄及下游平原河道大量建闸蓄水等影响,除汛期外,大部分河道长年断流,下游有水河道水体大多处于静止状态,水质恶劣,绝大部分河段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另外,由于中下游水闸蓄水作用,河道淤积严重,过流能力下降。从河流廊道的角度来研究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对于主导河流生态修复有重要意义。在今后河道治理工程中,可结合工程治理采取清淤和堤防加高加固相结合的方式,将剩余弃土运至沿两岸大堤布设的弃土场,增强堤防的抵抗洪水冲击能力;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生态格笼、水下抛石、现浇透水性生态混凝土、生态混凝土预制板和植被混凝土等方法进行防护,不但保持河岸的透水性,也利于后期地表及水生植被的恢复。

4.3 积极培育水文化节点

漳卫南运河是京杭古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悠久的运河文化,具有广泛深刻的人文内涵。已建成的滑县卫河航运码头以及共渠入卫口,漳河邺城遗址,临清南水门遗址、明代会通河入卫遗址、元代会通河入卫遗址以及三元阁码头遗址,卫运河油坊险工码头,四女寺枢纽工程,漳卫新河东光白马关险工等水文化示范节点,成为引导河道廊道生态文明和水文化相结合的载体。今后,应继续以“点”带“线”推动水文化节点建设,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水文化景观的巧妙融合。

4.4 构筑堤防绿化长廊

堤防绿化带是河道绿色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工程绿化目的为保护水利工程安全运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针对漳卫南运河实际情况,可以在同一区域内堤防两侧边坡选用适宜当地土壤气候条件、耐干旱和盐碱、根系发育、生命力强的草种,生长高度不超过20 cm且品种单一,有条件的堤段可种植具有观赏性的草皮,使护坡美观、整洁、大方;堤防堤肩为美化工程环境可种植具有观赏性的多年生乔木、草皮,但不能妨碍防汛道路的畅通;在堤防临水侧宜建设利于防浪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立体紧密型防浪林带;在堤防背水侧护堤地内种植适宜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材质好、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形成护堤林带;堤防的戗台、弃土场地,在满足防汛备料用地后可适当绿化,也可种植经济林木[4]。通过防洪工程绿化带建设,进一步确立“绿色”在河道生态廊道构建中的重要地位。

5 结语

漳卫南运河作为海河流域防洪骨干河道之一,行洪排涝是其主要职能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中下游河道常年断流,河流生态系统退化日益严重,河流生态修复十分迫切。适宜的河道生态水量是构建绿色生态廊道的必要条件,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科学调度上游大中型水库、优化汛期动态水位控制和提高水库蓄水能力,是今后水资源调配工作的重点。防洪工程固若磐石、河流清澈潺潺、堤防绿化葱葱是水生态文明的具体表现,而承载它们的绿色生态廊道亦是河流管理单位的重要使命之一。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董哲仁.河流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9,40(2):129-137.

[3]董哲仁.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J].水利学报,2010,21(4):550-559.

[4]李增强,尹璞.从岳城水库调度运用浅议河道生态调度[J].海河水利,2014(2):1-3.

TV87

A

1004-7328(2017)03-0050-03

10.3969/j.issn.1004-7328.2017.03.016

2017—04—25

李增强(1976—),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工作。

猜你喜欢

主槽漳河绿色生态
漳河轶事
漳河三棱镜
漳河有一水库群
寂静的漳河
洪水对黄河下游淤滩刷槽影响试验研究
黄河中游小北干流段持续淤积期的主槽摆动特点*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福建莆田木兰溪防洪工程白塘段滩地及河道整治方案探讨
河床横向摆动计算方法及其在黄河下游游荡段的应用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