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读后感

2017-03-01萧伟光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1期
关键词:钟摆天地人文精神

萧伟光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提出著名的“钟摆理论”,他说,“人在各种欲望(生存、名利)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这两端之间摆动”。许多人忙忙碌碌地追逐名利,千方百计地追求享受,若达不到目的,就十分失望;若美梦成真,又会无聊至极。事实上,“钟摆理论”不仅适用于描述个体状态,同样适用于描述人类的整体状态。由匍匐在神的脚下到拜倒在物欲面前,人类在欧洲启蒙运动以及现代化的席卷之下,摇摆在钟摆两端。

楼宇烈先生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形成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

楼先生常说,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的土特产,我们却“数典忘祖”,经常误以为源自西方并且因此对西方称叹不已,这是楼先生正本清源的重要话头之一。

2004年,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一次专题学习会上曾提到美籍德裔哲学家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指出传统的工业文明使人变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单纯技术性动物和功利性动物,这种物质性压迫下的人,是一种变形与异化的人。技术发展本应该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更好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技术在提升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反而日益使人变成了技术、生产和消费的奴隶。“有了科技,没了人性”,这是现代社会必须警惕的科技副作用。

楼先生经常讲,不要以西方的宗教为唯一的宗教形式,因而说中国没有宗教、没有宗教信仰。康有为的论断很有见地:中国是人道的宗教,西方是神道的宗教。同样地,在科学方面,也不要以西方的科学为唯一的科学形式,因而说中国没有科学、没有科学精神。楼先生说:“神道宗教以神为根本,人道宗教以人为根本;物道科学以物为根本,人道科学以人为根本。”

正因为中国的宗教(儒释道三教为主)和科学都以人为本,所以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主流社会从未产生自我贬损、膜拜上帝的“拜神教”,也从未产生自我膨胀、顾影自怜的“拜物教”,而西方宗教科学则是相对独立甚至时常二元对立,由宗教(以神为根本)主导的社会逐渐过渡到以科学(以物为根本)为主导的社会的时候,社会的主流信仰就会自然地从“拜神教”过渡到“拜物教”,人类的钟摆也就从“痛苦的一端”摆到“无聊的一端”。“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科学知识以人道为中心展开,仁爱精神也应当以人类为中心展开,这样就不至于落到“拜物教”和“拜神教”两边,《淮南子》这句话可谓至为恰切,也是楼先生引用频率最高的古语之一。

如何破解?中国人的智慧,大有可为。

楼先生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是不会异化成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原因是在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秀传统,即“以天為则”的传统,他指出: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的广大无私、广阔包容。人们首先就要学习天地的这种品德。

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病必须及时纠偏,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注意人在天地之中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人道以天道为准则。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异化成为物的奴隶。“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乐文明的中华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之所以有强烈的文化自信,根源正在于我们是顶天立地的文化,正在于我们将“赞天地之化育”而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时代在变化,人类在进步,以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则是永远不变的中华文明精华。

猜你喜欢

钟摆天地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钟摆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为什么一面墙上的两个挂钟钟摆会同步?
会员天地
交友天地
会员天地
钟摆来帮忙
一道钟摆快慢问题的错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