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分析
2017-02-28林玉松
林玉松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90例脑中风偏瘫老人,根据患者床位编号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干预性的康复训练以及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ADL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偏瘫患者在治疗后期应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加强康复训练及临床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中风; 偏瘫老人; 康复训练; 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3.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97-02
脑中风属于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同时也是造成老年人群生活质量下降以及死亡率高的主要疾病,当前,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时期,脑中风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逐年增加,脑中风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群关注的焦点问题[1-2]。为进一步提高脑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延长生存质量,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90例脑中风偏瘫老人的相关资料,就康复训练和护理在脑中风偏瘫老人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90例脑中风偏瘫老人,根据患者床位编号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6.9)岁,病程1~3年,平均(1.8±0.6)年;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67.7±7.1)岁,病程1~3年,平均(1.9±0.5)年,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和对照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常规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给予饮食健康指导、并发症预防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常规生理指标监测等[3]。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干预康复训练以及护理方法,具体的方法如下:(1)定时的对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按摩,由远至近、由轻至重、由慢至快等进行按、揉、捏等方法,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按摩时间以及按摩强度,每天训练2~3次,每次按摩20 min左右;(2)在按摩到一定程度后,待患者各项体征较为平稳后,由专业的护理人员针对性的进行被动训练,定期的帮助患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指导并辅助患者完成被动训练,活动患肢的关节;(3)被动训练到达一定程度后开始循序渐进的主动训练,并制定训练计划。比如:初期进行关节伸展主动活动,先做肘关节和肩关节90°活动,再进行膝关节和髋关节的伸展练习,每天训练2~3次,每次练习20 min左右,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然后进行床上翻身→坐位→移动→躯干平衡→站立→行走→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控制好训练强度。其中坐位训练注意不要动作过大,先抬高床头30°反复练习,逐渐加大角度,站立和行走训练要注意掌握平衡,扶好床栏,预防跌倒。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有:(1)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ADL量表评分;(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神经功能分级采用的是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系统,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4],下肢总评分为34分,上肢总评分为66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肢体功能运动改善越明显;ADL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患者的依赖性越强。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采用的是笔者所在医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根据得分情况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然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整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ADL量表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ADL量表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ADL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经过满意度调查,表示满意的有40例,一般的5例,满意度为88.9%,对照组表示满意的有32例,一般5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7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中风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共同的医学难题[5]。脑中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预后较差,大部分患者经过紧急抢救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如何有效的改善脑卒中老年人群的肢体偏瘫,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先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因为脑中风偏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会产生内疚、矛盾和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先在心理上给予支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并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情况,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6]。
老年人群本身行动不便,脑中风后偏瘫进一步影响到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对于脑中风患者应积极的进行治疗,通过对症治疗和护理保障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处于稳定状态,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在病情稳定后应该尽早的采取干预措施进行康复训练。有研究显示,对于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的早期康复训练越早,患者偏瘫肢体恢复效果越好,患者的预后也较好[7-9]。
本次对于观察组脑中风老年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了干预康复训练以及护理方法,在康复训练干预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干预,从最初简单的被动训练到最后的主动训练,同时在训练强度上也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渐的增加,此外,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按照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做到了持之以恒,促进了患者偏瘫肢体的恢复[10]。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干预康复护理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的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AD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88.9%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71.1%的临床护理满意度(P<0.05),充分显示了脑中风偏瘫患者采用康復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采用干预康复训练以及护理方法,一方面可以保证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偏瘫肢体不会出现肢体萎缩,避免病情的继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合理的、循序渐进的以及持之以恒的坚持训练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脑中风偏瘫患者在治疗后期应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加强康复训练及临床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梅清,黄丽云,雷寅莲.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85-86.
[2]王春梅,胡志伟,朱金星,等.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医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92-93.
[3]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59-1960.
[4]李玉梅,刘青,沙丽,等.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优质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298-2301.
[5]何学蓉.中风稳定期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3):72-73.
[6]杜恩.老年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应用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1):65-67.
[7]刘民.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偏瘫59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5):75.
[8]刘蕊蕊,高海洋,樊国爱.对老年脑中风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5-76.
[9]许献文,余沛扬.恩必普软胶囊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374-375.
[10]于化美,宋全荣,张同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探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24(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