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纪云同志的收入分配思想初探

2017-02-28万川

商情 2016年50期

万川

[摘要]:新近出版的《田纪云文集》,全面反映了田纪云同志的收入分配思想,包括如何处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建设与生活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工资、物价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等内容,具有视野开阔、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突出特点。田纪云同志的收入分配思想,对于我们妥善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现实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田纪云 收入分配思想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16年1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了三卷本的《田纪云文集》。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卷》,收录了9篇涉及收入分配制度的文章。其中,《试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几个问题》一文,着重论述了财政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主导作用。《积极稳妥地搞好价格体系的改革》一文,虽然谈的是价格体系改革问题,但阐述了价格体系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关系。《理顺工资关系,建立新的工资制度》一文,谈的是1985年下半年的工资制度改革问题。《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一文,专门解释了人们普遍关心的工资改革和收入差距问题。《在全国劳动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分别阐述了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另外还有4篇介绍形势与任务的文章,也涉及到收入分配制度。

根据上述文章,可以把田纪云同志收入分配思想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上,田纪云同志认为,生产的发展是搞好分配的基础和前提,但分配又对生产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照顾好企业的利益和人民的生活。

第二,在建设與生活的关系上,田纪云同志认为,财政资金的分配,一是要以收定支,不能以支定收。二是要在保证消费性支出的基础上安排新的建设,绝不能任意扩大建设规模,挤掉必不可少的消费性支出和其他项目。三是必须坚持先简单再生产、后扩大再生产的原则。

第三,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上,田纪云同志认为要合理安排三者之间的比例。他说,在处理和农民的关系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土地改革,组织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和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9年以后,国家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处理和企业的关系上,国家曾对企业长期采取统收统支、吃大锅饭的办法,企业实际上变成了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缺乏内在的动力,因此,必须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核心问题是物质利益的分配问题。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企业所得应占利润的多大比例,需要慎重研究。他根据在四川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一个大体应占15%左右的指标。在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多增加、企业职工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之后,他主张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应该得到增加,不能让收入分配制度畸形发展。

第四,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田纪云同志认为,要解决好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中存在着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矛盾。中央与地方应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工资制度要政企分开、分级管理。中央只管省、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

第五,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田纪云同志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抓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的落实,既要克服平均主义思想,打破大锅饭,又要消除收入差距过分悬殊。要理顺工资、奖金和其他各种收入的关系,把各种实物分配货币化,把一部分福利补贴逐步纳入工资范围;推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合理征收收入调节税。

第六,在工资、物价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上,田纪云同志认为,要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高于工资总额的增长,工资总额的增长高于物价指数的增长。搞好价格体系改革,还必须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防止出现通货膨胀。

第七,对业已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田纪云同志主张,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措施进行调节。比如,对农村人口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要通过以工补农的政策,适当增加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扶持农业。对行业、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要通过调节税收、理顺价格等措施来逐步加以解决。对用各种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要通过法制手段加以解决。对一些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农村贫困地区,国家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在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以支援。

第八,关于社会保险制度,田纪云同志认为,要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原则,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内容很多,改革方案要通盘考虑,避免顾此失彼;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国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考虑广大职工的接受程度。在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他强调要着重抓好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制度的改革。

田纪云同志的收入分配思想,具有视野开阔、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都具有启示意义。

首先,田纪云同志的收入分配思想,涉及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涉及农村、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涉及生产与分配,建设与生活,国家、集体和个人,工资、物价和劳动生产率等多方面的收入分配关系。这种宽广的视野,有助于全面解决我国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物质利益矛盾。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还有不少人把收入分配制度仅仅理解为是工资制度,没有认识到收入分配制度事关全局,涉及全民,既包括城市居民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又包括农村居民所享有的惠农补贴和社会保障制度,还包括军人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如果不具备宽广的视野,仅仅考虑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就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应该指出,有关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探讨,在我国经济学研究中尚属薄弱环节,收入分配制度理论滞后于改革实践的矛盾十分突出。当西方经济学已经细化到在用数学公式计算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例时,国内的相关著作和论文大多还属于泛泛之论。就连为什么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过高,但社会秩序仍很稳定?对这个矛盾现象,至今仍没有人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改变收入分配制度理论研究滞后的局面,需要我们像田纪云同志那样,思路要拓展,视野要开阔,既要探讨生产,又要研究分配,要把构建一个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位。

其次,田纪云同志的收入分配思想,既吸收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收入分配思想的精华,又紧密联系实际,对建国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反思。这种求真务实的学风,对于理顺我国的收入分配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离开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简单照搬西方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理论,曾沿用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结论,已经不适合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巨大转型期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完善,但也存在着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突出矛盾。解决这个突出矛盾,就必须认真学习田纪云同志求真务实的学风,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途径。比如,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需要我们结合国情,首先解决好收入分配管理体制。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由国务院主管,而国务院并没有覆盖党、政、军、群等所有收入分配关系的权力,这种管理体制并不切合实际。因此,可以考虑在全国人大的领导下,理顺军队与地方、城市与乡村、东部与中西部等各级各类收入分配关系。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具有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的职权。只有把涉及全民的收入分配制度置于全国人大的领导之下,才有可能全面理顺纷繁复杂的收入分配关系。

再者,田纪云同志的收入分配思想,要解决的是收入分配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主要包括:既要克服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思想,又要消除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发展社会生产,又要照顾人民群众的生活;既要改革物价体系,又要防止通货膨胀,保持城乡居民生活的稳定。田纪云同志以勇于开拓的精神,把抓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的落实作为重点,在逐步解决上述矛盾的实践中做出了积极探索。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对于我们突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困境具有激励示范意义。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个体感受,都表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秩序较为混乱。这种混乱导致整个社会充满着怨气,已对社会稳定形成威胁。毫无疑问,当务之急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但是,如何才能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呢?这就不能拘泥于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固有认识。勿庸讳言,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理论是并不成熟的,是需要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深入加以探讨的。要想理顺我国的收入分配关系,至少需要正确回答以下10个问题:第一,建立收入分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第二,所有制对于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第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由谁来主导?第四,收入分配制度的对象应如何规定?是全民分配、阶层分配,还是阶级分配?第五,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包括哪些?除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分配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分配内容?第六,影响收入分配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第七,收入分配制度包括哪些环节?这些环节之间是什么关系?第八,应该采用什么办法进行收入分配?除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分配外,还有没有其他分配辦法。第九,应该采用什么手段和机制进行收入分配?除了法制手段、行政手段、市场手段外,还有没有其他分配手段和机制。第十,如何对收入分配制度结果的公平合理性进行评估?显然,如果没有像田纪云同志那样的开拓创新的精神,是难以对上述问题作出全面正确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