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育儿观:让孩子生理“吃苦”心理“享福”

2017-02-28大卫吉娜

亲子 2017年1期
关键词:英国人育儿痛苦

大卫吉娜

当我刚怀双胞胎时,中国的家人就为我愁起来,一个孩子都那么难带,这两个孩子可怎么办啊?有朋友对我说:“这要看你怎么带,像咱中国人那样细致入微的带法你完了,像老外那样对什么都不在乎,应该是没有问题。”在英国当了四年多的妈,我发现,虽然英国人带娃让孩子自己做的成分比较多,但总体说来英国人带娃不但非常细腻,而且具有社会化与系统化。英国人的“粗带”是“生理方面”居多,“细带”是“心理方面”居多。

英国人粗带娃,生理吃苦不在乎

英国妈妈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一人带几娃,不但没有那么多精力把每个娃照顾得细致入微,同时英国妈妈神经粗大,认为怀孕生产养娃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事,没有那么多讲究。

冷带:给孩子衣服穿得少,被子盖得少,吃冷,喝冷,生怕孩子热着。

挨饿:英国妈妈对于孩子饮食控制非常严格,除了三顿饭,中间的零食时间也是固定的。如果孩子闹情绪,哪顿饭或零食没有按时吃,那就只好挨饿等到下一顿。

在艰苦中磨炼:英国娃刚出生就被父母抱出来参与各种活动,冬天零下几度一两岁的孩子就与父母室外野餐,海边放风筝,总之就是风餐露宿,不怕脏不怕累。

摔倒了,再爬起来:孩子摔倒算什么,自己爬起来不就完了。不但如此,室外攀爬设施设计丰富,小筋骨就要接受挑战!

孩子去幼儿园生病很正常:相不相信,英国人把小孩送入幼儿园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早生病,这样免疫能力就会建立起来。尤其是像水痘这样的疾病,父母都愿意孩子早得,因为很多疾病如果在儿时没有爆发,成人后再病就要严重得多。

英国人让孩子“早吃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强健的体魄与坚韧的意志,其实目的并非自讨苦吃。说到根本,这就是文化和习俗,英国妈也许也没想那么多,世代相传,娃就这么带!

英国人细带娃,心理呵护不含糊

在英国人育儿及全民的生活中,时刻体现出把“享受”扩大、把“痛苦”缩小的理念。正像我十几年前初来英国时,经常听到英国人的一个词“Enjoy”,这不但是英国人追求的生活目标,从育儿中我也看到了一套科学的体系,这套体系时刻激发孩子拥有并享受快乐,感受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世界观。

尽量让享受与快乐的感觉扩大化

脏乱差无所谓,孩子玩得尽兴最重要:英国人鼓励孩子在自然中玩耍,在泥水坑中狂欢,脏不怕,叔叔阿姨们早就设计了室外玩水玩泥配套装备。还有一种室内的专业玩法“凌乱自由玩”,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有泡沫、水彩、面粉泥等等,为的是提高孩子的感官认知及艺术创造力,只要孩子能够哈哈大笑,就达到了目的。

培养兴趣的出发点是享受人生,不是为拿冠军:不要以为这个世界的所有人都想当总统、当老板,都想拿第一。英国人培养孩子兴趣的出发点是帮助孩子找到能给予他们快乐的东西。一个帆船运动员,花大量时间做这项运动是因为他觉得享受,而不是为了某一天能拿世界冠军。当然如果有一天拿了世界冠军,他是找到了兴趣与事业的接口,但他第一天站在帆船上的时候,他的父母不会告诉他要努力,咱们要拿区冠军、郡冠军、国家冠军……

行为教育,鼓励多于批评:在行为教育中英国从来都是提倡鼓励多于批评,奖励大于惩罚。一般的教育方式是“如果做对了,奖励是什么”,而不是“如果做错了,惩罚是什么”。鼓励与奖励永远能带给孩子动力,提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开心。相反批评与惩罚只能改善孩子一时的错误,但是从根本上,没有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不利于培养亲子关系。

社会化的育儿幸福感:带娃虽累,但是英国人都选择自己带娃。有娃后女性工作灵活度高,社会里小到小区公园大到游乐场,亲子空间无处不在。娃不是累赘,而是我们中的一分子,每个人在这个空间中都可以找到舒适与快乐。育儿本来就是一件多享福、少吃苦的事,大人带娃愉悦,孩子才会开心!

尽量让痛苦与抵触的感觉缩小化

运用“障眼法”转移对于恐惧的注意力:双胞胎奥利和查理4岁开始学习游泳,两个孩子本来是非常惧怕下大水池,更不要说在里面游泳。老师并没有强迫孩子下大水池,也没有说那些“不怕,不怕,你肯定没事”的废话,而是耐心、有步骤、有章程地引导。孩子怕大水池,索性就在儿童戏水池里玩。在孩子玩耍的时候,老师开始增加目标,扔一些水上玩具,让孩子游着去追,在活动中有步骤地把孩子引到大水池。等孩子真的到了大水池,精力都在玩具上,把要进大水池这事给忘了,这就是运用障眼法缩小恐惧点,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逐层渗入的方法。

教育孩子不强求:英国的家庭教育虽然非常制度化,但不会过多强求孩子做抵触的事情,也就是在一定制度下给予自由。比如吃饭,孩子如果不喜欢吃哪种食物,家长不会强求,一般会给第二选择,如果还不吃,那就不吃,不会硬塞。但这并不等于放弃,如果孩子不喜欢吃哪种东西,家长会进行阶段性重复尝试。这是因为如果强迫孩子做某件事,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本来能克服的问题也变成大问题,所以要反复地耐心尝试。想要让孩子接受一件事,就要让孩子爱上这件事,觉得很有趣,因此不但不能强迫,而且要懂得耐心地正向引导。

英国人带娃的心理呵护可见是放大享受,缩小痛苦。人生的过程不可能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但是英国人会绞尽脑汁讓“享受”多一些,痛苦少一些。因为人只有在身心健康、幸福愉悦的状态下,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猜你喜欢

英国人育儿痛苦
降低“支付痛苦”
谁痛苦,谁改变
英国人的姓氏
英国人的性格
偷偷摸摸育儿
分担痛苦
痛苦力
年销过2亿英镑!!英国人竟然都在买这种玩具……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