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4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2-28韩波
韩波
[摘要] 目的 调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4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5年10~12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0岁及以上在职或退休人群596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其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及生活、饮食习惯等,并检测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疾病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596名体检者中代谢综合征患者103例,患病率为17.2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代谢综合征各组成因素中,血脂紊乱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较高,达22.99%和23.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高脂饮食、高钠饮食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 < 0.05),而每周运动频率为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 < 0.05)。 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对高危人群应给予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指导,提高其疾病认知率,从而降低患病率,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体检人群;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1(b)-006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people aged over 40 in our hospital, analyze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596 people aged over 40 taken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items including general condition, medical history, family history and life, eating habits. At the same, time metabolic syndrome related indicators including height, weight, waist circumference, blood pressure, blood fat and blood sugar were detected.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Results Among 596 physical examination people, 103 suffer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the prevalence rate was 17.28%. The prevalence rate of 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and increased with age. Among each composition facto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the prevalence of blood lipid disorders and central obesity was higher, accounted for 22.99% and 23.83% respectively. Results of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age, BMI, smoking, drinking,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high fat diet and high sodium diet were risk facto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P < 0.05), while weekly exercise frequency was the protective factor (P < 0.05). Conclusion Metabolic syndrome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factors. Reasonable diet and lifestyle guidance should be given to the high-risk population, enhance their disease-awareness rate, reduce the disease prevalence, in order to improve people's health level.
[Key words] Metabolic syndrome; Physical examination people; Influence factor
隨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疾病谱也随之变化,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数显著增加[1]。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特点为一个个体存在多种心血病危险因素,包括糖耐量受损、血压升高、血脂紊乱、肥胖等,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2-3]。代谢综合征自出现以来备受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与其导致的死亡关系密切[4]。2005年,亚洲国际心血管病协作组调查显示,我国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达16.5%[5]。另外有研究表明,在我国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年龄有提前趋势[6]。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清楚,其影响因素多样,有研究显示,年龄、家族遗传、生活习惯、缺乏体力活动、膳食结构等均与其发生相关[7],但各地报道有所差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沈阳市大型三甲医院,体检人群有一定地区代表性,以此探讨沈阳地区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12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0岁及以上在职或退休人群,其体检单位均处于沈阳城区。
1.2 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征诊断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标准[8],符合以下3项或以上者:①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或有高血压疾病史并在治疗者;②血三酰甘油(TG)≥1.7 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 mmol/L(男)/<1.0 mmol/L(女);③体重指数(BMI)≥25 kg/m2;④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餐后2 h血糖(2hPBG)≥7.8 mmol/L或糖尿病疾病史并在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其他或药物所致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肿瘤、心肌炎等患者;资料不全者。
1.4 方法
1.4.1 资料收集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体检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及生活、饮食习惯等。问卷均由体检者本人填写,40 min内完成,并回收。
1.4.2 指标检测 身高、体重检测采用立式身高测定仪和体重秤。腰围检测嘱被检者站立,双脚与肩同宽,测量位置为髂前上嵴与第12肋连线中点。血压测量采用汞柱式血压计,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血脂及血糖水平检测均嘱体检者前一晚禁饮禁食12 h,次日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约5 mL,采用日立7676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相关指标检测。体检者自愿进行2hPBG水平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是否患有代谢综合征为因变量(无=0,有=1),以体检者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及生活、饮食习惯等为自变量,先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疾病相关影响因素。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分布
共纳入符合标准体检者596名,一般情况见表1。
2.2 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
调查显示,我院596名体检者中代谢综合征患者103例,患病率为17.28%。其中,男性患病62例,患病率为23.57%;女性患病41例,患病率为12.31%。40~<50岁患病27例,患病率为10.3%;50~<60岁患病32例,患病率为18.50%;≥60岁患病44例,患病率为27.33%。代谢综合征各组成因素患病情况分别为:血压升高94例,患病率为15.77%;糖耐量受损72例,患病率为12.08%;血脂紊乱137例,患病率为22.99%;中心性肥胖142例,患病率为23.83%。其中,血脂紊乱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较高。
596名体检者中,无代谢异常213例,占被调查者的35.73%;1项异常162例,占27.18%;2项异常118例,占19.80%;3项异常81例,占13.59%;4项异常22例,占3.69%。
2.3 代谢综合征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有代谢综合征为因变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高血酸病史、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喜吃甜食、高脂饮食、高钠饮食、每周运动频率为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 < 0.05)。见表2。
2.4 代谢综合征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高脂饮食、高钠饮食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 < 0.05),而每周运动频率为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 < 0.05),提示经常运动有利于改善代谢综合征。见表3。
3 讨论
研究显示,不同地区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不同[9],其诊断标准也有差异。但代谢综合征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中普遍存在已成为无可置疑的事实,引起了临床及相关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显示,2015年10~12月于我院体检中心40岁及以上在职或退休人群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7.28%,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逐渐升高。与国内外研究一致[10-11]。本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中,血脂紊乱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较高,分别占22.99%和23.83%,提示该两项已经成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成分,应作为防治重点。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高脂饮食、高钠饮食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 < 0.05),而每周运动频率为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 < 0.05)。随着年龄增长,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增高,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12]。年龄为不可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退化,且危险因素暴露时间长、累计多,导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BMI为反映体脂情况的指标。肥胖者体内过多的脂肪影响了如瘦素、白介素-6、脂联素等多种因子的分泌,促进了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从而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与代谢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吸烟可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引发脂代谢紊乱,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13]。而飲酒与BMI具有一定相关性,经常饮酒者BMI明显较高[14]。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更易发生代谢综合征,主要与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部分糖尿病家族史者胰岛B细胞功能紊乱,存在胰岛素抵抗[15],提示其更易发生代谢综合征。高脂、高钠均为不健康饮食。高脂饮食可导致肥胖,而高钠饮食可加重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诱发代谢综合征。本研究表明,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不良生活方式较多,及喜好高脂、高盐饮食有关。有研究表明,有规律的经常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与运动提高了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有关[16]。也有研究表明,运动能显著改善高血脂状态,降低TG和HDL-C水平[17-26]。本研究表明,运动为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提示应加强锻炼预防疾病发生。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为纳入研究者太少,仅为我院体检者,缺少大样本研究。另外相关因素的收集不足,缺少规范系统的调查量表。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加强,采用规范量表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研究,以期指导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综上所述,代谢综合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对高危人群应给予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指导,提高其疾病认知率,从而降低患病率,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扬璐,阮祥燕,崔亚美,等.四种血清脂蛋白比值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预测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4):559-566.
[2] 张蓉.某综合医院40岁以上在职医务人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3] Khalig A,Johnson BD,Anderson R,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ponent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oronar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Atherosclerosis Measures in Women without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Nhlbi-sponsored Women's Ischemia Syndrome Evaluation(WISE)Study [J]. Cardiovascular Endocrinology,2015, 4(2):E1742.
[4] 谭世诚,汤中敏,廖虹,等.代谢综合征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38-140.
[5] 顧东风,Reynolds K,杨文杰,等.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1(3):181-185.
[6] 朱徐慧,章荣华,周标,等.浙江省老年人膳食结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0):1131-1136.
[7] 王晓妍,李红,时立新,等.贵阳市城区40岁以上人群睡眠时间、看电视时间与代谢综合征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6):488-493.
[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9] 黄秋岚,张皎月,曾天舒,等.40岁以上人群肝酶与代谢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前期的关系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10):860-864.
[10] 陈冯梅,陆宏虹,郭志荣,等.老年代谢综合征、非代谢综合征人群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082-6084.
[11] Misra A,Bhardwaj S. Obesity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ocus on South asians [J]. Nestle Nutrition Institute Workshop,2014,78(78):133-140.
[12] Matsuzawa Y.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adipocytokines [J]. 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Immunology,2014,580(12):2917–2921.
[13] 杨旭斌,朱延华,骆斯慧,等.正常糖耐量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特点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4):1070-1073.
[14] 孙侃.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早期筛查的人群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15] 陈国芳,李春睿,范尧夫,等.短期极低热量饮食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7):410-413.
[16] Ganne S,Arora S,Karam J,et al.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hypertension in metabolic syndrome: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J]. Expert Review of Cardiovascular Therapy,2014,5(5):201-211.
[17] 黄绍鹏,周全,张婵,等.不同性别个体体脂肪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168-170.
[18] Holvoet P,Keyzer DD. Oxidized LDL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J].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 Vascular Biology, 2016, 26(4):637-649.
[19] 刘军.肥胖患者脂肪激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23):4323-4325.
[20] 康乐,刘晓冬,李成文,等.夜间阴茎勃起功能监测结果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6,25(4):32-34.
[21] 梁月娇,欧世荣,黄国伟,等.妊娠期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6):185-186,191.
[22] 杨光燃,袁申元,傅汉菁,等.颈围、腰围、腰臀比对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评价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7):781-785.
[23] 芦珂,吴殿水,田玫玲,等.代谢综合征与抵抗素和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2016, 11(3):374-377.
[24] 张柳,牛尚梅,马慧娟,等.胆汁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5):964-967.
[25] 郭松,杜敏联,陈红珊,等.广州地区单中心Turner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2):1074-1079.
[26] 吴娴,胡斌,李淑元,等.江苏泰兴地区45~64岁自然绝经女性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2):99-102.